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引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新样态研究

作者: 陈霞

摘要:随着高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政治大单元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文章从理论基础出发,探讨了大单元教学的框架与实施路径,阐述了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作用;同时分析了在推广大单元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挑战,如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学习资源的局限性以及学生学习习惯的适应性,并对这些挑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旨在为高中政治教学提供更系统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新样态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6-0130-04

当前高中政治教育面临着如何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考验。其中,大单元教学不仅重视知识的系统性传授,还特别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社会责任感以及文化认同等方面的培养。文章将从大单元教学的理论与实施策略出发,详细解析其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并探讨如何通过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来监测和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一、 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实施策略

(一)大单元教学的理论框架

大单元教学的理论框架源于对教育全面性和整体性的深刻认识。这一理论框架不仅依据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课程整合,而且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认知特点和社会发展趋势,形成一个既紧密联系学科核心概念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体系。例如,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通过大单元的方式将法治教育、公民道德建设等不同模块有机结合,旨在构建知识网络,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和掌握政治学科的核心概念与原理,进而提升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

同时大单元教学的理论框架在实施过程中着重强调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学习活动的设计三个方面的协调统一。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要求教师跳出学科范畴,从社会和学生发展需求出发,筛选涉及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核心主题。在教学方法上,大单元教学鼓励教师采用探究学习、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多元互动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寻求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合作、如何创新。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则要求更多地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项目任务驱动学生学习,使其能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反思并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二)实施大单元教学的方法与路径

在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的方法与路径实施中,需要确保教育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连接,因此需要开发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设计。这种策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促进他们对知识深入理解和运用。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具体的政治主题,如“公民权利与义务”或“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围绕这些主题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辩论和案例分析等互动形式,深化理解并掌握复杂的政治概念。这类教学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构建跨学科知识框架,还能加强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且通过使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播客和在线讨论平台,增加学生与内容的互动,可使教学过程更为生动和具有吸引力。而这种多样化的信息获取方式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进而培养国际视野和文化认同感。

(三)大单元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在构建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的评价体系时,该评价体系需要强调学生核心政治素养的整体发展,需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估原则,摒弃单一的笔试模式,引入更多形式的评估方式,如口头报告、小组讨论、项目实践和自我评估等,全面覆盖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这种评估模式不但能有效衡量学生对政治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能观察学生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引入同行评审和互动反馈机制,学生可以在互动中学习,从不同视角进一步深化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这种互评不仅能增加学习的互动性,也能提供更真实的社会情境,更符合政治学科的学习特点。

同时评价体系的构建还需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评价工具的效度和效率。例如,可以通过教学管理系统收集学生在线学习的数据,分析学习行为和成效,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依据。并且在评价过程中,应注意结果的多样性表达,教师不仅要关注分数的高低,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层级展示,如通过数字徽章和成就系统呈现学生在不同领域的学习成果。这种评价系统的改进,将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持续反思的习惯,不断自我完善学术能力及其政治素养,最终达到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 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新样态

(一)知识理解与运用能力的提升

在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中,知识理解与运用能力的提升不仅涉及学生对概念的简单记忆,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批判性思考将这些概念应用到具体情境中。在教学策略上,有效的方法包括案例研究、角色扮演和模拟决策过程。这些策略都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以高中政治“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单元”为例,该单元涵盖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大部分,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平台。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经济体制的基本理论,然后通过案例分析,如研究特定时间点上的政策改革对经济环境的影响,让学生探讨这些政策背后的经济逻辑及其社会影响。例如,可以选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市场经济的转变,分析开放市场对国内企业竞争力的影响。通过小组讨论这一案例,学生不仅能够将抽象的经济原则与国家层面的政策决策联系起来,还能理解这些政策如何落到实处,影响每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此外模拟活动也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模拟一次领导层的经济决策会议,让学生扮演决策者的角色,面对一系列经济问题必须做出决定。这种情境化的学习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我国经济制度的理解,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决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日后在真实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中,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是通过探索性和问题导向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在面对复杂社会经济问题时的思考深度与解决问题的创新性。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场景、鼓励开放式问题讨论以及利用案例研究,促进学生理解深层次政治经济关系,并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高中政治“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单元”为例,该单元包含我国的经济发展及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等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背景、机遇与挑战,同时探讨如何通过改进社会保障系统来实现更公平的资源分配。例如,在探讨“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时,可以让学生调查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收入差异,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形式,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结构性原因,并提出改善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创新策略。模拟国际经济论坛的活动也是其中一个有效的教学手段,学生可以在其中扮演经济学家、政府官员或社会活动家的角色,就如何制订政策以应对全球经济变动中的社会保障问题进行辩论。这类活动不仅能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也能锻炼他们的公共表达及政策分析能力,体现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深度培养。

(三)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的塑造

在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中,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不仅追求学生在理论知识上的掌握,更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富有责任感和具备良好公民意识个体的核心素养。这一过程要求教师设计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对推动社会正义、维护法律秩序、促进社会发展所承担的责任。其核心在于让学生理解公民意识不仅是个人对国家法律法规的遵守,更包括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以及在面对道德和法律挑战时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

以高中政治“全面依法治国”为例,该教学单元通过探讨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国建设以及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等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深入了解中国法治进程的窗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扮演法官、律师、原告、被告等角色,通过模拟真实的司法案例来深入理解法律是如何运作的。例如,针对近年来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知识产权保护案例,通过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形式,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以及法律如何保护知识产权,防止侵权行为。此外,组织社区服务或参与法律援助志愿活动,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些亲身体验,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个人行为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性,进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法律法规,积极履行公民责任,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文化认同与价值观引导

在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中,文化认同与价值观引导是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和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建立对自身文化的深刻理解与高度认同,同时也接触并学习全球多样化的文化成果。这种教学策略需求教师运用多元且富有洞见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批判性的吸纳外来文化时,坚守并发展本民族的价值观与文化特质。

以高中政治“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为例,其包含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效成果以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部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为基础的项目中,如探究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发展,并讨论这些文化现象对现代社会的意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研究中国文化如何影响了其他国家,以及如何从其他文化中吸收精髓元素,促进本土文化的发展与创新。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学习到知识,还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深化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认知和理解。例如,可以将学生引入到一次以“书法”为核心的文化体验项目,让他们了解书法的艺术性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并尝试自己创作书法作品,从而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深刻感受中华文化的内涵。这类教学模式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也能培养他们对外来文化的开放态度和批判性接受能力,进一步强化他们的全球视野和文化适应能力。

三、 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的挑战与对策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随着社会、经济及技术环境的快速变化,政治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政治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能力将抽象的政治概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当下社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和互动教学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政治知识,跟上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为此,教育系统必须为教师提供持续的学习机会,如组织专题研讨会、在线课程以及学术交流活动等,使教师能够在专业知识和教育技术两方面得到增长。同时,教师还应该被鼓励采纳多元化的教学策略,设计富于启发性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而为了应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这包括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平台以支持教师的持续学习,如设立专业发展基金、开展定期的培训项目等,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进而推动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学习资源的局限性

在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中,尽管数字资源和网络教育技术的应用日渐广泛,但如何有效整合和利用这些资源仍是一大难题。传统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可能无法完全满足现代教育对开放性、互动性和跨文化视角的需求,而这恰恰是政治教育所强调的核心内容。因此,学习资源的丰富性与现代性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影响学生理解复杂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由于政治学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涉及的实际案例和现实政策需要紧跟时代的变迁,然而许多学校使用的政治教材更新周期较长,难以反映最新的国内外政治发展和政策调整。且在资源不均等的教育环境中,一些地区的学校可能缺乏接入高质量数字教育资源的硬件设施和技术支持,使得学生在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过程中遭遇障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