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的研究生思政课程教育研究
作者: 罗万云 王小娟 王光耀
摘 要:论文选取1996—2023年国内核心数据库中与研究生思政课程教育研究主题相关的期刊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国内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研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研究生思政课程教育研究具有显著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时代特点,大致可以划分缓慢起步、平稳上升、快速发展三个阶段。发文机构其主要分布在师范类高等院校和教育研究机构,尚未形成具有战略领先型的研究生思政课程教育中心。研究重心呈现多元化演变趋势,更加侧重总体战略、教育模式、培养目标等方面。在未来研究中,建议加强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改革、课程体系设计及专业学位教育,拓宽研究主题,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热点与趋势;CiteSpace;文献计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8-0066-05
Abstract: The thesis selects the journals related to the research topic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education for the postgraduates in the domestic core database from 1996 to 2023 as the data source, and analyzes the research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education for the postgraduates in China by using the CiteSpace visualization and analysis software. It is found that the research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education for the postgraduates has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ra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and construction, which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slow start, steady rise and rapid development. The issuing institution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eacher train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have not yet formed a strategically leading center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education for the postgraduates. The research focus shows a diversified trend of evolution, focusing more on the overall strategy, education model,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other aspects. In the future research, it is recommended to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reform, curriculum design and professional degree educ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education for the postgraduates, broadening the research themes, and focusing on the combination of practice and theory.
Keywords: graduate edu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hot topics and trends; CiteSpace; bibliometrics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思政课提到了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全局高度,并就思政课程建设给予了方向性指导,随后相关部委颁布了专门针对思政课程建设的系列规划纲要。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候强调思政教育要“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1]。近年来,诸多学者围绕立德树人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理论讨论与实践改革,共识是研究生思政课程成为高等院校思政建设的重点与难点之一。相比其他教育对象,研究生思政课程教育中“孤岛化”现象严重[2-3],“两张皮”问题愈发突出。党的二十大报告确定未来教育的主题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研究生课程教育不仅需要承担拔尖人才培养使命任务,而且完整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中如何把正确政治方向与价值导向贯穿在高级人才培养全过程,有必要系统性梳理研究生思政课程教育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更好地让政策制定者及学术研究者充分了解该领域的演进历程、把握当前研究热点,窥探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对研究生思政课程教育的权威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分析,更好地推动研究生思政课程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核心期刊既是发表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也是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的重要媒介[4]。核心期刊经过了严格、权威和科学的审查,可以高效地展示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水平。因此,本文所研究的核心期刊来源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认可程度最高的CSSC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不包含扩展版)和北大核心库发表的论文。首先,在中国知网设置主题词为“研究生思政教育”,进行首次检索,发现在1996年,著名学者李红英和胡石明发表了题为《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教育谋略》的研究论文[5],提出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故将时间限定在“1996—2023年”之间,进行二次检索,共搜集到1 473条相关信息;其次,为保证所研究论文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权威性,删掉了学术辑刊、报纸、会议报告和学位论文等无效信息,且将来源类别设置为北大核心和CSSCI,最后共获取论文219篇。
本文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该软件是美国德雷塞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学者陈超美基于Java语言开发的计量分析科化的知识图谱路径,包括对演化动力机制的解析、知识单元之间的共现和领域发展前沿的探测[4]。论文通过分析比较核心数据库相关文献,了解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法体系的改革,以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
二 数据统计及图谱分析
(一) 主题分析
核心期刊发文数量和关键词的时间变化是衡量研究主题阶段的重要变量[4]。通过对核心期刊发文数量和关键词进行历史统计,对分析主题所处阶段和特征具有重要意义。由图1和图2可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核心期刊发文数量呈现缓慢增长态势,这主要是由于时代特征和教育政策[6]。
图2 核心期刊发文量
1996—2002年,研究生思政教育发展缓慢,每年只有1篇相关文献发表,2002—2018年发文量波动较大,但整体缓慢增长,从2002年1篇到2018年10篇,年均增长率为16.6%,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构建阶段。2018年到2020年发文量快速增长,在2020年达到25篇,核心期刊发文数量和增长率显著增加,主要集中在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上。这主要是是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媒体时代迎面而来,各种自媒体迅猛生长,深受人们尤其是青年朋友们的欢迎,并在高校研究生群体中广泛、快速扎根,这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了巨大的影响与挑战[7]。2020—2022年发文量增长率为68%,其中2021年发表核心期刊33篇。积极响应了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要求。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对思政教育工作提出新要求: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围绕建党百年重大主题深化高校师生思想信念教育,进一步提升高校师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2021年至今,发文量保持快速增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8]。
(二) 研究领域
研究生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最高层次,是知识生产能力系统化规划化培养的最后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研究生思政教育涉及政治观、道德观、世界观等诸多内容。其中,爱国主义、党的基本路线等是政治观教育的主要内容;职业、社会层面是道德观教育的主要内容;世界观教育主要将内容聚焦在研究生如何掌握辩证唯物理论等应用方面。由于研究生的年龄、社会阅历和读研目的等存在较大差异,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从文献看,相关研究论文涉及20个领域其中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占比74.21%,这表明高等教育是研究生思政教育的主要研究方向。
(三) 研究机构
对研究机构进行高频关键词检索,得到表1结果。研究机构表现了研究力量的空间分布:①研究生思政教育较为单一,频次前五的研究机构有四个均是大学。②研究机构的节点数量N=196,连线数量E=94,表明我们国家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机构数量较少,且彼此之间并未形成很强的联系。③发文机构多分布在师范类高校或者教育类研究单位,由表1可知,中介中心性均为0,表明研究机构之间并未形成核心研究机构群。
(四) 文献共被引
文献共被引分析是通过对所有参考文献进行统计,识别在该研究领域发展过程中被高频引用的文献,并进行聚类分析,以更直观地展示学者们共同关注的研究主题。在“研究生课程思政”领域,相关文献可按研究内容划分为四个主题,其对应文献详见表2。现有共被引文献主要聚焦以下几个方面:课程思政主题关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教学改革探索侧重于研究生课程中课程思政的融入方式,研究生教育研究探讨“大思政”格局下的实践路径,而对策研究则具体分析工科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教学路径。总体而言,现有研究涵盖了从宏观理论到具体实践的多个层面,尤其关注研究生思政教育体系的建设。然而,目前的研究仍相对缺乏对教师能力培养、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以及国际比较研究的深入探讨,未来可在这些方向进一步拓展,以完善研究生课程思政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
表1 研究机构(频次前五)
综上可知,文献聚类主题共有12个,排名前四的分别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研究生教育和对策,课程思政这一概念于2014年提出,要构建“三全育人”教育方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融合,形成协同效应。王茜[9]指出现阶段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着教学方式、课程结构、研究生导师等方面存在问题,将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方岱宁[10]指出要分析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定位和面临的挑战,对研究生的培养要通过提高其学术创新能力、完善质量保证评价体系、推进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