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为可持续发展打造“生态保险”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伊凡)

​森林,为可持续发展打造“生态保险”0

作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能否与自然和谐相处,将影响整个地球的未来。如何在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发展的同时,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性,已经变成中国社会乃至全世界的最大挑战之一。

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就好比“鱼和熊掌”,如何保持两者平衡,维持可持续性发展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目前,保护国际(CI)在国家林业局的支持和3M公司的资助下,正在我国西南山地开展的“森林多重效益项目”(即森林、气候、社区、生物多样性项目,简称FCCB),在探索退化森林有效恢复途径和方法过程中,综合考虑气候、社区及生物多样性三个关键要素,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将摸索出一套综合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和社区发展多重效益的退化森林恢复技术模式和标准。通过采用这样的生境恢复的技术模式,一方面扩大了森林生态系统的面积和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对二氧化碳的固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直接的贡献作用。另一方面,这个项目还试图将通过森林恢复固定的二氧化碳,通过进入国际碳交易市场进行交易,以获取收益用于对当地社区森林生态效益的一种补偿,也为当地社区通过直接参与这样的项目获得可持续利用的非木材林产品和碳交易的收益,以探索改善社区生计,建立一种可持续的森林植被恢复和社区森林共管模式,为周边地区的生态恢复和社区发展做出贡献。

保护国际(CI)中国项目代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吕植博士特别指出,多重效益项目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将森林、气候、社区和生物多样性这几个看似独立却实际紧密联系的概念统一在一起。通过正确的植树造林,同时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促进当地社区经济发展的多重目的。并且,随着2005年2月16日生效的《京都议定书》的颁布,吕植教授相信,西南山地的森林也将为中国在未来的碳汇市场上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这一结合森林多重效益,是以新理念将传统的森林恢复中所提倡的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融为一体。国家林业局对该项目一直积极支持和关注,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副司长李怒云说:“这一项目将在森林恢复的模式上进行新的探索,我们希望通过今后几年的实践,将这个项目所提倡的新理念,实实在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并为我们在开展类似的生态建设工程中提供借鉴,同时,也为中国西南地区森林可持续发展提供样板。这个项目的最大特点,可能就在于,通过将森林的部分生态价值,也就是碳汇价值计算出来,通过交易,使得一部分的森林生态效益得到一定补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当地社区收益,促进社区群众更好地恢复森林、保护森林。同时,企业通过支持这样的项目,能够充分体现其良知和社会责任。同时,她也指出:“在目前的自上而下的由政府推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的过程中,社会各界包括企业、非盈利组织和当地社区的共同参与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形式,值得鼓励和支持。”

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正在成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一支重要力量,将在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森林多重效益项目的资助者3M公司的全球中央执委、大中华地区常务董事兼3M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余俊雄说:“企业是环境的影响者,就更应该成为环境保护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此项森林多重效益项目对于中国森林恢复和保护来讲是一个有意义的探索,希望通过政府、企业和环保组织的共同努力,探索企业如何在经济发展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积极回哺自然,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创造一个绿色、健康、和谐的地球。”

目前,西南森林多重效益项目的选点和基本勘测工作已基本结束,800亩试验林业已种下。明年春天,大面积的科学造林计划将在云南高丽贡山和四川王朗保护区展开。■

保护国际(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简称CI):总部在华盛顿,目前在30多个国家工作。该组织的理念是调动全社会力量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可持续发展。CI的重点是保护全球20多个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在中国十大横断山脉地区,也就是中国的西南山区。

气候、社区及生物多样性联盟(CCBA):是一个由环境机构和企业组成的国际联盟,着眼于促进和完善林地管理能力的提高,CCBA正在建立气候、社区和生物多样性三方受益的标准去衡量项目在缓解气候变化的同时,支持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英文简称CCB是Climate(气候)、Community(社区)、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的缩写,CCB标准正是CCBA所推行的标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