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斯卡纳的进化悲剧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熊康)
800万年前,半个意大利都淹没在水下,只有亚平宁山脉矗立在古地中海上,看上去还是一座岛屿。岛上居住着一个神奇的“小鲁滨逊”,它全身长毛,高约1.1米,直着身子从容地走来走去。这种中新世的两足猿在自然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早在非洲的第一批类人猿从树上下来之前很久,它就已经出现了,名字是:Oreopithe-cus bambolii。
这种史前物种为人所知是在1872年,在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区,矿工从褐煤矿层中发掘出一个重约32公斤的猿猴遗骨。随即出土的上百件物品中还包括业已石化了的头盖骨和全身骨架。但直到现在,巴塞罗那附近一家研究所的女专家梅克·科勒尔才发现,这些化石的意义非比寻常—S形的脊柱、脚和大腿的形状毫无疑问地证明,Oreopithecus已经掌握了直立行走的技巧。
Greopithecus的身体构造图:年龄:850万年;起源:类人猿的旁支;发现地:意大利托斯卡纳区和撒丁区;化石:30只猿猴的残骸,其中包括一付接近完整的骨架;身高:1.1米;大脑体积:约500立方厘米(人是1400立方厘米);饮食:什么都吃;头部:圆脸,头盖骨小;身体:窄胸、长臂、坐骨和大腿内酷似猿人;脚:脚趾叉开
这些远古时期的两足动物与人类的始祖无关,它的全副牙齿—像海狸一样高高的牙床—展示的是另一种发展方向,研究者认定它是现代人的远亲。法兰克福的古生物学家詹斯·弗朗茨总结说:“在由猿变人的曙光到来之前很久,两足行走的范例就已经问世了。”
该对这种离奇的直立者做何解释?这种解剖学意义上的怪物为什么没能延续下来呢?依照出土的骨骼来看,Oreopithecus大约灭绝于650万年前,科勒尔把它的灭绝归因于栖息地的局限性,她怀疑:“这种生物只能在海岛动物世界的金钟罩下存活。”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海岛上的生物进化不同于大陆。其主要原因在于,岛上缺少凶猛动物。动物群在摆脱了逃跑和追逐之后,在岛上过上了自由自在的舒适生活。远古山羊两条擅奔跑的长腿变短了,跑起来的样子像猎獾,它的眼睛也不再长在头部的两侧(视野开阔,便于侦察进攻者),而是转移到了前方。不久以后,大象也丢掉了巨大身躯,演变成一副蜷伏的样子,西西里岛上发现的中新世大象骨骸身高只有一米,这是对四面环水的岛上有限的食物供应所作出的反应。托斯卡纳的原始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巨兔”,这种兔子肥得就像家养的火鸡,喜欢懒懒地在矮树丛中踱来踱去。
大自然一定是在这种受到庇护的“蒸馏罐世界”(科勒尔语)里进行了直立行走的尝试。大约850万年前,Oreopithecus把这一尝试付诸实施。
距此400万年之后,类人猿才再次在直立行走方面获得了成功,那是在比这危险得多的环境下,为了脱避猛虎等凶猛的猫科动物,他们长出了瘦长的、善跑的双脚。
Oreopithecus当年却要从容得多,它不慌不忙地在岛上走来走去,盘子一样的脚上长着5个叉开的脚趾,堪称粗壮有力的站立器官。科勒尔解释说:“它可以想站多久就站多久。”不过,它的智力发育却不太顺利,头部不是一般的小,大脑发育水平仅停留在两岁孩子的阶段。
尽管如此,科学家仍认为,作为第一个直立行走者的Oreopithecus是进化的成功之作。这是因为,手一旦被腾出来就可以制作工具,这将有助于大脑体积的扩展。“Oreopithecus具备了进化成人的一切前提条件”,古人类学家弗朗茨对此颇为诧异。
然而它没有足够的时间让自己变成人。就在它快要做到垂直站立的时候,海平面下降了。岛上变得干燥起来,陆桥出现后。陆上的熊和剑齿虎毫无遮拦地蜂拥而至,主宰了这里的一切,开始对爱好和平的原生民们大开杀戒,肥兔和大象被它们毫不留情地吞掉了。Oreopithecus bam-bolii的末日也不可避免地到来了。此时的它早已丧失了抵抗力和逃生的本能,只知道直挺挺地朝那些龇牙咧嘴的新移民走过去,岂料竟成了它们的美食。
五趾叉开的中新世直立行走者就这样永远离去了。“太遗憾了”,科勒尔说,“要是它能繁衍到现在、进化出另外一种人类后裔的话,那么今天的售货员在柜台后站久了就不会脚疼了。” 动物类人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