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62)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陈力 王晓伦 阿东 徐斌 鲍立峰 程世玉)
改革越彻底,越会带来剧烈的阵痛。我担忧我们这个民族承受这种阵痛的能力。
北京陈力
补碘的理由
山东单县的学生补碘导致中毒事件被曝光了,它像一颗定时炸弹,让人们知道原来号称“让孩子更聪明”的碘也能害人。接着全国各地的报纸都报道说当地的孩子也在补碘,我居住地旁边的一所中学的孩子也在补碘,也有中毒的,一时闹得人心惶惶,就差还没有学生中毒身亡的。
如果孩子真的缺碘,那肯定是应该补充,但这件工作不应该由老师来做,更不应该把补碘搞成一项运动,不然那些利欲熏心的人就有了可乘之机。
只是像这种赚学生的钱的事情从来就没有杜绝过,最近看报纸上说有人把性用品的邮购广告寄到了学生手中,邮寄者还说是为了推广“性教育”知识。
利欲熏心的商人什么时候都有,但他们推销商品时采用冠冕堂皇的借口,把一些可以避免的后果变成了必然要发生的后果,那就是社会的问题了。
北京方庄芳古园 王晓伦
污染索赔?
电视新闻中说,广东中山一幢居民楼的居民终于不堪忍受,把住在顶楼的邻居告上了法庭,要求赔偿。顶楼的那位住户养了几十只鸽子,鸽粪、鸽食、鸽哨声和死鸽的尸体让其他住户长期以来不得不与之为邻,数次邻里调解都无济于事。邻居们不但想起了找法院解决这件事,还想到了索赔。真的是进步很大。
近期来,北京居民又多了一项烦人的信息—北京环境监测部门公布的环境公报。公布环境质量指数是好事,但公布了污染又无法根治,知道真不如不知道好,每天在清楚知道了污染严重的环境下出门,忍受那污染物超标的空气,真是心烦。电视上说在公报中报告的污染最严重的几天,有些晨练的老人中止了运动,在家生闷气。
北京有家报纸鉴于严重的污染,发出公告征集减少污染的绝招,好像老百姓自己能把自己从污染中解救出来。
我想,在发布污染状况公报的同时,是不是应该不断地公布对污染源的调查结果?由此我也想到了我们老百姓可以借用的法律武器,我们为什么不像中山的市民那样有向污染源索赔的意识呢?我们应该有完整的司法部门,有相应的赔偿法律可以处理这件事。
北京五棵松叶光
让下岗工人心服口服
“士兵有权得到好的指挥官”是古罗马时期的一句格言。当今社会正处于市场经济时期,商场如战场,各种组织的成员不得不把自己许多需要满足的希望(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寄托于优秀的管理人员。目前,各地陆续建立了劳动力市场(包括一些技术人才市场),但专门的管理人才市场尚未形成。因此目前的形势是,企业的厂长、经理既可以在市场上挑选自己满意的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也能让自己认为不合适的人员“下岗”。而他自己的管理水平是否适应他所处的领导岗位,其被管理者似乎还无权过问,更多的工人下岗的原因是由于经营管理者无能,或者根本就足项目决策错误,使他们陷入艰难的生活处境,这是不公平的。目前当务之急是把企业管理作为一种职业,其岗位上的人员应由管理人才市场来配置,能者上岗、庸者下岗才不是一句空话,那些下岗工人才会心服口服。
南通市万籁书庄 阿东
理智地出卖感情
近来,婚前财产公证似乎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今天偶尔打开电视,听到一个妇女节目又在讨论这个问题,节目的结尾冒出了一句话说“希望更多的人会理智地看待这个问题”,而这个节目的言下之意是希望更多的人赞成婚前财产公证。我不愿被人说成是不理智的,同时也不愿如主持人希望的那样来赞成这件事,我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把主持人想像得很弱智,在这个问题上又想盲目地跟国外“接轨”。
我很欣慰从节目中得知全国只有12%的女性和15%的男性赞成进行婚前财产公证。主持人对这个调查结果似乎不满意,所以才有了节目结尾的希望更多的人“理智地”看待云云。而且主持人在节目中也辩称,“进行婚前财产公证并不导致离婚的这样的结果,就像买人身保险并不导致死亡一样”。我得承认,主持人话中“导致”一词用得好,我却想给换个词,把那句话改成:“进行婚前财产公证并不是防备离婚,就像买人身保险并不是防备死亡一样。”读者一看就知道这是屁话。
我想人类天生好斗,婚姻也是某种意义上的赌博。看上一个人,死心塌地地爱他(她),是我们一生中付出的最大的赌注。婚姻的破裂,就意味着作为情场上的赌徒输得一个子儿不剩。然而自私的现代人有了预防的办法,比如去公证公证,以防最坏的结局。“感情上成了穷光蛋,财产上可不能再赔”,这种市侩的心理,在婚前公证上体现得完美无缺。心里惦记着把自己的财产在婚前公证一下,也就是输不起的人。
给爱情穿上防弹衣,让梁山伯与祝英台去公证机关交费盖章,他们就不会演绎出化蝶的经典;罗密欧也有可能在某一天被朱丽叶告上法庭,被迫掏出公证书,了断一桩财产纠纷。如果我们的生活中,上演的都是这样的爱情戏剧,我不免会感到,人生苦长,不如归去了。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徐斌
我当不了班主任
我在一所中专学校做班主任。这个班有五十多个男女学生,年龄在十五六岁。我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经常和他们一起谈论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兴趣爱好。每个学生都和我建立起一定的友谊。
令我吃惊的是这个班的纪律越来越不好,男生和外班学生打架,学生风气越来越差,和任课教师相处不好。到第二年,这个班成为学校最差的班。领导不再让我做这个班的班主任。
一位同事对我说了他的看法:“一个人小学初中做学生时,对他的约束力是教师的批评和表扬。维系班级整体秩序和纪律的并不是同学们的友谊和团结,而是教师的严厉。一个人已经习惯这样的环境后,严厉的班主任突然变成和蔼的大朋友,对他的约束力就不存在了。”
校长在一次开会时说,世界上有三样东西最难管教,有一样没听清楚,另两样是猴子和学生。
我担心有一天管教学生要像管教猴子一样,把他们锁起来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江苏淮阴市淮海北路鲍立峰
正义不是找罪受
我于3月28日(星期六)在北京城乡华懋买了一支“美宝莲”的防水口红,回家后感到不满意,想换种颜色,于是赶在当天晚上商场下班前请求换货。小姐验过口红(当时口红完好无损)说包装已打开,不给换,可我认为包装不是我打开的,当时是由售货小姐打开的,不换货的理由站不住脚。小姐找来一姓石的值班经理,我便等待他的解释,能换不能换给个说法。但他什么也没说,就很粗暴地拿着口红转了几下,说这口红边儿上怎么有两道印儿;接着又转了几下,把口红全部旋出来,立刻口红就折了(小姐说过口红全部转出来容易折),旁边另一小姐马上如释重负露出欣慰的笑容。石姓经理用手接住了口红,指甲盖在口红上留下很深的印,然后把残破不全的口红还给我,说口红折了这事儿就说不清了。
如果商场都拿这种把戏对付消费者,那我们这些可怜的“上帝”们岂不得处处设防,以免一个不小心就进了套儿?
最后石姓经理以一种大无畏的气概告诉我各消协的电话号码,让我投诉去。
我能去哪里投诉呢?消费者协会,或者是商场的上级主管部门?我怕投诉会换来更多的生气。因为毕竟我不是一个为民请命的“正义人士”,只是一个普通的消费者。
我不愿在商场买气受,更不愿意像报纸上宣传的“保护自己权利”的人那样来回奔波,因为我觉得那么做不仅没有实际作用,而且跟正义无关,正义不是找罪受。
《每周电脑报》程世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