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学术素养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探索

作者: 秦巧平 许瑾 刘翔 白露

摘  要: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学术素养有助于大学生和研究生在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遇到各种复杂问题时,可以深入地分析问题和有效地解决问题。目前大学生和研究生教育中普遍重视知识传播和能力的培养,在学术素养教育方面较欠缺。该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着重论述将学术素养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学术素养教育如何融入专业教育和课程思政,如何将生态文明观融入到学术素养教育以及如何做好农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学术素养教育,通过该文阐述,为相关领域课程思政提供借鉴。

关键词:学术素养;能力培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8-0138-04

Abstract: Cultivating students' academic literac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ocial development. Good academic literacy helps college students and graduate students when they encounter various complex problems after going to work in the future, and help them to analysis of problems and effectively solve problems. At present, college students and graduate education generally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and ability training, while lacking in academic literacy educ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uthor's teaching experienc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academic literacy education into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form, and expounds how academic literacy education is integrated into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ideological politics, how to integrate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to academic literacy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and academic literacy education and the educ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academic literacy education. This paper provides reference for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related fields.

Keywords: academic literacy; ability training; curriculum ideology; curriculum reform; professional ability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人才培养,除了培养其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之外,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同样重要。学术素养的培养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学术素养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学术素质十分重要。将学术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学术水平,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着重论述了将学术素养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学术素养教育如何融入专业教育,如何融入课程思政,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借鉴。

一  学术素养与专业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学术素养和专业知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学术素养是指一个人在学术领域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学术诚信、学术交流和合作、学术研究方法等[1-2]。专业知识是指一个人在某个特定领域中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包括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技术能力等。

虽然学术素养和专业知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学术素养和专业知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学术素养和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在于,学术素养是一个人在特定领域内进行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所必需的基本素质,而专业知识则是一个人在该领域内进行专业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因此,学术素养和专业知识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而且,通过专业知识的积累可以提高学术素养。专业知识是学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学术规范和研究方法,提高学术成果的质量和创新能力。因此,通过不断积累专业知识,可以提高学术素养的水平。

二  如何将学术素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

学术素养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学术诚信、科学研究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和素养。而专业教育则是针对某一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的教育。学术素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可以使学生在专业领域内具备更高的素养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将学术素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在专业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并在学术素养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培养。通过给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和问题,鼓励他们思考和探索,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寻找答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例如实验、研究、讨论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教学活动及科研活动中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估,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改进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3-4]。

(二)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诚信意识

在专业教育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诚信意识。同时,在学术素养教育中,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和如何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加强学术诚信教育,让学生了解学术诚信的重要性和规范,如何避免抄袭、剽窃等不道德行为,以及如何正确引用他人研究成果。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会议,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研究方向,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和学术诚信意识。建立学生学术评价机制,对学生的科研成果进行评价和认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诚信意识。

(三)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专业教育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学术素养教育中,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进行学术交流和如何与同行合作。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团队项目,让他们学会如何与他人分工合作,协调沟通,共同完成任务。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提出、回答问题,让他们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导师制度,让学生与导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得到导师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要学会与导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专业教育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术素养教育中,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进行实践活动的规范和如何进行实践活动的反思和总结。为学生提供实习、实验、社会实践等实践机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鼓励他们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鼓励学生创新思维,遇到问题时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发掘新的解决方法。

三  教师如何将学术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

课程思政教学是指在课程教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中,通过课程教学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课程思政教学的核心是“以课程为载体,以思政为主线”,即在课程教学中,通过思政教育来推动学科教学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学术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学术水平,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学术素养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课程中强调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使用学术搜索引擎,帮助学生找到相关的文献,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文献阅读和分析。在实验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以上措施,教师可以将学术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学术水平,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术素养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已经在一些高校得到了实践。例如,南京大学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增加了学术道德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术道德观念。北京大学在大学生物学课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验精神。清华大学在大学生物学课程中增加了创新教育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推动学科的发展。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对将学术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作了较多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述园艺产品贮运学时引入了国内外园艺贮运案例对比分析,在老师的带领下,对荷兰、寿光两地园艺贮运发展的历程、现存的优缺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寿光农业产业化是以蔬菜为核心、特色及先导的“蔬菜搭台,农业唱戏”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形成了寿光自身农业产业化经营特点。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重新组合。通过在课堂上进行两个对比案例的分析,同学们对我国园艺产业发展的价值认同感有质的提升,特别是寿光园艺发展走出了不一样的成功之路,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了民族自信、大国自信。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教学方法,把专业自信、职业素养教育、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教育等思政教育融入到课程中,提升教学效果。

四  学术素养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主要途径

课程思政教学是指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将学术素养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水平。将学术素养教育融入课程思政中,可以在思政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道德标准,以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学术成功的能力。融入学术素养教育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建立课程与学术背景的联系

建立课程与学术背景的联系需要教师深入了解课程学术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将其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教师首先明确课程的目标和学习成果,以便将其与学术背景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了解学术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将其与课程内容联系起来。根据课程目标和学术背景,设计教学活动,例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等,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通过以上手段在课程与学术背景之间建立起联系,可为学术素养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奠定基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