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收藏热:60年代自产自销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郭娜)

当代艺术收藏热:60年代自产自销0

42岁的唐大堤是今春拍卖市场的赢家。单他出手的两张刘野,价格翻了近10倍,藏期不过一两年,赚了近80万元。给苏富比图录做封面的那张《看得见海的房间》,成交价64600美元,2002年买入价5500美元。想起这张在红门画廊买的画,唐大堤至今还在鸣不平:“画当时塌在画框上,据说在国外转了一圈,再绷到画框上就损坏了,6000美元在德国都没卖掉。”取画当天,刘野也被叫到画廊,他说:“没想到买我画的是这么年轻的中国人。”其实唐大堤比刘野大一岁,他们都是上世纪60年代生人。如今,刘野的富康换成了奥迪,日本定居的唐大堤计划年底回国,在北京经营艺术产业。

60年代生人是今春艺术市场的明星。不仅是方力钧这批“新生代”画家,还有炒起市场的策展人、画廊老板、收藏家。5月初组织国际画廊博览会的董梦阳说,眼下的本土画廊基本就是中央美院的师兄弟圈子。大学时董梦阳在版画系,上下三届100多人一起住校,其中有方力钧、刘小东、张晓刚、刘野、赵半狄、翁菱……5月初董梦阳把这些师兄弟聚在一起,第二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成交了5000万元人民币,据说会后还衍生出3000多万元。

董梦阳直说眼下的当代艺术市场有点儿不好预测。根据他粗算:2002年,当代艺术品卖了2500万元,今年春拍至今卖了2.5亿元。两年时间市场猛涨10倍,某些画家甚至卖断货。如果按照国际艺术市场通行规律,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成交比率是7∶3,考虑到我国民间交易量更大,董梦阳估计,截至5月底,当代艺术市场盘子约有10亿,他感觉,自己已经开始在“大势”上做事了。“干这行前10年,总感觉理想和现实有差距,眼下,现实比理想还好。”行情暴涨让董梦阳始料未及。

“艺术品价格的变动规律基本是‘五年一小涨、十年一大涨’。1979年起,中国艺术品的价格经历了大约5次更迭,2003年到目前的飞涨正好是第6次。在这前一年半的时间里,晚清民国画领跑,但目前价格已经基本稳定,多数画进了终端市场,就是说挂在会议室或者大堂里,所以今年市场明星向当代转移。2003到2008这5年将是形成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结构的关键5年。至今走过的这一年半,是当代艺术的市场启动期。”比董梦阳高三届的赵力是中央美院人文学院副院长,艺术管理专业副教授,他称目前的市场为“2003后非典期”,市场发展非经典、无规律、难预测,但他不赞同“泡沫说”。

赵力提出三个判断依据:第一,看有没有投资基金介入;第二,看有没有机构投资者;第三,看有没有海外投资。董梦阳的画廊博览会上,西安几个私人组成的Landmark基金用50万美元买了刘小东的《新十八罗汉像》;大连万达2003年开始花两亿元做吴冠中,今年价格飞升。前不久奥地利一位大藏家来中国,据说全世界最好的当代艺术品他都有,但在大陆没抢到作品。他在中央美院讲座,题目《从安迪·沃霍尔到方力钧》,认为转型期的中国将出现国际级大师。中世纪出了文艺复兴三杰,从工业化到后工业化出了毕加索、凡高,美国60年代价值观诞生了安迪·沃霍尔,而今天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将是谁?赵力认为,这体现出国际市场对中国未来价值观的认定。

当代艺术收藏热:60年代自产自销1

还有更重要的指针出现。西方使自1989年后的行情并不新鲜。那年春天中国美术馆举办“中国现代艺术大展”后,《时代》周刊上出现了一篇题为《鸡蛋、枪击、避孕套》的文章,而当期的封面,是老布什和夫人访华时,在天安门前向市民挥手致意的照片。此后十几年间,60年代们的观念艺术长期处于市场在海外、冷落在国内的局面,评论界称他们在西方中产阶级的客厅里实现着他们对中国的想象,但从今年春天开始,藏家们发现,国内市场价格已经超过国外。以往从国内收购“原始股”,去国外赚取价差的经营模式开始转型,今年出现了不少海外原始股回流。唐大堤这类藏家已经从过去在北京画廊捡漏转型为去东南亚和欧洲画廊抢购。

赵力认为这批60年代“新生代”突然大热,源于60年代买家大批入市。他不认同浙江民企老板是主力买家的传言,他组织学生专门分析了国际画廊博览会的交易状况。有数据显示:主力买家来自房地产、IT、通讯、金融业,或者有海归背景,或者是医生、律师等专业人士,他们在“新生代”画家作品里找到了共同记忆,获得了自我认同。收藏于他们而言已经成为精英生活的一部分,藏品创造出这个阶层与其他阶层的差异性。“通俗地说,有钱人在玩了股票、房地产、白金信用卡后,找到一个新的VIP符号。”

当代艺术收藏热:60年代自产自销2

唐大堤或许是这类藏家的典型。5月29日晚,克里斯蒂拍卖会刚刚结束,唐大堤从日本给记者打来电话,他有3张画卖出了10倍价钱。收藏是一个如此刺激的游戏,让唐大堤体会把眼光变现的快感。从2002年开始系统收藏至今,唐大堤藏画约100幅,资金量约1000万元,目前已经实现以藏养藏。他总结收藏准则有四:第一,干净漂亮,想不到挂在哪里的不买。第二,题材健康,讨厌血腥,喜欢忧郁和幽默的小资情调。第三,因自认对意识形态敏感,热衷于传达思想的观念绘画。第四,重要画家的重要作品,但真正让唐大堤两年内大幅获利的是他严谨的工作方法,这是职业藏家的看家宝。几年来,唐大堤习惯每日深夜做完整的案头更新,白天联络画廊、画家各路资源询价和问行情,必要时第一时间飞往现场抢画,据说今年春天唐大堤在欧洲和东南亚画廊买的两张岳敏君,一星期后涨了一万美元。联想到唐家从祖父母到父母四位画家,唐大堤对收藏的情结便成了一个“寻根”的出口。圈内人还是相信,收藏家这类角色仰仗于家学渊源,藏家们喜欢以艺术天分自居。

不过董梦阳还是说:“未来市场规模受画家创作能力和画廊推广能力制约。”唐大堤将此表述为,60年代画家富起来以后进取心有多大,他们需要不骄奢、不迷惑、不浮躁才能保持旺盛的创作。赵力认为还有新的原始股,装置和图片将成为新宠。赵力的学生们已经开始抱怨,60年代把机会都占了,他们只能另辟蹊径。IT背景的李国胜看到了这个机会,他的新画廊环碧堂网罗了包括夏俊娜、章剑在内的“新锐”派,70年代已经抬头。■

唐大堤的收藏方程式

个人画家名单

● 个人品位

● 资金实力

● 入市时机

市场行情

● 国内外价格走势

● 近期活跃程度,参展状况

● 交易记录(藏家、画廊)

● 美术史评价

● 作品代表性

定价交易

● 紧盯画廊

● 必要时与画家取得联系

● 参加拍卖会 画廊刘野年代画家艺术收藏当代艺术60自产自销文化收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