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位一体”理念的研究生导师团队指导模式构建探析

作者: 薛锋 孙孟月 李焱茹 周先礼 陈志伟

基于“五位一体”理念的研究生导师团队指导模式构建探析0

摘  要:该文在“三全育人”的基础上,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强化研究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将传统研究生导师指导模式加入以“研、学、言、行、心”为主要内容的“五位一体”新理念,提出构建多维度研究生导师团队指导模式。通过采取全员调动、全程跟进、全面展开的“三全”指导模式,从研究生指导的“研”“学”内化路径,“言”“行”外化路径和“心”指导基础这三个发展方向出发,提出多维度高效交流的研究生导师指导模式的构建路径。该模式路径的实现能够培养具有综合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研究生。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导师团队;指导模式;五位一体;三全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8-0062-04

Abstract: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graduate student innovation ability as the goal, the new concept of "five-in-one" with "research, studying, communication, behavior, psychology" as the main content is added to the traditional graduate tutor guidance mode, and construct a multi-dimensional graduate tutor team guidance model. By adopting the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guidance mode of full transfer, whole-process follow-up and full development, from the internalization path of "research" and "studying", external path of "communication" "behavior" and guiding basis of "psychology", the paper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the guidance mode of graduate tutors. The realization of this mode path can cultivate high-quality graduate students with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 ability.

Keywords: postgraduate education; tutor team; guidance mode; five-in-one;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s

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呈现扩招趋势。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达到474万人,创历史新高。当前,我国已步入高等教育大国行列,但要成为高等教育教育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进一步推动我国研究生质量培养成为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发展重点和主要方向。

一  传统研究生导师指导模式分析

(一)  导师队伍建设引导机制不健全

目前的研究生导师指导模式、指导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缺乏对何为“导”、为何“导”、如何“导”等的进一步探索,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统一的对“导”评价体系,难以调动研究生研学兴趣。

(二)  导师指导精力分散

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和导师资格审核的逐渐严格,师生比例有些失衡,一个导师要同时指导多名学生。导师除了对研究生进行日常培养工作外,还需要完成教学任务、专业课程设计、科研任务,以及承担一些行政事务。这些工作都会大量分散老师指导研究生的时间和精力。

(三)  传统单一导师指导制限制研究生多学科综合发展

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应跟随专业方向,了解前沿问题,掌握学科的发展动态,熟悉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由于导师研究方向不同,导致单一研究生导师关注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比较有限,不能达到交叉学科融合,这会对研究生的科研思维和视角造成一定的局限。

(四)  导师评价体系不健全

近几年,各大高校之间的资源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提升自身竞争能力以争夺优质生源、科研经费以及更好的排名,各高校都将排名系统中的项目、论文、基金等容易量化的部分作为专攻重点。这种现象使得导师面临繁重的科研和教学任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科研进行了推动,但容易导致重科研轻育人现象的出现,致使部分高校教师偏离了科研育人的理念[1]。

因此,亟需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从宏观系统多角度重构研究生导师指导模式。按照指导内容分工不同,可以将研究生指导工作细化为五个方向,构建“五位一体”的多维度研究生导师指导模式,优化科研育人理念和导师队伍建设,提高研究生导师的专业能力及指导能力。

二  研究生导师“五位一体”团队指导模式

参照国内外现有研究生导师指导模式,结合当前现状及存在问题,从“五位一体”理念及多维度角度出发,构建“研有所导、学有所教、言有所炼、行有所循、心有所属”的团队指导模式。

“导研”:是指导师的研究素养和对研究生进行科技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的指导和帮助,对确定研究方向、明晰研究问题、掌握研究方法,熟知研究套路、拓展研究深度、提升研究品位、充盈研究乐趣具有指导意义。“导研”工作占据了研究生阶段大半的时间和精力,是研究生导师指导工作中的核心环节。

“导学”:是指导师针对研究生课程进行的教育教学方面的指导。导师身兼教书育人的职业要求,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开拓研究生的知识面;课后与研究生对存在的疑问进行探讨,逐步指引研究生对专业知识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导学”是实现理论资源寻找和聚积、个人理论视野持续扩展、理论知识有意义迁移的过程,是研究生导师指导工作中的必要环节。

“导言”:是指导师在研究生指导过程中,对研究生自身发展过程中人际交流与沟通能力的锻炼和指导。研究生培养不仅是对知识网络成型的锻造和构建,更是对研究生自身能力培养与提升的过程,而人际交往与沟通表达能力正是对研究生自身素质培养的过程,是研究生导师指导工作中的必要环节,与研究生“导学”指导同等重要。

“导行”:是指导师对研究生自身成长过程中行为规范的指引和约束。在科研方面包括养成端正的学术道德、学术思想,规范化的学术用语表达、使用等;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包括研究生在进行学术研究时的主动性、独立性及积极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导行”同“导言”一样都是对研究生自身能力培养与提升的指导,是研究生培养质量中的必要环节。

“导心”:是指导师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身心健康方面的疏导和建构。行之有效的指导结果不仅可以帮助研究生建立学术自信,保持学术激情,形成正确的学术信念、不灭的学术勇气、无尽的学术想象力、准确的学术判断力和无处不在的学术灵感,对研究生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具有重要作用。“导心”贯穿于“导研、导学、导言、导行”的整个过程,是研究生导师指导模式中的根本性环节。

以研究生培养质量视角及导师指导内容为出发点,重构研究生导师多维指导模式,其构成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五位一体”理念的研究生导师多维度指导模式

三  研究生导师团队“五位一体”实现“三全育人”

国家提出的“三全育人”中的“三全”是指“全员、全程、全方位”。“全员”是指学校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具备育人意识,积极地参与到育人行动中;“全程”代表着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学习生涯都必须体现出教育为本的理念[2];“全方位”意味着多角度育人。“三全育人”的提出不仅体现在导师的教育理念,又体现在各大高校的教育实践[3]和指导模式构建中。

(一)  “导研”“导学”——科研学习指导的必要环节

构建一个系统的、具有全员育人意识的体系需要做到“导研”“导学”。“导研”“导学”要求导师团队全员具备育人意识,坚持以学生为核心,做到导师团队负责、学校管理与监督、校外实践配合,营造一个全员育人的教育环境。“导研”“导学”不仅让导师团体的每一位老师承担起育人责任,也鼓励了研究生主动参与,导师与学生协同并进,构造师生双主体,共同进步。

(二)  “导言”“导行”——科研理念培养的重要环节

基于“导言”“导行”,在团队中构建一个师生生活-学习共同体,便于导师更加深入地了解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体验,了解研究生的思维模式,这有助于导师依据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在学习方法和科学研究中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师生生活-学习共同体的典型事例有华东师范大学的瞿葆奎先生创办的“学术星期六”和厦门大学潘懋元先生的“家庭学术沙龙”[4]。

(三)  “导心”——学习生活规范的根本环节

塑造一个拥有坚定科研信念,不怕攻克难关的高素质研究生需要“导心”。高校科研教育不仅培养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还承担着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的培育[5]。导师通过“导心”在日常的科研活动中融入道德品行的培养,将抽象的思想道德教育具体化、实体化。注重人文关怀,帮助培养研究生坚韧的研究心性,积极疏导研究生的压力,鼓励研究生攻克难关,使研究生有能力、信心和胆量面对困难和挫折。

四  “五位一体”研究生导师团队指导模式的构建路径

(一)  指导模式构建方向

1  “导研、导学”角度——研究生指导的内化路径

在研究生指导过程中,具体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指导模式是由培养目标所决定的,如建设实用型人才、专业型人才,还是创新型人才、前沿技术人才等[5-6]。明确研究生培养目标,加强科研学习和实习实践的纽带,是实现学习、研究和实践等各项能力均衡发展的有力抓手,是提高指导能力行之有效的措施。

2  “导言、导行”角度——研究生指导的外化路径

导师指导方式受到导师自身的教学价值观、教育职业观的影响,导师采取何种方式组合教学材料,指导方式应该朝向怎样的侧重点,以及如何紧密联系传统与创新的研究生培养内容和形式,是保证导师指导能力有效提升的关键问题。

3  “导心”角度——研究生指导的基础路径

研究生导师在对研究生的指导过程中会形成一套具有自我特色的指导意识体系,在与学生的交流和指导经验中提炼出自己的角色使命观、价值取向观和工作观,这些观念也是导师接下来指导行为的准备状态体现[7]。强化导师科学育人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指导意识体系是导师进行有效指导、高效指导、科学指导、健康指导的前提。

要想全方面、多角度地进行研究生培养,实现“三全育人”,需要团队型导师指导模式。团队主要体现在由一些有着不同经历、不同年龄、多研究方向、多技术能力的研究生导师组合而成。并且导师团队中的每位老师通力合作,全面提升研究生的个人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8]。这样的导师团队及其指导模式会营造一种软环境,研究生加入这一团队后,受到科研氛围的影响,激发研究生科研创新学习的积极性,能够较快适应学习节奏和模式,并且在团队的帮助下快速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通过研、学、言、行、心“五位一体”方式,构建一个具有“三全育人”意识的研究生导师团队指导模式,以培养出科学修养和道德品质均能适应社会需求的研究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