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潜在遏制创新:对话英特尔首席法律顾问布鲁斯·斯韦尔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尚进)
当6月27日,AMD现任CEO海克特·鲁尔兹向英特尔提出反垄断诉讼的时候,没有人注意到诉讼的另一方人物——布鲁斯·斯韦尔(Bruce Sewell),这位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兼首席法律顾问,正在成为全球反垄断问题的焦点人物。8月底,英特尔全面反诉AMD的反垄断诉讼,63页的反诉书甚至比AMD的48页诉状还长篇大论,让这场21世纪最大的反垄断诉讼再一次升温。为此本刊独家专访了布鲁斯·斯韦尔先生。
三联生活周刊:两个多月前,AMD宣布对英特尔发起反垄断诉讼,您当时惊奇吗?还是之前已经知道AMD要告英特尔?
布鲁斯·斯韦尔:算是AMD的突然袭击吧,我们没有料到会在那一天对我们提出诉讼。但是AMD对我们提起诉讼,我们一点也不吃惊,因为这是双方在法律上较量15年的持续,只能算是一个新战役回合。
三联生活周刊:8月底,英特尔对反垄断指控作出了回击性的反应,您作为首席法律顾问,预期这场官司如何走向?到底如何界定反垄断呢?
布鲁斯·斯韦尔:其实垄断是一个经常被人误解、误用的概念,并不是谁在某一个市场细分中占到了一个很大的份额就被称为垄断。判断垄断的关键要点不在于市场份额,而在于市场力量。AMD公司在美国对英特尔提出的指控中说,英特尔公司通过降低价格实现不正当竞争,如果按市场力这个概念对垄断进行定义,英特尔如果形成垄断的话,根本就不需要通过降低价格的方式来竞争了。英特尔一直以降低价格的方式来参与竞争,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英特尔公司没有形成垄断。作为一名律师让我感到很遗憾,AMD与英特尔的官司将是一个历时漫长,且耗资巨大的过程,两个公司都得为法律大战投入大量资金,客户也将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
三联生活周刊:这场反垄断官司目前集中在美国本土展开,包括日本和欧盟也都出现了相应的调查,而目前中国还没有出台反垄断法。作为英特尔的首席法律顾问,您对中国反垄断的立法阶段了解多少?假设中国也设立了相应法律,您判断AMD会不会在中国也对英特尔进行诉讼?
布鲁斯·斯韦尔:拥有反垄断法,对中国经济的平衡发展也是件好事。英特尔一直怀着极大的兴趣在关注中国反垄断的立法进程,我们也以我们可能的方式参与到了这个立法过程中。我认为一旦中国的反垄断立法完成,英特尔也不会因为这部法律的实施而遇到任何问题。
三联生活周刊:目前全球的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法律保护制度,都延续自20年前的乌拉圭回合谈判。有观点认为,这项二十余年前的规则,从某种程度上扼杀了技术和思想的萌芽创新,在知识产权和版权保护上过于严厉,甚至形成了知识产权和专利制度上的马太效应,您如何看这个问题?
布鲁斯·斯韦尔:全球现行的知识产权、版权、专利的法律保护制度并不是十全十美。在一些行业中存在着某种保护过度的态势,一些技术上或者知识拥有居领先地位的公司,他们有可能通过非常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形成潜在的、遏制创新的障碍。不过这种现象在电子、半导体和计算机行业并不适用。区分是否存在这种潜在过度保护障碍的行业有一个关键区分点,在计算机行业中成千上万的公司都拥有专利,尤其在制药业和食品加工业都可能形成潜在的创新障碍,关键在如何管理专利。譬如英特尔的迅驰平台,至少就有多达10万项的专利,几千个公司掌握了这些专利,没有一个公司有能力去控制住知识产权。
三联生活周刊:2003年底,中国政府主导的WAPI标准引起了轩然大波,而英特尔一直在主导推广Wi-Fi,对于中国政府制定的标准与英特尔的观点存在冲突,您如何看WAPI问题的未来?
布鲁斯·斯韦尔:英特尔本身并没有自己的标准,要提醒的是英特尔迅驰平台中的Wi-Fi是一套国际性标准。中国政府围绕WEPI作出的努力,有权利制定任何中方认为最符合中国利益的标准。但是英特尔也认为,如果能有一个在国际和国内都适用的,经过整合的技术标准更可行。对于中国相关技术企业而言,掌握好技术标准的尺度是机遇的关键,中国的标准将不仅在本地销售,也可以在全球销售。
三联生活周刊:10年前中美贸易纠纷集中在农产品、棉花等原料品,最近5年更多纠纷开始出现在知识产权和专利上。VIA与英特尔的官司,WAPI和龙芯也与英特尔发生了一些摩擦,还有华为和思科的官司,这种变化是否说明商业法律关系出现了变化?
布鲁斯·斯韦尔:从宏观数量上看围绕着技术和知识产权的诉讼数量确实增加了,这也反映了中美公司之间更强的协作,以及美国公司更多地把技术输入到中国。如果把知识产权的官司数量和中美之间的技术转让、技术交流的总量做一个对比,我们会发现这种官司的比重实际上是非常小的。要知道美国每年围绕知识产权的诉讼案件多达几千宗,围绕着技术官司的绝对数量的上升,与两国经济技术合作总量相比,这是一个非常健康的比例。■ 遏制创新法律顾问知识产权英特尔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