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班级日常管理探究
作者: 马永雷摘要:班主任是班级教学和日常活动的组织者,是学校与学生、学校与家庭连接的桥梁。一个优秀的班级组织者,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教学技能,也需要有较强的班级活动组织能力。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迭代,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期望持续攀升,班级日常管理不再仅仅局限于维持秩序,更被赋予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育创新思维等新使命。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如何科学、高效地开展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班主任;科任教师;教学;心态;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5-0013-03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单向传授,更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互动与交流的过程,教育者的付出与收获成正比。班级的管理是多方面的,下文将从多角度探讨班主任班级日常管理。
一、 班主任日常管理中有效配合科任教师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在学科之间是和谐、全面发展的整体。脱离了任何一个部分,整体就不能实现效能的最大化。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配合的效益高低直接决定着班级发展态势。在实际管理中,需重点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班级教师团队建设,创建和谐团队
一个班级的成功,离不开一个和谐的班级教师团队。个人认为,教师之间,除了是同事,更多地还应是朋友,甚至兄弟姐妹。教学和日常生活中,不应是相互抱怨和计较,更多的应该是包容和鼓励。班主任应给大家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班级教学和相处环境,科任教师才会以更加积极、努力的姿态展开教学,才能更真实地反映各方面情况,在辛苦中“教有所乐”。
(二)有效规划班级时间
作为班主任,切忌所教科目或者某一科目占用过多时间,整体合理分配时间,才能达到均衡发展,科任教师才不会显得吃力,相互之间抱怨才会减少,积极性也才会更高。如高一、高二适当对英语、数学、语文有所侧重,会考阶段优先会考科目,有所规划才能产生优良效果。
(三)多沟通交流,多相互帮助
一般情况下,班主任上课都有“班主任效应”,但班主任自己上课了解到的情况并不一定全面、客观,所以要多和科任教师沟通、交流,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针对一些科目比较优秀的学生,相互交流,了解情况后才能进一步展开“促优”;针对一些后进生甚至调皮捣蛋的学生,进一步了解情况后也才能因人制宜,做到有的放矢。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阶段,对于一些心理状态相对极端、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班主任更应与科任教师及时沟通交流。
二、 班级日常管理
班级日常管理涉及多个方面,只有用辛劳不断靠近完美并保持积极、快乐的心态,才能让班级健康发展。班级的日常管理,需要从头就塑造一种“最佳”模式,大家也才能在不断形成的惯性中保持并不断改进。
(一)良好班风、班貌塑造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首先需要有良好的班风、班貌。它能有效助推学习的进步和整体发展。班风、班貌的形成,在组班后的初始阶段尤为重要,进入学校的第一天就应不断培养。长期的一线班主任管理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入手。
1. 培养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班主任是多么重要,只有班主任自己先做到,学生才会紧随其后。如应做到: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主动把值日生未擦干净的黑板、讲桌擦拭干净,保持不迟到的习惯等,只有自我保持良好习惯,才能不断感染学生并延续。
2. 培养学生的团队、集体意识。只有让学生树立团队、集体意识,学生才会把班集体当成“家”,才会时时谨记班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笔者经常会利用班会及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开展一些团队素质拓展项目、播放有关团队建设的视频,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领会个人在团队中的重要性。特别是素质项目拓展,学生对这些大型活动比较感兴趣,活动结束时各抒己见,班主任适当规划引导,对班级的团队管理作用显著。
3. 培养班干部团队。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小帮手,一个会管理的班主任应善于培养班干部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班级管理千头万绪,班主任同样从事一线教学,要想管理轻松,就应学会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班主任整体协调。
4. 发现长处,正确鼓励。十个指头各有所长,对于学习上的后进生,不要一味批评指责,应多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并合理利用。一味地苛责成绩可能会适得其反,不如从学生长处着手,如有些后进生擅长体育、艺术等,班主任管理好这部分学生的长处,多鼓励、表扬。班主任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二)成绩为主,勇争前列
成绩是一个班级的核心,对每个家长和学生来说都希望有个好的成绩,所以如何提升成绩是关键。作为班主任,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入手。
1. 树立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每个学生都应有梦想,只有有确切的目标,学生才会为之去奋斗和努力。开学之初,介绍一些大学和相关专业让学生了解,也可以找一些大学的图片做成幻灯片或视频,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有学习的目标并为之奋斗。此外,每次月考后也可以根据学生考试的情况制定下次考试目标,不断激励学生去努力和奋斗。
2. 制定奖励机制。针对每次考试,都应鼓励一些成绩优异的同学,对其努力给予肯定和表扬,其中,除了排名靠前的同学,单科取得较好成绩者、进步比较明显的同学都应给予一定的鼓励。表扬时务必严肃认真,最好邀请家长共同参与,让学生充分享受收获的喜悦。对于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要找合适的时机与其深入交流,避免其因情绪低落而持续影响学习成绩。
3. 组建团队或帮扶性学习小组。学习是一件孤独的事,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结伴前行,不仅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也能相互促进学习的进步。在团队协同学习过程中,对于表现努力的小组,应给予相应的鼓励。
4. 高中科目分值的设置中,英语、数学、语文的分值较高,特别对于薄弱学校来说,三大科的分数基本决定了学生高考的分数。作为班主任,特别是对于没教这些科目的班主任,对这些科目一定要有所侧重,早晚自习一定要合理分配。英语和语文听、读、背需要的时间较多,早自习可多安排一些时间,即使班主任上早自习,也不应抢占这些科目的时间,只有这三科的成绩上去了,高考才能有所突破。在早自习期间,班主任不应只是单纯地守候,而应在不影响学生的前提下,带头大声读书或认真学习,引领学生养成晨读的良好习惯。
5. 多交流谈心,放下身段和学生站一队。哲学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对于学生,越以朋辈的身份关心和体谅,学生对待老师就越是信任和喜爱,当一个学生喜欢老师时,也才会喜欢这个科目,当喜欢这个科目后,成绩也就自然有所提升了。实际上,每个学生背后都有一段独特的故事,只要用心去倾听、给予帮助,与学生站在一起,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此外,对于有偏科的学生,一定要积极与科任教师和学生交流,找出学生的问题并找到适当对策帮助学生克服。
6. 以老带新,形成新老学生链。开学之初,可以邀请一些毕业的老班干部到班讲解班级活动的开展及团队的重要性,一开始就形成相对较好的班级习惯;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迷失方向。在学习中期或其他合适的时机,可以邀请一些成绩优异的学长学姐来分享学习方法,讲述他们高中阶段的经验教训以及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以此激励学生奋发向上,追求更高目标。学习、放假之余,在组建好的各种聊天工具中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都可以向学长、学姐请教,形成互帮互助团队。
7. 寻求家长的帮助,鼓励学生奋发图强。每个学期,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课邀请一些热心的家长到学校开展生活教育讲座,让学生深切体会家长的期望与关爱,感受家长的艰辛,从而促进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达成更好的共鸣。
(三)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教育是家庭与学校紧密配合的过程,只有家校积极互动,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笔者认为,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班主任需要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近期表现等,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对于表现优异的同学,应及时给予鼓励;针对出现问题的学生,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并妥善处理。笔者在长期的一线教学中发现,越是成绩优异的学生家长对待孩子的问题越积极,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家长对待访谈重视程度一般都比较低。作为班主任,如何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尤为重要,其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对待家长的态度一定是尊重。只有尊重家长,家长才会更加积极地配合学校工作。
2. 以鼓励孩子为主,尽量找孩子的闪光点,即使孩子存在问题也不要把问题引向家长。
3. 自己永远是和家长站在一个阵营。教育确实如此,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前程,所以从出发点来看,家长和老师永远都是一个阵营的。
4. 讲道理,摆事实。例如手机问题一直是困扰班级管理的难题,应和家长取得联系,告知家长大家都是希望孩子有个美好的前程,再列举玩手机给学生带来的危害,达成共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得到家长的帮助和肯定。
5. 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会是家长了解学校、老师、孩子的媒介,作为班主任,召开好家长会是必须要认真研究的重要环节。
三、 给新班主任的一些建议
班主任是一项复杂而烦琐的任务,对每一个新手来说,做好班主任都并非易事,在此给新班主任一些建议并互勉。
(一)保持平常心,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
初当班主任,问题在所难免,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比较重要的。烦琐的工作之余,保持积极的心态是很重要的,不应总去看问题,去想学生给自己带来的苦恼,多看看好的方面,多想想学生的好,就会虽痛并快乐着。
(二)多向老班主任“取经”,多和其他老师沟通交流
对于新班主任来说,其缺乏实战经验,很多东西还保持在理想化的状态,基于此,应多向老班主任寻求帮助,多听听别人的心得体会,多问问其他科任教师有关于班级的情况,在别人的经验教训和建议中不断前进。
(三)以身作则,张弛有度
要想让学生按照要求做事、学习,首先得做好自己,只有让自己成为榜样,学生才会按照要求去做。此外,年轻教师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但是也应张弛有度,分清课上课外,分清正事和业余。
四、 结论
新时代赋予了班主任更多的职责与使命,选择成为班主任,就是选择了一条任重道远、弘扬教育大道的道路。班主任应尽心尽职,不断努力,不断至善,努力培养一届又一届学子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王元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5):44,46.
[3]汪建均.高中班主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7(1):277.
[4]刘颖.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技巧与方法探析[j].成才之路,2019(11):14.
[5]曹驰萍.高中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技巧与策略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0):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