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口语交际能力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杨小钗

摘要:口头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文章对小学语文口头表达能力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意义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了提升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策略,包括普通话的培养、故事复述训练、想象力的培养以及基础语句标点的运用能力。研究表明,通过上述手段可以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头表达;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5-0054-04

小到人际沟通大到文明延续都离不开语言这一载体,口头表达能力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技能。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存在口头表达能力欠缺的现象,如表达不流畅、词汇贫乏、逻辑混乱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人际交往。因此,探讨提升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策略,对提升口语交际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 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及意义分析

(一)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

1. 学说普通话并养成习惯

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学好普通话对学生未来的交流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说标准的普通话,并逐步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通话的习惯。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促进学生与同伴之间的交流沟通,还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品格。

2. 倾听与复述能力

在口语交际中,倾听是一项重要技能,学生需要学会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话,并努力理解其主要内容。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听故事、看影视作品后,复述其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这既能检验学生的理解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记忆和表达能力。学生应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简要讲述自己的见闻。在与他人交谈时,学生应表现出自然大方的态度和礼貌的言谈举止。同时,学生应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公开发言的勇气。

3. 写话兴趣与表达能力

除了口头表达,写话也是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重要部分。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鼓励其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学生需要留心周围的事物,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从而为写话提供丰富的素材。在写话过程中,学生应具备学以致用的能力,能够将日常积累的词语运用到写话中,以提升写话的质量。

4. 标点符号的使用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至关重要。学生需要学会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等标点符号,让写话更加规范、易于理解,并增强写话的感染力。

(二)口语交际的教学意义

口语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社交场合,都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来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口语交际教学在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这一教学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清晰、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还能学会如何根据不同的语境和情境,选择最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这一技能的培养,无疑为学生未来顺利融入社会、与他人协同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口语交际并非简单的说话艺术,它更是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涵盖了倾听、理解、思考和回应等多个维度。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不同的观点并迅速做出思考和回应。这一系列技能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术上的进步,更能够提升他们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生活的各种挑战。

此外,口语交际训练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掌握社交礼仪、规范用语的平台。通过不断的实践锻炼,学生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会更加自信、得体,这无疑对他们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都是极为有益的。更重要的是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桥梁,它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和传承载体。口语交际教学不仅教授学生如何说话,更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去深入理解和欣赏本民族丰富的语言文化。我国有着深厚的语言习惯,很多语句的理解需要借助语言场景,而并非单纯的语义,因此,加强口语教学能够传递本民族的语言文化。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归属感,更能够在年轻一代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从而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说多练

通俗来讲,口语交际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中用口头语言来和别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环节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确保聆听、诉说、提问、回答以及评议等各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实践。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需要精心营造口语交际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而富有挑战性的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贴近生活的话题也是关键,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更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和表达,不仅仅是单方面的讲述,还需要有互动和反馈。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倾听、交流观点,进行评议和讨论,提出问题并相互回答。为了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更加自如,教师应引导其在一个愉快、和谐、轻松、热情的氛围中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多听、多说、多练的方式,学生可以逐渐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例如,在一年级下册的《打电话》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一条打电话的情境故事主线。如“小李和小王打电话相约去旅游”电话内容围绕旅游的时间、地点、旅游元素展开。这条主线就像是一条精美的珍珠项链,每一个小情境都像是项链上的一颗珍珠,通过打电话这一主题巧妙地串联起来。这样,整个打电话的交际活动就由一系列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旅游情节组成,形成一个完整且引人入胜的叙述。在这样的设计中,学生的交际活动始终围绕着“打电话”这一条清晰的主线进行。旅游话题可以衍生出许多富有情趣的小故事,如坐着火车观察沿途的风景,每一站都有新的发现和惊喜,但无论如何都紧扣在主线之上,不会偏离轨道。在这个环境里,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地参与到各种交际活动中,从而有效地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二)联系现实,进行实践教学

现实环境无疑是进行口语交际的丰富素材库。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口语交际的学习中,教师应将口语交际的主题设计得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极大地拉近学生与主题的心理距离,使学习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经验。以一年级下册的《打电话》为例,打电话在现实生活中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而口语交际教学的终极目的,也就是希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自如地运用这一技能。因此,小学语文的口语交际教学应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鼓励学生表达真实的情感、讲述真实的事件和人物,从而进行更为实际的口语交际训练。

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并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挖掘各种口语交际的素材。例如,鼓励学生口述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有趣人物或事件,分享他们看过的电影或电视剧中的人物故事,描述他们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或者是围绕某个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通过这种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训练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充分运用已掌握的语言知识进行表达,还可以在实际的交流中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加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注重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思维与表达在口语交际中构成了一个紧密相依、互为影响的整体。从某种深层次的意义上讲,口语表达实际上就是思维活动的直观和形象的展现。因此,在小学语文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为了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所学的口语交际内容进行深入的拓展。这样,学生的表达内容将会变得更加丰富、形象且具体,从而更好地传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可以让学生对某个《西游记》的故事情节进行延伸性的想象,尝试对故事进行续编,并鼓励其将自己的创作与其他同学分享,通过讲述来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围绕特定的口语交际主题,引导学生创编新的故事或进行角色扮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理解、认识、想象和联想,来充分且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比如,在一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课程《小兔运南瓜》中,首先,引导学生们思考:小兔该如何巧妙地将南瓜运回家呢?鼓励学生放飞自己的想象力,勇敢地提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教师特意设计了一个“选一选哪个方法好”的口语交际情境。在这个情境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展开讨论,从众多方法中选择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并清晰地阐述选择的理由。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接下来,让学生将自己想出的方法与同桌进行分享,用简洁明了的一两句话来描述,并进行相互评价。在对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评价时,教师特别注重引导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例如,提示他们可以根据南瓜的特点、当时的环境条件,以及手边可利用的工具等因素来考虑更多的搬运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们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他们想出的办法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创新性。

(四)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培养

1. 借助实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写话能力

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对周围世界的敏感度。在观察力的培养教学中,可以借助“苹果”这一观察对象,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写话能力。教师准备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苹果,确保它颜色鲜艳、形状规则,具有一定的光泽,并散发出淡淡的果香。将学生分成小组,告知学生需要通过仔细观察来描述苹果的各项特征。引导学生按照颜色、形状、大小、光泽和气味的顺序进行观察。提醒学生注意细节,比如,苹果的颜色是否有变化、形状是否完全对称、光泽度如何以及苹果散发出的具体气味。

每个小组成员轮流观察苹果,然后在小组内讨论自己的发现,其他成员可以对其进行补充,以完善观察内容。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描述观察到的苹果特征,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观察。在学生对苹果进行充分观察和口语描述后,教师指导学生将观察结果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强调写话时要注重细节,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学生完成写话后在小组内进行互评,提出修改建议。

2. 借助多媒体,培养想象力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直观且生动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从而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蝉叫声,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倾听,并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一个夏日的树林中,周围是茂密的树木和欢快的蝉鸣。然后,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脑海中联想到的内容,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写话练习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听完蝉叫声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刚才所联想到的内容以写话的方式写下来,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想象具体化,提升其写作能力。在写话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重细节描写,如蝉的叫声、周围的环境、自己的感受等,从而使写话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

(五)礼貌用语及标点的运用

1. 培养学生礼貌用语

礼貌用语习惯不仅关系学生的语言素养,更是塑造其良好社交形象的关键。教师可以根据日常生活场景,如购物、问路、借东西等创设模拟情境。在这些情境中,学生需要运用礼貌用语来与人交流,从而深刻体会礼貌用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身份的人物,如老师、学生、家长、售货员等。在扮演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角色特点选择合适的礼貌用语,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其社会角色意识。在模拟情境后,组织学生进行情境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运用礼貌用语过程中的感受和经验,同时,引导其思考如何在不同场合更加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教师还应细致研读教材,找出其中蕴含的礼貌用语元素,如挖掘课文对话、人物描写、故事情节中的礼貌用语,从而拓展教学素材。

2. 培养学生标点符号运用能力

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帮助其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教师需要向学生明确标点符号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标点符号对语句意思和语气的影响,比如,通过对比有标点和无标点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到标点的作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包含不同标点符号的口语交际练习,让学生在模拟对话中感受标点符号。例如,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对话,并要求其说出每句话时,明确指出应使用的标点符号。在口语交际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并分析对话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例如,在讲述故事或描述事件时,教师通过语气、停顿和语调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并理解句号、逗号、问号和感叹号等标点符号在口语中的实际运用。在具体的教学中,设计有趣的标点符号游戏,如标点符号接龙、标点符号拼图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方式。

三、 结论

提升小学语文口头表达能力,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文章中介绍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口头表达障碍,增强表达自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教师应将口语交际教学融入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习惯,使学生能够运用语言进行有效的交流,从而提升口语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谢雁雁,陈肇洁,马蕾迪.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语文要素内容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4,37(4):126-133.

[2]王蕾,刘彦文.小学语文“表达与交流”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4(22):127-130.

[3]林喜燕.小学语文渐层式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界,2024(18):95-97.

[4]洪晓琳.项目式学习: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新路径[j].全国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2024(3):84-85,88.

[5]李菁.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在课程整合中的应用与实践[j].试题与研究,2024(17):159-16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