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年代
作者:曾焱(文 / 曾焱)
( 12月10日,法国巴黎小皇宫博物馆重新向参观者开放
)
从热闹的香榭丽舍转入安静的丘吉尔大道,两侧就是大、小皇宫。两个建筑都是为了1900年巴黎万国博览会开建,落成时间又相近,所以总被当作孪生设计。但在当代一些建筑名家眼里,小皇宫的标杆地位其实远高于大皇宫,从设计理念层面上,它才是法国“美好年代”的最好作品。
大皇宫有2.2万平方米的玻璃穹顶,四角装饰巨大的飞马车铜像,内部楼梯高43米直达穹顶,每个细节都印证着华丽和气派,但批评意见认为,正是这过分陶醉的“大”使它最终在设计理念上无法跳出古典主义的浮华窠臼。而小皇宫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被奉为世界各国建筑师的样板,欧美城市里或多或少都可以找到它的局部摹品。负责修缮工程的建筑师之一查克斯(Chaix)形容,小皇宫的设计表面上似乎用“折衷”和“拼贴”两个词就概括了:门廊和圆柱是纯欧洲古典风格,主体建筑拦腰开出巨大的拱窗,地面仿古庞贝风格镶嵌马赛克,而中间庭院又取阿拉伯式。圆形门廊之上带钟楼的穹顶,铸铁楼梯和线条掌控,这些却是完全彻底的新艺术装饰风格。以常理这种混杂对于建筑师是致命的,但小皇宫偏偏在整体上达到了令人惊奇的化入化出效果,雍容大度之外,还有一些难用语言表述的赏心悦目,比如建筑内部利用光线的通透和层次所营造的现代感。在小皇宫落成之后,据说比利时国王莱奥波德二世(Leopold)一见倾心,立刻着人向建筑师吉罗(Charles Girault)发出“订单”,请他在比利时特努伦(Ternuren)建造了几乎一模一样的刚果宫,现在是特努伦博物馆。1904到1905年国王又邀约吉罗为布鲁塞尔最重要的“五十年王宫”设计建造了凯旋门,对他偏爱至深。
在得到设计小皇宫的机会之前,吉罗还不在大师之列。1900年他已经50岁,此前比较重要的作品只是为巴斯德研究所设计建造了安放大科学家骨灰的地下室,作品虽小但吉罗借鉴了意大利拉文纳地区的古陵墓风格,用大理石和马赛克为主体材质,让人见识到他兼收并蓄的特质。吉罗其实还作为总管监工了大皇宫的修建,也许因为入选方案来自其他三位建筑师他不便改动,吉罗没有在大皇宫上过多留存自己的个人风格,但乍看之下,两座宫殿在形式上还是有诸多呼应。2001年中标修缮工程的两位建筑师曾在开工前找到几张1900年的原始照片,非常吃惊:他们没有想到吉罗在100年前对于光线所具备的塑造力就有如此现代的整体把握,每个层面在每天的不同时刻都有空间变化感。他们所面对的现实的小皇宫,却因为数次愚蠢的改造和所谓增添现代设施而极其阴霾、沉闷,完全丧失了和自然有即时交融能力的原貌,他们想不通那些改造者如何做到“化神奇为腐朽”。
小皇宫这次大修缮后的面貌得好评居多,而两位设计师说,在很多地方他们不过是将时针拨回1900年:拆掉那些繁复的隔断,找回部分墙面和地面本色,将沿塞纳河一面的长廊重新打通并恢复所有的侧窗……如此而已。大皇宫也是今年9月17日刚完成整修,历12年,花费2.3亿欧元。小皇宫的修缮费大概只有它这个邻居的三分之一,现在的使用面积达到7000平方米,展览面积增加了将近50%。它的藏品在4.5万件左右,以前一次最多展出850件,而现在可以达到1300件。作为市立博物馆,小皇宫声称从未想过要在藏品的数量和种类上追赶卢浮宫、奥赛、蓬皮杜这三大国家博物馆,它所希望的是用绘画、雕塑和装饰艺术作品,尽可能细腻地记录巴黎。小皇宫的藏品主要来自巴黎市政府收藏,以19~20世纪的画家、雕塑家为主,包括巴比松画派的柯罗(Corot)、古典浪漫主义画家安格尔(Ingres)以及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Courbet)等。它也通过私人捐赠补充了大量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珍贵藏品。■
建筑记录巴黎1900
( 8月30日,法国巴黎大皇宫的穹顶修复工作完成 )
1900年正在大的转折之上:一个世纪结束,一个世纪降临,从艺术到科学都有种“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的热烈和决绝。这一年巴黎有规模庞大的万国博览会,以及为这届博览会造气氛而规划的四大建筑:大皇宫、小皇宫、奥赛车站、阿贝斯地铁站入口,以后它们全都成了欧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艺术(Art Nouveau)的建筑活化石,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一些艺术史论划定,新艺术运动起于1880年而其巅峰在1900年。
所谓新艺术运动,其精神主要就是抵抗造作的复古,创作灵感来自大自然有生命的一切,造型和线条因为取法植物和女性身体而曼妙圆润。它所涵盖的时间跨度近30年,展示了欧洲在文艺复兴之后作为统一文化体的最后璀璨,此后再没有这样跨洲际的艺术运动产生了。它几乎涉及到所有的艺术领域,包括建筑、家具设计、广告招贴、书籍插图以及雕塑和绘画,而且和文学、音乐、戏剧及舞蹈都有关系。法国和比利时是一个出发点,英国是另一个,然后推及德国、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和美国。法国的中心也有两个:巴黎和南希(Nancy)。南希重装饰,巴黎新艺术运动的主打则是建筑。法国人对这几座建筑的偏好,一半来自对于“美好年代(Belle Epoque)”的移情。从1870年普法战争结束到1914年一战爆发,法国人经历了生活和艺术一起发展的时代:没有了战争阴影,尽情享受汽车、电话、电影和飞机这些由工业革命带来的成果,而在精神领域,新艺术运动和印象派的繁茂构成了法国“美好年代”的两大支柱。
( 奥赛车站变成了现在的奥赛博物馆 )
在记录1900年巴黎的几个建筑师里面,吉马尔(Hector Guimalt)名声最为响亮。他的代表作主要在几个地铁站入口:阿贝斯(Abbesse)、王妃门(Porte de Dauphine)和夏特勒(Chatelet)。通过日常的地铁,他实践了那个年代“艺术影响生活”的理想。吉马尔设计的地铁入口极富金属质感,曾经有人形容,如果在黑夜中看上去,灯光之下它们就像是从一个未知行星落下的巨型昆虫。尤其是蒙马特脚下的阿贝斯站,和该区浓烈的老巴黎气息共为一体,1970年被列入法国一级古迹保护。该站口的栏杆和主架使用生铁浇铸成蔬果造型,支撑着以透明玻璃和锻铁织成的双层波顶,前端微微倾向空中,如华服上的蕾丝,下部则两端上翘形成一个“M”造型——这是巴黎地铁的图腾,后来建成的入口和标牌基本采用吉马尔这一设计的简化版,百年不变。其他几个建筑,后来都做了别的用途。大皇宫做了国立科学博物馆,小皇宫是市立美术博物馆,奥赛车站在1940年后废弃,40年后被总统蓬皮杜从废墟里挖掘出来,改建成了世界上最美的一座博物馆。■
(
1908年建成的老佛爷百货公司的圆形大屋顶是用铸铁和彩色玻璃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