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加码促消费

作者: 唐郡 丁艳

解决加班文化、建立育儿补贴、增加居民收入……

3月17日下午3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市场监管总局六部委有关负责人共同出席,介绍提振消费有关情况,其中多项举措引发市场热议。

3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提出八方面30条提振消费举措。

“这次《方案》在需求侧加大政策力度,着力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比如,提出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等;再比如,《方案》首次在促消费文件中强调稳股市、稳楼市,并提出相应举措,努力让老百姓的消费底气更足、预期更稳、信心更强。

在大力提振消费过程中,金融支持是重要一环。从《方案》内容来看,其中至少八项举措涉及金融支持,包括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强化医疗、养老、教育保障,强化信贷支持等。

比如,《方案》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期限、利率。支持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优化个人消费贷款偿还方式,有序开展续贷工作。

图1:居民短期、中长期信贷增长情况

金融加码促消费0
单位:亿元。资料来源:Wind。制图:颜斌

据媒体报道,近日个人消费贷额度提升、期限延长等举措已经落地。3月26日,中国银行副行长蔡钊在该行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该行及时响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称“金融监管总局”)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政策部署,已发布个人消费贷款产品调整政策,提高额度和自主支付限额,延长贷款期限。

此外,《方案》提出,2025年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前述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符金陵介绍,中央财政拟贴息对象主要包括两类:一是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二是用于重点领域消费的个人消费贷款。

央行信贷市场司负责人车士义表示,央行将会同金融监管等部门,研究出台金融支持扩大消费的专门文件,强化金融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协同。引导金融机构从消费供给和需求两端,积极满足各类主体多样化的资金需求。

在货币政策方面,车士义表示,央行将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扩大消费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同时,他提到,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消费重点领域低成本资金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月居民贷款减少3891亿元,同比少减2016亿元。其中,2月居民短期贷款减少2741亿元,同比少减2127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1150亿元,同比多减112亿元。“总体上住户(居民)部门的贷款需求仍偏弱,提振消费任重道远。”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称。

“未来促消费关键要切实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让居民没有后顾之忧,能消费、敢消费,才能持续释放消费潜力,并形成有效的消费信贷需求,实现经济金融良性循环。”业内专家称。

强化信贷支持

《方案》指出,要强化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期限、利率。

据媒体报道,部分信贷支持举措已率先落地。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下发《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明确商业银行可根据客户还款能力和风险情况,实施差异化授信。

个人消费贷款自主支付金额上限可阶段性提高至50万元,个人互联网消费贷款金额上限可阶段性提高至30万元;商业银行用于个人消费的贷款期限可阶段性延长至不超过7年。

更早前的3月5日,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针对长期大额消费需求,将研究提高消费贷款额度,延长消费贷款期限。

在前述新闻发布会现场,车士义表示,央行将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差异化消费需求。

金融加码促消费1
央行数据显示,中国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消费性贷款余额已超20万亿元,贷款利率水平也明显下降,部分银行已低至3%以下。图/视觉中国

一是引导金融机构围绕以旧换新、智能产品、冰雪运动等新消费场景,研究推出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二是鼓励金融机构根据客户需求和风险特征进行产品创新和差异化定价,为高校毕业生、新市民、自由职业者等群体适度减免相关费用、优化金融服务。三是持续推进支付便利化建设,聚焦食、住、行、游等消费场景,为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消费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消费支付体验。

央行数据显示,中国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消费性贷款余额已超20万亿元,贷款利率水平也明显下降,部分银行已低至3%以下。事实上,不少银行消费贷利率已经卷进“2”字头。

“消费信贷和消费金融产品本质是靠借钱让居民提前消费,短期内有助于拉高消费数据,但未来钱还是要还的。单纯依靠金融刺激消费难以持续,还潜藏着金融风险。”业内专家提醒道。

“美国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零利率’时期,汽车等消费贷款利率仍在5%左右,近年来随着美联储加息,美国消费贷款利率更是抬升至约10%。”前述专家表示,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金融支持消费力度已然较大,当前提振消费要更多发挥政策合力。

《方案》提出,支持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优化个人消费贷款偿还方式,有序开展续贷工作。

前述金融监管总局通知亦提出,要开展个人消费贷款纾困。

“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根据借款人信用记录、还款保障,针对暂时遇到困难的借款人,合理商定贷款偿还的期限、频次。根据借款人申请,经审核合格后为符合条件的借款人提供续贷支持。”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

《方案》进一步提出,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符金陵表示,支持强化财政政策与金融联动,中央财政拟通过财政贴息的方式,引导带动信贷资源支持消费市场稳健发展。

中央财政贴息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拟对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贴息支持;二是对居民使用个人消费贷款进行的重点领域消费给予一定贴息支持。

前述新闻发布会上,车士义表示,央行将强化部门协同配合,加大对文旅、养老、体育等消费重点领域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加强对消费基础设施、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等专业化金融服务。推动金融与财政贴息、减税降费等政策共同发力,支持增加高质量消费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人民群众消费满意度。

同时,拓宽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扩大消费领域资金供给。车士义表示,央行将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用于消费领域。支持金融机构以消费贷款、汽车贷款为基础资产,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加大汽车贷款、消费贷款投放。

货币政策方面,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扩大消费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车士义特别提到,“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消费重点领域低成本资金支持”。

“下一步,央行将认真落实《方案》要求,会同金融监管等部门,研究出台金融支持扩大消费的专门文件,强化金融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协同,引导金融机构从消费供给和需求两端,积极满足各类主体多样化的资金需求。”车士义称。

保障消费能力

当前促进消费面临着哪些挑战?在解读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时,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阳表示,提振消费需解决三大重点问题,第一个就是解决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

《方案》提出,要实施“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其中包括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医疗、养老等多方面负担的举措。

在教育方面,《方案》提出,要延续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政策。

在提高医疗养老保障能力方面,《方案》表示,要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合理调整机制,2025年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这将强化居民消费保障,筑牢民生底线。

对此,符金陵表示,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700元,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助力度,并安排医疗救助补助资金296.5亿元,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

3月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表示,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每月再提高20元。同时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重点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

同时,《方案》提出,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已落地。自2024年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先行试点城市(地区)推开至全国,这标志着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与之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实施范围亦扩大到全国。目前,中国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突破7000万人。

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建议,优化个人养老金提前领取机制,在保障养老金长期积累目标的同时,适度提升灵活性。

《方案》称,需保障重点群体基本生活。加强完全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向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或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向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及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等。

作为社保“第六险”的长期护理保险,是针对因年老、疾病或伤残导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长期护理的人群而设计的一种保险制度。自2019年起,长期护理保险已多次载入政府工作报告。和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相比,今年则明确“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在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方面,据上海人社局介绍,自2024年7月1日起,对失业保险金支付标准进行调整,具体为:第1个-12个月失业保险金支付标准增加80元,调整到2255元/月。第13个-24个月支付标准调整到1804元/月;延长领取支付标准调整到1595元/月。

满足住房消费需求

“楼市股市是经济运行的重要‘风向标’,房地产是老百姓资产最大的一部分。楼市股市稳住了,就可以释放财富效应,也可以更好地提振消费,更好地促进价格温和回升。”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表示。

《方案》提出,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允许专项债券支持城市政府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图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

金融加码促消费2
资料来源:Wind

早在2024年6月,央行就创设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发放对象为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截至2024年9月末,该工具总额度3000亿元,使用金额162亿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