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和猪肉

作者:邢海洋

(文 / 邢海洋)

鸡蛋和猪肉0

鸡蛋和猪肉的涨价成了老百姓备受关注的事件性物品  

鸡蛋和猪肉,真真的风马牛不相及。但它们却选择了一起涨价,并且又都是百姓摄取蛋白质的主要动物产品,就成了备受关注的事件性物品了。并且,菜篮子中的这两大主力,以市场化的方式加入到水电等国计民生用品中,就有了标志性的意义。

现在北京市的鸡蛋零售价是3.3元/斤,创4年来最高纪录,比去年同期上升36.8%。在广东,涨价几乎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一个月前鸡蛋还是3元/斤,一个月后就是4.5元了。蔬菜的价格也涨得非常迅速。8月下旬,广东蔬菜总体上价格上涨了12%~14%,其中叶菜价格上涨最厉害,达到18%~20%。北京虽没有蔬菜大规模上涨的现象,但比起去年,菜价已经平均上涨了20%~30%。猪肉的上涨始于年初,此后一直在涨,农贸批发市场里猪肉批发价已从10.5元/公斤上涨到13.6元/公斤,上涨了30%。而冻猪肉的价格涨得更是出奇的快,已经从年初的9.7元/公斤,大幅上涨到15.8元/公斤,上涨幅度高达50%。

农副产品价格突然上涨,因为集中在8月,这个时候,公路治理超载刚见成效,因而有了运费成本增加之说。比如过去150头猪从山东拉回北京只需一趟车,现在按照要求一车只能装载70头猪,需要运两回,无疑增加了运输成本。显然这很难独立解释,因为同样是畜产品,牛羊的运输与生猪状况相同,而牛羊肉价格维持稳定,可见生猪价格陡升,还有其他原因。另一个原因是饲养成本,年来豆粕、玉米等饲料粮食价格均有大幅度上涨。甚至还有一个禽流感原因,各地鸡、鸭等禽类产品滞销,才导致鸡鸭替代品猪肉的市场需求量上升。最后的解释,放在猪身上似乎合理,但放在鸡蛋上面,却立时被证伪。所有畜产品,除非野生,均需饲料饲养,所以饲养成本上升说似乎也不成立。

从供给上找原因,因为有着其他畜产品的比照而困难重重,我们不得不从需求方面找,于是就找到了国际市场上。全球范围看,疯牛病的阴影和禽流感的爆发,导致消费者对牛肉和禽类产品的选择度降低,促进了猪肉消费量增长。消费结构变化事出突然,猪肉供给紧张,全球猪肉价格因而急剧上涨,美国第二季度猪肉切块的批发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6%,猪肉碎屑上涨51%。价格传导到我们这里,也就有了猪肉价格直追牛肉的局面。北京地区的猪肉以前每公斤比牛肉要低出3至5元,现在两者价格已经基本持平。蛋价上涨,也从需求上找到了原因,北京15个肉类批发市场的统计表明,整箱鸡蛋的上市量比去年同期上升100%还多。这里透出的信息是,猪肉价格上涨,鸡蛋成了消费者摄取蛋白质的主要替代品,从而供需失衡。

印象中,鸡蛋价格波动剧烈而频繁,现在的3.3元/斤的价格,和前年同期价格几乎没有分别,只比那个时候高2.7%。前年,我国尚未走出通货紧缩的状态,那时就有这样高的蛋价,可见鸡蛋并非和居民消费有着密切关系。鸡蛋价高,农民养鸡,鸡蛋价低,关闭鸡场,这样的轮回几乎年年如此。家禽生长周期短,饲养场感知到价格信号,不出半年,市场即会恢复充足的供应,这点又和粮食生产相似。按理说,以一年为单位,无论猪肉还是鸡蛋还是粮食,都应该恢复到它的价值水平,也就是成本决定的价格水平。

但真正令人忧虑的,也正在此,粮食涨价已经一年,价格刺激了耕地面积增加,全国范围内,今年夏粮丰收,秋粮也丰收在望,粮价却不降反升,六七月份夏粮丰收时,全国26个粮食主产省区市国有粮食企业粮食收购价格总水平同比大涨44%,去年10月、今年3月的两番上涨形成的高价格始终无法恢复。农民因此而增收,当然不是坏事,但化肥、运输和其他生产资料的上涨一定程度地抵消了农民增收。实际上,粮食成本的上升,已经由工业品生产价格上升,传递到农资价格,再传递到粮食价格上面。这样的环环相扣的物价全面上涨,是很难恢复到原有水平的。

CPI指数,已经连续几个月高于5%,物价的全面上涨应是不争的事实。关于通货膨胀,市面上流行着众多的解释,诸如房地产商人抬高了地价,石油等原材料涨价,但物价的总体上涨,却和这些原因无关,只有市面流通的货币,相对于流通的商品过多了,才有物价整体上涨的现象。物价上涨,皆因流通货币增长超过流通中商品的增加,鸡蛋与猪肉,只不过是两种典型商品罢了。

上一篇: 思想工作:我不能
下一篇: 袁崇焕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