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能永远留下来

作者:刘君梅

摄影 / 刘铮什么能永远留下来01993年,北京东四“银街”开张了一家“情浓丽舍”新婚服务有限公司,两层楼面积千余平方米,投资一千多万元。一年之后,这一带成了婚纱摄影基地,“老麦”、“皇宫”、“丽的  “亲密爱人”相继开张。离此不远的  “浪漫经典”开业不久,又在文化人聚居的海淀区另开分号。在西单十字路口,一家富丽堂皇的影楼在东西两侧各开店面,通常是东面揽活,西面拍照。婚纱摄影广告常出现在几份畅销报纸上,捧着鲜花的新娘让版面流光溢。到1994年底,北京还有20多家此类影楼在筹建。

很多影楼的经理都说,他们开张前都做过市场调查,“吹吹打打花轿迎亲已成历史,大吃大喝大操大办显得俗气,烟花爆竹禁放,婚礼不热闹了,于是重视结婚照就成了时尚。目前华北东北还没这么象样的影楼,在北京站住脚便可向周边发展。再加上北京每年约有10万对青年结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占全了。”

什么能永远留下来1

豪华林肯车中的结婚照。别人的财富可能衬托自己的快乐?

什么能永远留下来2

摄影师不仅得为他人做嫁,还得负责启发小夫妻温柔心境。

最早出现在欧洲,70年代末在东南亚及港台风靡的“婚纱摄影”现在席卷北京。影楼的老板大多来自海外,例如“情浓丽舍”称“中港合资”,摄影顾问是“英籍马来西亚人”,“喜神”的老板则来自台湾。不少影楼的摄影师都有“国际级大师”的招牌,但实际上他们不常露面,真正动手的是大师的徒弟或徒弟的徒弟。

在影楼拍摄婚纱照,一对新人要换很多套衣服,摆很多种姿势,化很细致的妆,通常需要几个小时或整天的时间。有一名新娘拍完照片后,双眼被灯光照得布满血丝。可比起今后的长相厮守,这一点忍耐又算得了什么呢?

影楼在拍婚纱照的同时,多有配套婚庆活动。“情浓丽舍”一层就有一间“罗马教堂”,里面可容纳百余宾客,新郎、新娘的亲友分别在左右两侧就坐。“教堂”正前方有圣坛,上有圣母的浮雕。副总经理徐先生介绍,影楼没有专职牧师,需要时可现请。“新人信教的,自己也会请牧师;不信教的,牧师可以由亲友装扮。客人有时还会有特殊要求,比如有一对新人提出,必须找有“大胡子的牧师。”

拍摄婚纱照的价格是昂贵的,大多在千元以上。首钢轧辊厂团委的石涛先生一年前在某影楼拍摄婚纱照,  “那天兜里揣了一千多元,进了这家影楼,看人家态度特好,当即就拍了,带的钱刚好够。”现在,他又带着同事来了,仔细看了价目表,石先生说去年还没这么多“说法”:A款  “诗风蝶韵”680元,拍12张,选6张……;E款“爱情双桅船”4880元;F款“心灵的港湾”6880元;到了G款  “爱情之爱情”,已是8888元了。但尽管如此,工薪阶层的顾客也能对此  “默默承受”。“结婚一辈子不就这么一次吗?”石涛如今做了父亲。妻子在月子里常捧出穿婚纱的照片一遍遍地看。一对打算在今年秋天结婚的年轻人已经积攒“结婚照专款”,他们月薪均不到400元,甚至连夏季单位发的几十元“防暑降温费”也计划进去了。

什么能永远留下来3

爱情的果实:也能使隔代人受到熏陶。 

什么能永远留下来4

金婚之日重披婚纱礼服,自豪地向媒介透露自己的心境。

什么能永远留下来5 

婚纱摄影的确有其动人之处。在拍摄过程中,新人们有时会情不自禁。镜头前,一位新娘仰起脸,新郎低下头,含情脉脉,无比甜蜜,双方都进入了状态,喜得摄影师连声叫好,不过他又突然提醒:“那位先生,瞧您的神态……您可别来真的!”

高小姐的母亲去世多年,今年父亲再婚,拍了结婚照。高小姐说起照片来很替父亲自豪:“照片扩成巨幅油画效果,在怀旧的色调中,我爸别提多帅了,50多岁的人,可气质神态就像周润发。”婚纱照不仅受到青年人的喜爱,也受到中老年人的欢迎。今年年初,某影楼举办“向百对老人献爱心”活动,为婚龄在40年以上的老人免费提供婚纱摄影服务。北京印刷厂的老技师夏先生夫妇由外孙陪着来了,他们还带着50年前在东安市场拍的婚纱照。50年风雨同舟,恩爱如初,让很多年轻人羡慕不已。在活动中,年龄最大的老人76岁,有的媒介还说,这么做“为子孙孝敬老人提供了新方式。”

一家影楼的负责人徐刚介绍:  “我们通过化妆、摄影技巧和运用修版等后期加工技术让照片上的老人年轻了许多。当然不能把皱纹全修下去,怎么能和当年比呢?就是要有岁月的痕迹。”

从影楼出来,问同行的年轻摄影记者:“你现在最想的是不是有人给你投资开个影楼?”他沉默片刻,说:  “我最想要的是有个好姑娘爱我。”

什么能永远留下来6

遮不去沧桑亦无妨,仍旧是浓妆淡抹总相宜。

什么能永远留下来7

昨日的新娘,今天当妈妈了。孩儿们以后会不会成为婚纱照中的主角?

什么能永远留下来8

昨日的新娘,今天当妈妈了。孩儿们以后会不会成为婚纱照中的主角? 婚礼婚纱照

上一篇: 无鞘的双刃剑
下一篇: 环球瞭望(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