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特稿:VIP,他们管用吗?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李孟苏)
宜家家居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设计了一张三条腿的木质挤奶凳
女鞋设计师马诺罗·布兰尼设计的鞋拔子
音乐家Sharleen Spiteri设计的一个能装500张唱片的CD架
时装设计师保罗·史密斯设计的一个衣架
伊万·麦克格雷戈,设计的一款大号的导演椅
名模海伦娜·克里斯廷森设计的花型灯
演员克里斯汀·斯哥特·托马斯设计的便携式皮箱
VIP设计VIP
影星、《猜火车》主演伊万·麦克格雷戈,最近设计了一款大号的导演椅。他说,拍片现场人多舒服椅子少,他常常要等很久才轮得上椅子坐,这就促使他设计出了一把椅子。麦克格雷戈的椅子是为英国著名家居品牌Habitat设计的。Habitat的设计总监汤姆·迪克森说,除了大部分时间在片场度过的好莱坞演员,还有谁更适合设计导演椅?按照迪克森的思路,CD架最好由音乐家设计,鞋拔子应该出自鞋设计师之手,珠宝设计师设计珠宝盒也是分内的事。
迪克森把这个思路贯彻到了Habitat40周年庆典中。他一心想让40周年庆典超过25周年——那一次,Habitat在伦敦西区的国王路总店搞了次回顾展,每个员工都穿着迷你裙,是迷你裙引起了轰动。对迪克森来说,想出新花样不是什么难事儿,他请来22位著名的演员、模特儿、音乐家、建筑师、运动员、作家、其他行业的职业设计师,为Habitat设计了一批家居用品,名为VIP 收藏系列,均为限量版本,第一批已于9月上市,价格从9英镑到1200英镑不等,麦克格雷戈设计的那把椅子售价150英镑。
VIP系列有名模海伦娜·克里斯廷森设计的花型灯,她说她是坐在餐桌前被朋友催眠后产生的灵感。时装设计师保罗·史密斯设计了一个衣架,是VIP系列中最便宜的,9英镑,挂他设计的贵得不得了的外套倒很合适。帽子设计师菲利普·特雷西设计了一个橙色的圆形凳子,他说和他设计的帽子形状一样。著名的女鞋设计师马诺罗·布兰尼设计的鞋拔子;演员克里斯汀·斯哥特·托马斯设计的便携式皮箱;还有鞋柜、瑜伽毯、咖啡桌、铝制三腿桌子……此外,Habitat的创始人泰伦斯·康伦设计了一个立式衣架,宜家家居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设计了一张三条腿的木质挤奶凳。迪克森还想请查尔斯王子设计花盆,但是没有成功。
迪克森的创意实际上源自康伦。当年,康伦就常常请他的名人朋友们献艺,其中包括艺术家大卫·霍克尼和发型艺术家维达·沙宣。现在,术业有专攻,隔行真的就隔了山,迪克森认为Habitat缺少和其他领域的联系,这就是Habitat失去的东西。串行这事儿着实让他兴奋了很久。而外行人也让Habitat看到了自身在设计上的局限。比如音乐家Sharleen Spiteri设计了一个能装500张唱片的CD架,之前,Habitat还从来没有生产过如此巨无霸的CD架。但Sharleen说,我就需要这么大的架子,我不能把唱片扔得哪儿都是。迪克森说,一般最大的CD架也就能装200张唱片,音乐家的设计给了他们启发。
改变了英国人生活的一个品牌
1964年5月11日,Habitat在伦敦繁华的肯辛顿地区开了第一家店,推出了设计现代化、色彩明亮、材料新型、价格便宜、易于搬运的家具,像一场革命,彻底改变了英国人的家居方式,并使得Lifestyle(生活方式)这个原本俗气的词被收入到了词典中,具有了高尚、时髦的含义。
Habitat首次把家具摆放在售货大厅而不是仓库里,顾客可以自己在货架上挑选、拼接、安装,可以坐在沙发上试试感觉,甚至能在床垫上蹦蹦跳跳。销售大厅里布置了一个个样板间,样板间的墙壁上还“开”着窗户,家具就摆在样板间里。Habitat 把购物变成了一种乐趣而不是道德义务。它给了顾客音乐、购物篮、留着新潮发型的年轻店员,他们会亲热地对你说:“你好!”而不是“女士,您需要我为您做什么?”
Habitat带来性感革命。因为Habitat,英国人在1964年第一次用上了鸭绒被。鸭绒被在阿尔卑斯山地区已经使用几百年了,但英国人一直盖薄被子,被子上下分别包有一层被单。家庭主妇每天早上收拾一家人的床铺是桩苦差事。Habitat把鸭绒被引进英国后解放了无数女性,而且,鸭绒被和避孕药一样,让性生活变得更自在。康伦说,正是鸭绒被让男人喜欢呆在床上。Habitat的另一贡献是确定了炒锅的工业标准。
在Habitat之前,年轻人布置家就像奶奶那样,只有颜色深沉的三件套家具可选。Habitat喊出“好设计,好价钱”的口号,号召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中产阶级扔掉那些假的天鹅绒和大花棉布吧,欢迎来到塑料和陶瓷的世界。
60年代,成年了的婴儿潮一代急于和父辈划清界限,不仅不想遵从传统的道德准则,还不愿意穿传统的服装、用老式的家具。经历了“二战”后商品匮乏、物质统一分配的年代,婴儿潮一代受够了实用主义,极其厌恶具有万金油功能的家具。Habitat 让年轻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喜好,选择自己的家具。
救世的VIP
迪克森请来的名人中有一些成名于60年代,迪克森希望他们能帮Habitat找回60年代的激情和成立之初的活力。
Habitat创始人泰伦斯·康伦爵士曾赋予这个品牌以魔力。20世纪50年代,康伦在欧洲大陆旅行时发现,法国、意大利、丹麦的任何一个市场、商店、咖啡馆里都有很多在英国被当作艺术品的家居用品。这些颜色明亮、款式简单、很富地方风格的家居用品吸引得他天天都去看,它们和英国拘谨、自负的中产阶级风格完全不一样,和英国家庭里的天鹅绒、印花棉布完全是两个世界。康伦很快设计出自己的作品,成立了Habitat,把大量富有异国情调的家居用品引进了英国。今天,几乎每个英国家庭都有丹麦青花瓷器、法国木质沙拉碗、日本纸灯罩,尽管有的不是出自Habitat。
康伦在瑞典时结识了设计师英格瓦·坎普拉,非常欣赏后者的设计和经营天赋。坎普拉在一个家庭小农场里开了个家具作坊,后来这个作坊发展成了宜家家居。这个商业和设计完美结合的神话让康伦激动,他自然也成为宜家简单、现代风格的热情鼓吹者。但是,康伦没有想到,几十年后,宜家会吞并他创办的企业。
20世纪80年代,Habitat开始急剧扩张,在法国、美国开了分店,每一个分店都大得像Mall。此时,宜家和Habitat的竞争开始白热化。宜家宣布在欧洲大陆、美国、澳大利亚设立总部,并积极准备在英国开店。不到5年,康伦曾经那么欣赏的宜家就打败了Habitat。到了90年代初,宜家的经营模式和设计风格成了大型家具连锁店的盈利公式,1993年,宜家仅花了7800万英镑就收购了Habitat。
宜家接管Habitat,在今天看来,也许会毁了Habitat这个品牌。宜家在英国不断扩张,现开有12家大型连锁店,和Habitat 直接构成了竞争。很多不当决策,让消费者指责宜家和Habitat价钱高,东西却不怎么样。年届不惑的Habitat不再年轻,不再便宜,有了庞大之躯,它在全英国有40家连锁店,全球有74家连锁店。去年,Habitat 销售额减少230万英镑,比上一年下滑4%,员工普遍士气低迷。宜家不得不从瑞典空降了一名高层来英国公司。坎普拉不久前说:“我们亏损了。也许,这是我犯下的很多、很多错误中的一个。”
请名人做设计,是Habitat的一个自救策略。设计总监迪克森指出,Habitat首创了“生活方式”的观念,现在希望明星的生活方式能够吸引顾客。业内人士对此并不看好。设计界的圣经杂志《创造评论》的专题编辑评论伊万·麦克格雷戈的导演椅说:“它的做工很好,但设计是垃圾水平。它只是把导演椅而已,很多商店都有卖,不过30英镑。我想很多职业设计师都会认为这是个炒作。”她不认为名人们在各自领域里的出色表现就代表他们有设计能力,也不意味着他们能设计出相关的产品。另一位著名设计师认为,这些设计表现出了名人的自恋情结。
名人和品牌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据品牌管理机构的调查,名人会让一个品牌的公众认知度提高10%。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名人风头太劲,就会掩盖了产品的光芒。人们只记住了名人,却想不起他帮忙卖了些什么东西。比如詹尼弗·洛佩兹和她设计的香水。洛佩兹已经推出了两款香水,行家并不看好。一方面,洛佩兹在好莱坞算不上一流演员,近几年票房号召力有所下降,在时尚品位、私生活、小节上总是遭到批评。她引导的是街头时髦,而不是香水所代表的高级社交圈的时尚。一旦洛佩兹的“粉丝”厌倦了她,谁还会买她的香水?另一方面,香水市场竞争残酷,品种前所未有地多。20世纪50年代的10年里,才产生了19种香水;到了2003年秋季,全年就推出154种。如此之多的香水中,能成为经典的不过一二种,洛佩兹、席琳·迪翁、库娃牌香水很难敌过雅诗兰黛广受好评的新款香水Beyond Paradise。
Habitat的VIP系列中,得到行家们一致好评的是马诺罗·布兰尼设计的鞋拔子,据预测这个售价25英镑的鞋拔子会是卖得最好的产品。马诺罗是著名的女鞋设计师,她的鞋让女人性感非常,《欲望都市》中时髦的女主角凯莉穿的就是他的鞋。麦当娜评论她的鞋时说:“拥有一双好鞋胜过和男人做爱。”马诺罗的鞋拔子卖得好,是因为这个精彩绝伦的、高跟鞋形状的鞋拔子给了那些买不起500英镑一双的Manolo牌高跟鞋的女士们安慰,就像Habitat请来的VIP“设计师”给予它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