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提高策略研究

作者: 王双龙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化,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能力以及发展的个性化差异,构建更加活泼且生动的课堂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能动性,进而能够让学生自主倾听、沟通和交流。同时,数学教师在课堂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基于特定知识引导学生倾听、思考以及思维发散。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点,紧跟教师的授课节奏高效学习,还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因此,文章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现状,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实践策略,以期提升数学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并为类似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倾听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6-0071-04

倾听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理解教师引导、参与课堂互动的核心基础。然而,在当前的教学中,部分学生因外界因素的影响或者缺乏兴趣等因素,很难在课堂中耐心倾听教师的讲解或者其他同学的发言,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习质量及效果。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可有效提升课堂效率,还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因此,为了有效解决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探究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实践策略尤为重要。

一、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现状分析

“双减”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减负增效,缓解学生的课业压力,各小学均在逐步落实“双减”机制,减少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尽早放学,且为学生布置少量的课后作业。在课堂学习中,小学生的学习时间相当紧凑,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讲解核心知识,一定程度上可能对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有所忽视。对此,数学教师的教学效率不仅没有提升,可能还会逐步下降。这种情况在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中十分普遍,教师对学生的自主思考过程有所忽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得学生很难充分掌握各项知识点,进而会影响学习质量、效率。相关研究显示,部分教师反馈在课堂中强调次数最多的知识点反而是学生经常出错的点,对此现象感到很疑惑。但分析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并未重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分析、倾听,对学生的内在思维需求有所忽视。同时,部分教师可能意识到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性,但未掌握具体的培养方法,使得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及内容相对单一,进而影响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效果。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倾听能力,数学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倾听、思考,不仅可提升课堂效率,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倾听效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仔细聆听,可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授课节奏、教学思路进行高效学习,精准理解教师讲解内容。同时,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还可让学生提取、捕捉关键信息,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倾听能力的培养还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倾听习惯,进而能够掌握更多数学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比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认真听讲,能够根据教师的讲解思路和步骤开展计算,高效解题;而没有认真倾听的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思维混乱,不了解教师讲解的要点与思路,进而会对数学学习质量及效率产生很大影响。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认真倾听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通过聆听同学的观点和看法、教师的讲解,不仅能自主思考数学问题,还可基于多维视角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数学课堂教学少不了课堂讨论,学生在倾听他人观点时,可发现更多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还能与学生互动共同碰撞思维火花。比如,在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相关的知识点时,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或者教师的讲解后,提出独特的计算方法并推理解说和验证,不仅能提升数学解题的质量及效率,还可以加深其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除此以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还可强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数学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概念性和综合性。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学生通过倾听教师与学生的解题思路或者过程,自主对比分析,可发现其中的优势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不仅能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意识、倾听能力,还可促进学生在思维品质层面的多元发展。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新课标背景下,教育部门对教育教学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讲解好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小组合作等互动活动,学生需要与小组成员交流与互动,聆听小伙伴的思路与方法,进而能形成各自的观点,并整合形成更完善的解决方案。由此,不仅可培养学生倾听意识、能力,还可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良好的竞争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更加高效、精准地表达与沟通,精确无误地传递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通过倾听他人的观点给予相应的反馈。这样,不仅能高效沟通,还可提升整个团队的学习质量及效率,并为学生后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通过培养学生倾听能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策略

(一)明确倾听目标,提升倾听的有效性

数学教师若想有效提升课堂效率,那么,培养学生倾听能力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前提则是明确课堂倾听目标。由此,不仅能让学生更具针对性地参与课堂学习,保持高度注意力,还可紧跟教师的授课节奏认真听讲。同时,明确倾听目标可让学生了解到倾听的目标与最终的学习成果密切相关,能够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更加专注,还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自主思考、发散思维,并把听到的内容与现有知识结合,从而能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相关的数学知识点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数学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细化倾听目标,如让学生基于三角形的特性及分类,一边聆听一边观察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图形,自主分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数学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时,要让学生紧跟自己的讲述节奏,同步关注三角形的角度特征和边长关系,保障学生可通过倾听了解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实践教学中,数学教师可结合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将其分组,引导学生耐心倾听小组成员的发言,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比分析,形成多元的数学认知。比如,小组成员探究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性质,可在小组交流中重点引导学生倾听他人的观点,从中获取更加多元的信息,由此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教师还会设计一些课堂训练题目或者问题,需要学生在解答前,耐心倾听数学教师的解题思路,由此,可以在练习中高效解题。比如,由教师给定一个复杂的几何图形,让学生通过倾听、回顾教师的解题思路,从三角形关系、位置的角度进行分析,逐步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还可实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目标。

(二)创设多元情境,激发学生倾听兴趣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设计更多有趣且生动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耐心倾听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产生更深入的理解与认知。而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好奇心较强,课堂中是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此时,数学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点、年龄特征,为其创设多元的数学情境,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以有趣且生动的方式讲述数学知识点,不仅能激发学生倾听兴趣,还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的数学知识点时,教师可应用教材中的题材或者故事情境,设计有趣、多元的故事,引导学生耐心倾听。若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耐心倾听故事的整个内容,那么就会积极地参与数学课堂学习,紧跟教师的授课思路、专注地思考问题,还能展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例如,在实践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位置与方向”这一主题,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有趣且真实的数学情景,让学生尝试思考家庭成员在家的位置或者对自己上下学的路线进行多元规划等。这种真实且有趣的情境可让学生通过倾听教师的引导,在实践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还能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同时,数学教师也可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点,设计“寻宝”游戏,让学生通过倾听老师的描述,探寻藏在教室不同角落的宝藏。由此,不仅能让学生在倾听中精准理解教师所描述的位置与方向信息,激发学生兴趣,还能让学生产生良好的方向感,基于多维视角理解和掌握位置与方向的概念。又如,数学教师还可为学生设计趣味性的问题情境,结合教材主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够自主动脑思考、专心观察并积极发言。比如,在学习“分数”相关的知识点时,数学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内容,制造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基于特定问题思考和分析,并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此期间,学生的聚焦点、倾听点会达到高潮,不仅能为数学课堂赋予活力和魅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倾听兴趣与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真实的情境创设,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互动与交流,还可在活跃且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三)加强提问互动,促使学生倾听思考

新课标背景下,数学教师若想让学生在课堂中认真听讲,那么就要立足学生的兴趣点,制订可操作且明确具体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中可以更加高效地倾听、学习和探索。比如,数学教师可基于数学问题、学生的兴趣爱好点,设计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意识。由此,不仅能让学生更专注地倾听教师的课堂讲解,还可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互动,进而可以让学生在倾听中发散思维、多元思考。同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加强提问互动,还可引导学生基于多维视角思考和看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而这种思维习惯的形成,可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通过耐心倾听捕捉、提取关键信息,还能让学生深入理解和吸收新的数学概念知识。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理解”相关的知识点时,数学教师可结合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围绕数学内容,精心设计驱动性问题,引领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分数应用的实际案例”“用简短的话概括分数的性质及特征”。接下来,数学教师可基于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问或者分组讨论。在此期间,学生会通过物品分配、水果蛋糕划分等实际的生活案例,初步感知和理解分数的含义。而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软件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车轮、长方体、足球等图形,引导学生结合指定的份数完成切割,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找出这些图形的1/5、1/6、1/4”。学生在实践操作期间,数学教师可观察并询问学生在找这些分数时是否存在困难,引导性地让学生思考这些分数的特征,为什么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促使学生在互动和探究的过程中彼此启发、表达和倾听。而教师则需要观察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的整体表现,给予其适时的引导与帮助。显然,通过提问与互动,不仅能让学生在互动中耐心倾听、发散思维、自主思考,还可深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特征及要点,有利于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质量。

(四)分组合作学习,强化倾听能力训练

为了实现培养学生倾听能力、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目标,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丰富训练形式,引导学生以多元的学习主题开展分组合作,不仅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还可强化学生的倾听能力。比如,通过设计比拼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还能进一步强化倾听训练。众所周知,小学生都具有不怕失败且竞争意识较强的特征,数学教师可结合此特征,联系数学实际,引导全班同学开展分组比拼、合作互动活动。在比拼活动开始前,教师可设计比拼规则、驱动性问题,而后结合课堂中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专心倾听程度给予评选,每天评选出一名耐心倾听的“最佳明星”,给出语言支持和物质奖励。此方式不仅能强化学生的倾听能力,还可提升数学课堂效率。同时,数学教师也可引导学生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竞争成为“小老师”,这也是强化倾听训练的一种。这种方式主要是基于榜样的力量,让小学生争相成为“小老师”。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不仅能让学生获得荣誉感,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且基于同伴效应还能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从而能够训练学生掌握更多的倾听技巧。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变换”时,数学教师可引入分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开展倾听能力的强化训练。在划分小组时,为保障各小组成员优势互补,数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等原则将其划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能力一般、能力较强的学生。接下来,数学教师可引导各小组从圆形、三角形以及正方形等图形中选择一种,以换位思考的方式,探究图形在不同位置及角度下的性质和特点。在小组互动期间,小组成员会轮流发言,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其他小组成员会认真倾听,还会在讨论完成后开展总结。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展学生思维能力,还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

四、 结论

综上,探究通过培养学生倾听能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实践策略极具现实价值和意义。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能力,明确倾听目标,为学生创设多元的倾听情境加强提问互动,引导学生分组合作。由此,不仅能培养学生倾听兴趣,还可提升学生的倾听能力,有利于为学生后期数学层面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翁晓娜.让倾听绽放光彩——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J].理科爱好者,2022(3):187-189.

[2]聂芳.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2(5):253-255.

[3]靳红丽.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倾听能力培养策略——以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22(8):74-75.

[4]郝志明.通过培养学生倾听能力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C]∥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三),2021:359-361.

[5]叶琴.培养学生倾听能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9(12):63,62.

[6]加艳风.加强学生倾听能力培养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11):35.

[7]陈珊珊.培养学生倾听能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J].中国教师,2018(S1):133.

[8]胡明喜.培养学生倾听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效率[J].教书育人,2017(1):55.

[9]黄月吉.培养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效率[J].教育教学论坛,2016(12):261-26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