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喉现身
作者:薛巍(文 / 薛巍)
6月5日的《时代周刊》报道说:“他是一个名字很普通、有着世俗的烦恼的老人,但是他将作为深喉永远活在美国历史中。5月31日出版的《名利场》杂志披露,前联邦调查局副局长马克·费尔特是美国最著名的匿名消息来源。而真实的费尔特将永远活在那个在地下车库向《华盛顿邮报》的记者耳语、一举结束尼克松任期的告密者的阴影之下。”
费尔特之所以在这个时候主动披露自己的身份,是因为91岁高龄的他在2001年患了中风,身子已经非常虚弱,记忆还发生了紊乱和丢失。站在家中高兴地向人们挥手的这位老绅士大概已经无法为还原历史提供更多的细节了。一位跟他讨论过三年的记者说:“晚了差不多五年。马克·费尔特一半的时间里不知自己是谁。”
即使是现在,还是有很多尼克松的忠实追随者相信尼克松是冤枉的,遭到了新闻界的报复,他们拒不接受费尔特跟深喉是同一个人。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二人合著的《都是总统的人》的经纪人大卫·奥博斯特对《时代周刊》的记者说:“对不起,没有什么深喉。这只是出于书籍和电影戏剧化的情节的需要构建出来的。”伯恩斯坦说他这是“一派胡言”。
以他女儿琼为首的他的家人说,想让全世界在他去世前知道他做过什么。虽然他近年来向熟人和家人承认了自己的秘密身份,但是因为担心会被联邦调查局的同僚认为不光彩而拒绝公开披露。但是他的子孙后代说他们将视他为“做了正确的事的真正的爱国者”,理应受到礼遇。钱也是一个动机。有两个孩子的琼对她父亲说:“荣耀都归给伍德沃德了。但我们至少也该挣点钱来还为了供孩子上学借的债。”
费尔特主动披露自己的身份让其他三个一直保护着这一秘密的人吃了一惊。这么久以来,《华盛顿邮报》的两位记者和他们的老板、当时的执行编辑本·布莱德里曾经发誓,在费尔特去世之前绝不暴露他的身份。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甚至在《名利场》上市之后仍拒绝确认费尔特的身份。
如果说这个33年来只有四个人知道的秘密终于大白于天下了,这里面还是有未解之谜:深喉到底是一位英雄还是坏人,他的动机是高贵的还是卑鄙的?他果真是事件的中心人物吗?
《华尔街日报》的社评说:“也许费尔特以为求助新闻界是他惟一的出路。但是作为一名政府高官,他有别的选择——亲自会见尼克松,或者辞职以示抗议,然后将掌握的信息提交给国会。我们禁不住设想,如果费尔特在1972年大选之前就揭穿尼克松掩盖丑行的做法,后果将会如何——那样的话选民就可以不必忍受两年后痛苦的弹劾了。费尔特只是将他借职务之便得到的情报泄露出去,打击那些他看不惯的人。后来他退休了,靠政府补贴生活。这算不上英雄主义,他好像也明白这一点,因而才一直沉默着。”
水门事件成就了一段记者的传奇:顽强、富有进取心的记者在内线的指引下将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拉下了马。其实事情没这么简单,导致尼克松下台的还有其他记者的努力;美国地方法院法官、检举人、国会议员、最高法院,这些中间的因素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尼克松政府都很可能顺利地完成其第二任期。
至于深喉的作用,连伯恩斯坦都对《华盛顿邮报》说,“费尔特在整个过程中的作用可能被高估了”。邮报当年的一位编辑巴里在1997年的一篇文章中说,在两位记者的报道过程中没人打听深喉的名字,因为“大致说来深喉在整个报道中并不重要”。
今天深喉的角色仍像费尔特担心的那样,毁誉参半。有人说他“违反了法律,违反了自己的誓言,违反了道德”。当年负责给尼克松起草演讲稿的帕特说费尔特是“揭发自己的政府、背叛联邦调查局的卑鄙之徒”。《时代周刊》的文章说:“对大多数视水门事件为公益和宪法对一个腐败的政府的胜利的美国人来说,他们会像费尔特的外孙一样,认为他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冒着危险超出自己的职务范围,将整个国家从可怕的非正义之中拯救了下来。” 尼克松娱乐新闻时代周刊深喉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