“因式分解”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作者: 苏寿斌

一、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学内容分析:“因式分解”是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内容,课标要求“能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的恒等变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本节课通过单元复习,帮助学生系统梳理因式分解的知识脉络,掌握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等方法,提升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提公因式法、公式法),了解十字相乘法和配方法;2. 能力目标:通过变式训练和拓展延伸,提升学生综合运用因式分解方法的能力;3. 素养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数学运算、数学运用等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综合运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2. 难点:熟练灵活地运用因式分解的两种基本方法进行因式分解。

教学策略:1. 整体教学:通过知识梳理、典例精讲、巩固练习、课堂延伸、课堂小结五个环节,构建“因式分解”知识体系;2. 归纳演绎:通过口诀、歌曲等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因式分解的步骤和易错点;3. 变式训练:通过变式题组训练,提升学生综合运用因式分解方法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知识脉络梳理

1. 温故旧知:通过提问“什么叫因式分解?它与整式乘法是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回顾因式分解的定义及其与整式乘法的互逆关系。(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师生合作,快速回忆旧知)

【设计意图】通过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对比,形成口诀,构建模型,理清关系。

2. 口诀记忆:将因式分解步骤总结为“一提二套三查”,并以歌曲形式呈现,帮助学生记忆。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一提:ma+mb-mc=m(a+b-c);二套:a2-b2=(a+b)(a-b)  a2 ± 2ab+b2=(a ± b)2;三查。

【设计意图】提炼步骤,提醒做题习惯及易错点,培养数学建模思想。

(二)典例精讲,抛砖引玉

常见错误汇编:将因式分解常见的四种错误(提而不尽、张冠李戴、半途而废、错找一二)集中汇编成一道例题,通过典例示范,警示学生避免类似错误。问题:王老师在数学课上让同学们将8a3-18a进行因式分解,下面四位同学的做法正确吗?(抽问学生,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回答)

甲:8a3-18a

解:原式=2(4a3-9a)

乙:8a3-18a

解:原式=2a(4a2-9)

丙:8a3-18a

解:原式=2a(4a2-9)=2a(2a-3)2

丁:8a3-18a

解:原式=2a(4a2-9)=2a(4a+9)(4a-9)

(三)巩固练习

通过变式题组训练,提升学生综合运用因式分解方法的能力。(学生独立完成后互评互改,教师巡视及时纠错并投屏,共同解决)

1. 将下列各式因式分解:x3-x,x3-2x2y+xy2,81-a4。

2. 将上面对应题变式:a2(m-n)+b2(n-m),-x3-2x2y-xy2,-a4+81。

【设计意图】通过第1题检查效果,师生订正后,通过变式2,进一步检验效果,从而达到查漏补缺目的,达成目标1。

(四)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1. 提出疑惑,留出悬念

如何将x2+9x+20因式分解?还能提公因式或套公式吗?

【设计意图】设疑惑,留悬念,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2. 探究规律

两个长和宽都相等的长方形,其长为(x+a),宽为(x+b),(1)第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可表示为S1=     ,第二个长方形的面积可表示为S2=     ,由此你发现一个等量关系是     ,这是关于字母系数是1的两个一次两项式相乘的计算规律,展开式的右边是一个二次三项式,其中常数项是     ,一次项系数是    。(2)利用你所得的规律(x+a)(x+b)=x2+(a+b)x+ab,快速计算:(x+4)(x+5)=    ;(x-6)(x-1)=     ;(x+3)(x-2)=     。(3)利用你所得的规律x2+(a+b)x+ab=(x+a)(x+b),因式分解:x2+9x+20=     ;x2-7x+6=      ;x2+x-6=            。

十字相乘法方法总结:竖分2次项与常数项;交叉相乘,和相加;检验确定,横写因式。口诀:竖分常数交叉验,横写因式不能乱。(拆、凑)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观察、思考、推理、归纳中得出规律,通过整式乘法逆用得出新的因式分解方法,进一步让学生体验过程,加深理解,总结步骤,提炼方法。

3. 检查效果,巩固练习

用所得规律x2+(a+b)x+ab=(x+a)(x+b)尝试下列因式分解:x2+5x+6,x2+5x-6,x2+x-12。

【设计意图】初步体验,检查学生效果。

4. 变式训练,能力提升

因式分解x2+ax+b时,甲看错a,分解成(x+1)(x+5);乙看错b,分解成(x-2)(x-4),则x2+ax+b正确的因式分解结果为(    )

A.(x-2)(x+5)  B.(x+1)(x-4)

C.(x-1)(x-5)  D.(x+1)(x-5)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训练,进一步检查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变式训练:小明还给出了另一种因式分解的方法:x2-6x+5=x2-6x+32-32+5=(x-3)2-4=(x-3+2)(x-3-2)=(x-1)(x-5),请模仿上述配方法分解因式:x2-12x+20,x2-6xy+5y2。

总结配方方法(口诀):二系为1是前提,一系折半再平方;哪里加来哪里减,完全式后平方差。

【设计意图】一题多解,训练学生思维,让学生做中对比、小结,提升能力。

(五)小结提升,提炼方法

你能从数学知识、方法、思想三方面说说你本节课有哪些收获吗?1. 三字步骤:一提二套三查;2. 注意四错:提而不尽、张冠李戴、半途而废、错找一二。(学生谈自己的收获,教师利用口诀提炼方法、强调易错处)

【设计意图】提炼方法,总结数学思想,纳入已有知识体系,使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脉络更清晰。

(六)课后作业,分层设计

1. 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2a2-8,-a3+4a2-4a,(a2+4)-16a2。

2. 若a-b=1,求[12](a2+b2)-ab的值。

3. 阅读与思考: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是方向相反的变形,由(x+p)(x+q)=x2+(p+q)x+pq,得x2+(p+q)x+pq=(x+p)(x+q)。利用这个式子可以将某些二次项第数是1的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

例如:将式子因式分解。分析:这个式子的常数项2=1×2,一次项系数3=1+2,所以x2+3x+2=x2+(1+2)x+1×2,即x2+3x+2=(x+1)(x+2)。

请仿照上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因式分解:x2+6x-27;若x2+px-8可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积,则求出整数p的所有可能值。

【设计意图】前两题为必做题,第3题作为有能力的学生选做,分层作业,尽可能地满足各类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三、教学反思

教学亮点:通过口诀、歌曲等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因式分解的步骤和易错点,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变式训练和拓展延伸,提升学生综合运用因式分解方法的能力;通过整体教学模式,构建“因式分解”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改进建议:教学容量较大,部分学生思考时间不足,需适当调整教学节奏;十字相乘法的拓展延伸不够完整,需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补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