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城市古建筑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上海 漂泊京城)
近日得知,由于城建改造,广东某地一座明代牌坊将被拆除。看了朋友发来的照片,是岭南罕见的“楼上楼”风格,浅彩灰塑,堆雕当地戏曲人物,造型美观大方,是不可多得的牌坊样式。这座牌坊垂垂延绵600多年,除在“文革”中被铲坏部分塑雕外,其余保存完好,早已成为当地一景。乍闻拆除的消息,当地百姓震惊,各地文物保护人士反对。
城市扩建与古建保护是一对由来已久的矛盾,50年代北京拆了几大城门,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伤心不已。后来,东单西单的几座牌楼也相继拆除,只剩下“东四”和“西四”,而带来地名的两座木制牌楼只能存活在老北京的相册里。几十年后,北京进行着艰难的自责——南池子保留下四合院后,先农坛附近又恢复修建了永定门,毁掉的文物终于重新矗立在高楼大厦之间。上海也采用先进的“建筑平移”技术,把几座百年老建筑完整地保存下来。
在越来越“钢筋铁骨”化的城市里,触目是拥挤的人群和摩天大楼,心灵被挤压到荒凉至极,为了看一眼古建筑,要去大雁塔、去白马寺、去故宫和布达拉宫,顺理成章地把这种观瞻称为“旅游”,而身边的古建筑却日渐一日地轰然倒塌。
上一篇:
需要多少洪战辉?
下一篇:
物业收费也应多退少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