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温暖人心的马灯

作者: 佚名

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里,陈列着一盏马灯。它虽然锈迹斑斑,但记载着87年前一位名叫钟招子的母亲等待8个参加长征的儿子归来的故事。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被迫实施战略转移。根据中革军委命令,由中革军委、红军总部等机关组成的第一野战纵队和由中共中央、中央政府等机关组成的第二野战纵队,以及中央红军主力5个军团,于10月上、中旬分别从瑞金、兴国、宁都、石城等地,陆续进抵于都地域集结休整,进行兵员、武器弹药、粮款的补充,准备战略转移。10月17日傍晚至20日傍晚,中央第一、第二野战纵队和中央红军主力5个军团共8.6万余人,先后在于都的8个主要渡口渡过于都河,开始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于都县银坑镇窖前村的钟招子有10个儿子,其中8个儿子当了红军。就在那年10月,他们同时从家乡于都出发,参加长征,只留下年幼的曾林梅、曾林桃与母亲相依为命。送别时,钟招子对儿子们说:“一定要打胜仗,妈等你们回来。”

丈夫早逝,钟招子独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她白天下地干农活,晚上回家做家务。深夜,她就坐到老屋门前,点起一盏马灯,等待儿子们回家。等啊等啊,眼泪流干了,青丝变白发,也没有等来儿子们的身影。

一盏温暖人心的马灯0

后来,钟招子把眼睛哭瞎了,但她依然每天点亮马灯,坐在石级上等待儿子。她想用微弱的灯光,照亮儿子回家的路,也让他们看清妈妈的模样。“我眼睛看不见了,但马灯不能灭,要让儿子看清回家的路。”

1949年,人民解放军进驻于都。钟招子守候在队伍的必经之路上,一次次询问,一次次失望,整整三天三夜。她心里明白:儿子们已凶多吉少。

后来,她和两个儿子一起,在村后竹篙岭的大树下,修了一座空坟冢。每逢清明节,她都会带领全家人前来插香祭奠。如今,祭奠形式和地点没有变,只是在原来的坟边又多了一座坟——伟大母亲钟招子的坟。1960年,她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人世。弥留之际,她嘴里反复念叨:“把我埋在儿子们身边……”

长征路上,不知道有多少母亲,为远行的儿女点亮一盏灯;也不知道有多少儿女再也没有机会,见到灯光里的母亲。那些没有归来的儿女,用他们的鲜血铺就了通往胜利的道路。而灯光里的母亲,虽然没有等到儿女的归来,却等来了新中国的诞生、繁荣和富强。

上一篇: 英 雄
下一篇: 父母期望的几个层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