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气候合作至关重要
作者: 韩舒淋在美国从全球气候治理抽身之际,英国正在与中国加强气候合作。
3月14日至17日,英国能源安全与净零(DESNZ)内阁大臣米利班德(Ed Miliband)开启了他去年上任以来的首次访华行程。三天多的行程里,他先后与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举行了会谈。
这是英国工党在2024年赢得选举、斯塔默当选首相之后,第三位访华的英国内阁大臣。此前,英国外交大臣拉米、财政大臣里夫斯分别在去年10月和今年1月访华。
米利班德此次访问将重启两国在能源气候领域的深入合作。上次英国能源大臣访华是2017年,而两国间能源气候相关的协议还要追溯到2015年,中国国家能源局与英国原能源与气候变化部签署《中英清洁能源伙伴关系谅解备忘录》。
米利班德抵京当日,英国能源安全与净零排放部官网发布文章《英国与中国重启有意义的气候对话》。文章表示,重新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接触对英国乃至全球气候和能源安全至关重要。米利班德同日亦在英国《卫报》发表题为《全球应对气候危机需要中国,我将访问北京,传递这些信息》的文章。他在文中说,在这一关键议题上不与中国接触,是对当代和未来的失职。
在与生态环境部的会见中,中英双方探讨了碳市场、气候投融资、能源转型、气候风险评估与适应领域的合作前景。在与国家能源局的会见中,王宏志与米利班德共同主持召开了第八次中英能源对话,双方围绕清洁能源技术、能源转型路径、能源安全、国际能源治理等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会后,王宏志与米利班德共同签署了新的《中英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谅解备忘录》,明确将电力市场改革及电网、电池储能、海上风电、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清洁低碳与可再生氢等作为重点合作领域。
现年55岁的米利班德是第二次出任能源大臣,他曾在2008年至2010年的布莱尔政府担任英国能源及气候变化大臣,深度参与了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谈判。2010年至2015年,米利班德任反对党工党领袖,2020年出任影子内阁气候变化和净零排放事务大臣。2024年,工党赢得大选,米利班德重返政府,他也是本届英国内阁中,唯一重返原职的大臣。
3月15日下午,米利班德在清华大学气候变化大讲堂发表了题为《英国与中国携手应对气候危机》的演讲,之后在英国驻华使馆官邸接受了《财经》独家专访。
专访中,米利班德数次强调与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转型领域合作的重要性。在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之后,作为气候领域的老兵,他依然对全球继续推进气候议程充满信心,表示英国坚定支持《巴黎协定》。
经历能源危机和地缘政治的变动,米利班德认为英国要加速能源转型才能确保能源安全。在他看来,英国依赖化石能源会受化石燃料价格波动的影响,只有加速新能源部署,才能兼顾能源安全、就业和增长等多重目标。
在清洁能源技术领域,核能或许不再是热点,但在海上风电、储能等领域,中英双方企业已经在对方的市场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米利班德表示,双方互相的贸易和投资可以惠及两国。
以下为专访全文。

中英气候合作至关重要
《财经》:作为八年来首次访华的英国能源大臣,这次访问会有怎样的成果?有意义的气候对话意味着什么?
米利班德:先谈谈对话的重要性,气候危机不分国界,我们都受到彼此行动的影响,因此,跨国合作是唯一办法。
在这个问题上,由于中国的地位和能为减排作出的贡献,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更重要。我在2008年到2010年担任能源大臣的经验是,与中国在气候问题上建立富有成效、强有力的伙伴关系非常重要,这也是我来访的原因。
首先,如何实现清洁能源转型,同时促进经济增长、减少贫困并保障能源安全,我们需要相互学习。
其次,我们不仅面临政治挑战,也面临技术挑战,英国高校在应对技术挑战方面与中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相互学习如何克服这些技术难题也很重要。
我们还在交流如何制定净零排放路径,中国的目标是2060年,英国是2050年,我们与中方分享了关于碳预算、气候变化框架等方面的经验,我们希望通过定期会议将这一对话正式化。
总之,我们相互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可以双边合作共同努力。同时要应对这场危机,多边合作也很关键。
《财经》:特朗普退出了《巴黎协定》,这对全球气候进程有何影响?今年的气候大会将讨论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英国已经率先提交了国家自主贡献,美国退群之后,全球气候议程还能继续推进吗?
米利班德:我认为全球气候议程将持续推进,我在中国的经历,以及最近和印度、巴西同行交流,都让我深刻感受到各国依然坚定不移在推进。
每个国家都会根据自己利益和国家利益做出自己的决定,特朗普是由美国人民选出的总统,他有权作出自己的决定,我们应该尊重这一决定。而我们正在根据英国人民的授权作出自己的决定:我们坚定支持《巴黎协定》。
具有雄心的气候行动对能源安全、就业和子孙后代都很重要,我们希望在这些问题上与其他国家合作。尽管美国已退出《巴黎协定》,但我们仍将尽可能与其在能源领域寻求共同点。同时,我们也会在《巴黎协定》框架下,与中国以及印度、巴西等国家就相关问题开展对话与合作。
总的来说,审视全球形势,我依然对气候行动的推进充满信心。去年29届气候大会召开时,尽管特朗普总统已经当选并即将上任,各国仍然在坚定不移地推进转型。
就像一个装了半杯水的杯子,它满的部分在于转型在继续,90%的国家提出了碳中和目标,空的部分是我们转型得不够快。因此我们提出符合1.5度目标的国家自主贡献(NDCs)。
我们显然希望看到中国展现最大的雄心,中国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将传递非常重要的信息。从我的角度,在符合中国国情和约束的条件下,中国能提出越具雄心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就越好,这将向世界传递非常重要、积极的信号。
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是全球气候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长远来看,世界正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前进。相比而言,16年前我来这里时,当时人们根本不会讨论“净零排放”(Net Zero),英国的目标也只是到2050年减排80%。
人们很容易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感到非常绝望,因为每个人都认为世界走得不够快。但我认为世界已经取得了很多进步。重要的是,那些希望继续取得进展的国家必须继续前行。
正如我所说,每个国家都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自己的决定,但从长远来看,我认为这一势头不可阻挡。
《财经》:美国退出《巴黎协定》,是否意味着英国或欧洲与中国之间可能有更多的合作空间?
米利班德:我认为无论美国做出什么决定、无论谁当选美国总统,英国和中国合作都很重要。
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共同努力来解决,这是集体行动的挑战。如果你真的想解决这个问题,领先的国家必须携手合作。我也为我们共同应对这些挑战,为中英两国共同利益而携手合作的前景深受鼓舞。
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答案是一致的
《财经》:近年来,地缘政治因素对能源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英国是否会采取更加务实的方法来应对能源安全、能源转型以及气候变化问题?
米利班德:对我们来说,在能源安全问题上务实与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务实的答案是一样的。
因为如果我们没有本土可再生能源,就不会有能源安全。英国的经验是,俄乌冲突后,化石燃料价格飙升,而英国的天然气在国际市场上交易,北海天然气和进口天然气价格一样,企业和家庭因此面临严重的问题,政府不得不支付940亿英镑的补贴。
因此,除非我们有自己控制的本土清洁能源,否则就不会有能源安全。能源“不可能三角”已经变了,在我们看来,能源安全、就业、增长和气候问题,他们都指向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
当然,每个国家的情况都不同,各国有各自的特殊国情。这也是整个气候变化讨论中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可以相互学习,也可以尝试说服彼此,但必须尊重各国的国情。但从英国的角度,这就是我们的选择。
《财经》:英国计划到2030年清洁能源占比达到95%,但可再生能源有波动性,如何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
米利班德:我们会将气电作为备用,目标是将其占比降至5%甚至更低。这样才能摆脱化石燃料价格过山车的影响。可再生能源在系统中占比越高,我们就越安全。
我们也会保留超过30吉瓦(GW)的气电容量作为备用,关键在于它是备用容量。天然气用得越多,能源安全程度越降低,因为会更容易受到化石燃料价格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力推新能源。
《财经》:因此这些气电厂也不会满负荷运行,只是做备用对吗?
米利班德:没错。
《财经》:你对核能有何看法?
米利班德:核能很重要。我们的电力系统将是一个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系统,但核能在系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我们支持新建核电。
我们现有的一些核电延寿了,同时在推进欣克利角C、塞兹韦尔C、小堆研发项目,核能在能源拼图中不可或缺。
此外,我们不仅要寻找新办法满足现有需求,还要应对未来电力需求的增长。预计到2035年,电力需求会增加50%,到2050年翻倍。因此,不仅需要更多能源,还需要更多样化的能源来源。
《财经》:那么,中广核或其他中国公司是否还有机会投资解决英国核电?
米利班德:中广核目前是欣克利角C项目的小股东。
《财经》:未来的项目呢?
米利班德:除此之外,我们目前没有与中国广核集团合作的具体计划。
但我认为,在小堆、大型核电项目等问题上,仍然可以互相学习。在这些领域开展合作、共享经验非常重要。当然,不同国家对如何保障能源安全会有不同的立场和策略。
《财经》:如果考虑到英国对能源安全的策略,对于中国在英国投资核电的可能性,你能有一个明确答案吗?
米利班德:我认为中国在英国和英国在中国都有重要的投资,在核能之外还有许多其他更有潜力的领域。

英国需要建立自己的清洁能源供应链
《财经》:那么在其他有潜力的领域,中英之间有哪些清洁技术的合作机会?
米利班德:现在已经有一些案例:像华能在英国威尔特郡的储能项目,是由国企华能和国新国际一起投资,华能建设、运营的,这个项目是欧洲最大的储能项目。在英国的海上风电项目里,大金重工供应了大型单桩和塔筒。
在中国,伍德集团(Wood Group)和詹姆斯·费舍尔父子公司(James Fischer and Sons)等英国公司正在帮助中国海上风电做运维。英国的Silverstream的空气润滑系统可以减少燃料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它近年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市场,它也在与招商集团下的友联船厂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