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赋能予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周一凡)
发展的最大质量就是人和自然的和谐平衡
2004年是中国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年,也是《中国21世纪议程》颁布十周年。
“可以说,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能够像中国政府一样,明确地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并切实落实到各级政府的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之中。但是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基本上还是一个自上而下,政府决策的战略。在推进过程中,团体和公众的参与,是目前中国可持续发展实施中非常薄弱的环节。”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琨说。
“但是,中国制定的‘21世纪议程’与联合国的‘21世纪议程’相比,联合国通过的‘议程’用了1/4的篇幅来阐述如何让公众参与,而在中国只用了1/20的篇幅来阐述。中国是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而且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可持续发展是一条必然之路,这个道理应该让全体老百姓都知道,都懂得这个道理。只有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变成中国13亿国民的共同行动,可持续发展才能得以实践。”陈琨补充说
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项目首席科学家牛文元认为,“可持续发展”分为发展的动力、发展的质量和发展的公平三个层面,而这三个层面的关键点都集中于“技术与创新”:“发展动力就是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在世界上创造财富的所有角落同步采用,用节省、少污染的方式实现企业盈利。发展的最大质量就是人和自然的和谐平衡,这也需要用先进的技术区实现既发展又保护环境的平衡。发展的公平也就是通过先进技术实现对贫富差距的改善,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和尊重人权。”
经济学家指出,中国的人口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145人,比世界平均数高出三倍,东南沿海地区人口密度甚至是国外的十多倍,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发展不会跟随着美国、澳大利亚或加拿大那种高能耗的发展模式。即使如此,中国在富裕起来后会推动全世界的资源配制产生重大的改变,却并不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因为中国出口了同样多的东西,这些东西价廉物美,又在推动资源的再生。中国的发展需要研究机构和政府共同探讨合适的模式,但最后实施还要通过价格机制、市场机制来得以实施,只有市场显然是不够的。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很广泛的课题,需要广泛的参与、合作和创新。更重要的是,环境和一般的资源问题不同,对于一般的资源配置来说,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的手段,但环境问题却无法用市场解决,因为市场本身还会造成损害双方之外第三者的利益。市场之外的主要力量是政府,政府作为一个权威性的组织,在环境调节方面可以应用强制性的力量,但更多方面政府未必有优势。这就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从学校教育到企业到家庭和非政府组织。
“只有当政府明确地认识到,如果在可持续发展决策中没有团体和公众的参与,会造成极大的缺失的时候;只有当企业认识到,如果没有尽企业的社会责任,自身将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的时候;也只有当团体和公众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是自己应该维护的权利,必须坚决地捍卫和参与的时候;一个团体和公众真正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才能够到来。”陈琨说,“真正做到共同的参与,政府应该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提供更好的政策,企业应该更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每一个公民,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向社会进行投资。而团体和公众应该更加提高自己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的水平,提高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近日,“可持续发展在中国”案例大赛正式启动,以积极探求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解决之道。该大赛希望向公众有效地传播一个信息: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也不简单等同于额外的运营成本,而是长期经济效益的一个关键支撑,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通过本次大赛,将促进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密切合作,创建一个开放和互动的平台,探讨如何通过建立合作和创新机制在中国全面落实和推广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壳牌公司的重要核心原则
王郁章
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路径——专访壳牌(中国)集团总裁王郁章
三联生活周刊:壳牌是从什么时候把“可持续发展”定为公司的核心原则的?在您看来,外商在华投资应该推行什么样的环境策略?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企业,是不是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都应该推行相同的标准?
王郁章:壳牌的目标是成为全球顶尖的能源公司,所以我们必须在可以持续的大框架下发展。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壳牌公司的重要核心原则,公司从20年前就开始推进可持续发展策略,开始是改善全球各个工厂和设施的安全,后来又进一步采取措施改善对环境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可持续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大家认同,大家都认识到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重视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每一项工业活动肯定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我们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采取措施,以便使我们的活动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影响最小化。在中国的项目,也一定要满足这里最严格的环境方面的要求。壳牌公司在全球各地实行的环境和安全标准都是一样的,这一点非常重要,这就是说一定要遵守最严格的环境方面的要求。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经常有人问我们,为什么壳牌搞一个项目要花那么长的时间,这是因为我们要花大量时间来考虑怎样尽量减少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壳牌在中国的发展战略之间,是否有实质性联系,还是只是壳牌一直致力于与中国政府保持良好关系的一个内容而已?
王郁章:我认为要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确保经济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此,中国政府也是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政府既定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政府非常重视清洁能源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中国非常重视使用和利用天然气资源,天然气是一种很清洁的能源,还有比如清洁煤技术。中国政府也表示将进一步开发可持续的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等,致力于向中国的消费者提供更清洁的能源。
壳牌中国公司的目标,就是希望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能够成为向中国提供清洁能源、石化材料等等领先的跨国公司。例如,我们非常高兴能够参与到一个财团当中,这个财团的目的,就是为从澳大利亚向广东输送液化天然气提供支持,这是在中国充分利用天然气的一个项目,中国政府非常愿意把这个液化天然气的输送扩大到整个东部沿海地区。关于太阳能,我们同中国政府、荷兰政府进行合作,在新疆向78000户农牧家庭提供太阳能发电装置,最近又扩大到云南农村。今后我们还会继续这样做,寻求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关于风能,目前在中国我们还没有参与到风能建设中,但是对此,我们一直在予以积极关注。
三联生活周刊:虽然壳牌一直强调可持续发展与研发新能源,但我们看到壳牌连续四年忽视油气储量警告,而被美国证监会(SEC)处以高额罚款。
王郁章:油气储量对于所有能源公司都很重要,对于SEC的调查,我个人感到很遗憾。我们对储量很重视,未来我们会像其他公司一样寻求增加储量,也许我们储量增长的速度会更快。
我需要强调的是,SEC 对我们的罚款,并不会影响壳牌在中国的投资计划,今年对于壳牌在中国的投资是很重要的一年,我们今年对中国的投资达到了创纪录的10亿美元,这比以前我们在中国的投资总额还增长了50%。
三联生活周刊:壳牌今年可持续发展推广活动的主题是“赋能予人”,能否解释一下它的涵义?
王郁章:能源可以使人流动起来,能源能够鼓励人与人之间建立伙伴关系。大家都知道社会发展了,人们就需要用更多的能源,人富裕了消耗的能源也就更多。如果能源消耗多了,人更富裕了,那么人的动感就多了,流动性就更强了,能源也能使人流动起来,同时也能更进一步促进当地的公司、国际公司以及个人方面建立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