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德里安的影子

作者:舒可文

(文 / 舒可文)

“蒙德里安在中国”画展沉静地舒展画卷,在3月的北京让人们想起了“比较”。这个展名让人误以为是蒙德里安的作品展,但副题揭示的是一个更为严肃和有学术味的内容:蒙德里安文献与中国艺术家的作品。策划者的初衷是为在一个更为深层的意义上交流而在中国寻找与蒙德里安的艺术有关的艺术家,或者说是受蒙德里安影响的作品。在梳理了中国近几十年艺术发展的轨迹后,策划人戴汉志说,对于艺术家来说,“受影响”不再意味着跟随和学习某一文化传统或某大师。因此,我们发现在这个展览的作品中很少所谓一一对应的联系。

展厅的前半部是蒙德里安的文献:他的生活、创作,以及由文字传达出的对其艺术创作的追求。内厅是5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鲜活的画面与前厅的文献相对比,形成一种对峙,或者说是跨越时空的对话。5位艺术家中,刘野与蒙德里安的对话最为直接。在他的画面中,不论出现的是光屁股的幼童还是白胡子齐白石,不论画面上有飞机还是舰船,都有被重画的蒙德里安的作品放置其中。有一幅作品就干脆命名为“她不怕蒙德里安”,这倒让人觉得他有点跟蒙德里安较劲。

相比起来,洛齐、丁乙、麦志雄、伊灵的作品的独立性更强,更适合于“比较”。洛齐的作品与中国书法有关,其中的黑色符号渐渐发展到现阶段与蒙德里安的线条色块相遇。在相遇中,蒙德里安更抽象,洛齐则具有了描述的特征。

丁乙所用的材料极自由,他甚至直接用成品的花格布,然后在上面添加线条。蒙德里安有个理想,就是解除画面上的等级,没有事物被驱逐到背景中,也不该有什么在前景突出。丁乙的作品仅仅在这一点上与之相符。

麦志雄画的是具象的机器零件,简单无比又不至于抽象。

伊灵也有繁多的具象形象,但是被他毫无节制地散布在平面的画面上,无始无终无头无绪,而这一切并非来自蒙德里安或野兽派,而是来自于他在长期旅行中看到的民间艺术。

戴汉志策划了这次展览后,别有感触。他说,“从不同的传统而来的艺术却能在某一点上交叉相遇,这很有趣。”

该展览在北京已结束,4月将在上海,5月将在广州继续着这一别致的对话。

蒙德里安的影子0

上一篇: 不是闹着玩的
下一篇: 冬眠动物的启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