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大师
作者:邢海洋(文 / 邢海洋)
5月5日,毕加索《拿烟斗的男孩》在索斯比拍卖行以1.04亿美元成交
5月5日,毕加索《拿烟斗的男孩》在索斯比拍卖行拍卖,以1.04亿美元成交,创下油画作品的拍卖纪录。该画画于1905年,1950年被慈善家贝特希·惠特尼以3万美元购得。一连串的“5”字似乎预言着捂住不放,长期捂住是艺术品投资的真谛。
1950年的3万美元到现在的1亿,54年价格增长了3460倍,算得上天文数字。但在艺术品投资领域,还算不上奇迹。齐白石当时的虾一块钱一只,现在都要几万一只,这些还是他老人家比较普通的作品。若再把印刷品加进来,1962年发行的《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现在已经不止增值了万倍。但从另一个角度,1950年能拿出3万美元的家庭恐怕不计其数,大部分美国家庭的年收入都超过1万美元,现在呢,能拿出1亿美元的就少得多,这就足以佐证艺术品投资是最好的投资。54年,一年17%的复合增长率就使艺术品投资者远远超过绝大多数家庭。
《拿烟斗的男孩》是毕加索24岁所画,被公认为他粉红色时期最具诗意的作品。相传这幅画本是一幅写实作品,但画到一半毕加索失去兴致,停笔不画了。一个月后的一个晚上,毕加索的朋友吟咏起歌咏少年撒旦的诗歌,诗歌中的“邪恶天使”头戴花环,使毕加索获得了灵感,给少年加上花冠。这个令人不可思议的神来之笔终使这幅画成为名作。之所以说起这幅画的创作过程,只想说明《拿烟斗的男孩》是毕加索的代表作。提到他的创作阶段,就不能不提到“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立体派时期”,而提到这些时期,就不得不提到《拿烟斗的男孩》。毕加索是20世纪艺术史上最伟大的人物,提到20世纪艺术史,就不能不提到他。一连串的“不能不”之后,我们就知道了《拿烟斗的男孩》在艺术史上的不可替代性,也就能理解它打破油画交易纪录的原因。
毕加索一生作品超过两万件,并非件件都有代表性。实际上,投资艺术品也分为上中下三路,顶尖艺术品因为历史上的地位,一直是最有实力的收藏家的选择。但是不是顶尖艺术品的投资回报率就最高呢?纽约大学Stem商学院麦克·莫斯和梅建平是艺术品投资研究的开拓者,他们收集了过去一百多年的艺术品交易价格资料,做出交易价格指数。他们的数据显示顶尖艺术品比一般作品回报率低,甚至比低端市场更低。对于如此现象,莫斯用股票市场的例子解释,如同一家制药公司的股票,一切如常的时候有个正常的价格,突然之间,发明了治疗癌症的新药,价格飙升,但随后,又一切如常。一个像波提切利那样的大师已经一切如常了500年,当然不能指望有异常的投资回报。
麦克·莫斯和梅建平的研究还发现,自1952年至今艺术品投资的回报的确超过了股票投资,但总体上超出不多,在同一起点上的指数运行50年后,艺术品只比标准普尔多出了一半。英国铁路工人养老基金的投资经验也佐证了这一结论,上世纪70年代基金拿出部分资金投资10个种类的艺术品,到80年代末期陆续卖出,到1999年获得了年11.3%的复合回报率。因为股票指数的变动不记入交易手续费,麦克·莫斯和梅建平在他们的研究中也没有记入交易成本。但通常,艺术品交易的手续费都很高,10﹪是颇为正常的费率,有些甚至高达25%。如果算上这一块成本,艺术品收藏可能就不敌证券。实际上,从一个更长期的角度看的确如此,麦克·莫斯和梅建平对1875年以来在艺术品市场反复出现的5000余幅作品的价格分析显示,在此时段内,艺术品的增值不敌股票,只是近50年超出股票。对此,他们的解释是,很可能因为各国政府和博物馆加强了对艺术品的保护,使市场上的商品日渐稀缺所致。
至今仍有投资界人士不认为艺术品是投资品种,不认为应该把艺术品当作投资组合的一部分。艺术品不能产生收入,还要耗费收藏费用,流动性又差。但伦敦已经有专门投资艺术品的基金开始募集。但真正要下场投资,还是要做好失败的准备,艺术品的价格波动超过股票,风险更大。1990年5月美国纽约拍卖会上,日本商人斋藤了英以8250万美元和7810万美元买下了凡·高的《加歇医生像》和雷诺阿的《红磨坊街舞会》,1997年想按原价出售都不能,一位美国收藏家对《加歇医生像》开出7000万美元、《红磨坊街舞会》开出3500万美元的收购价。1989年毕加索的一幅《镜》在纽约拍卖会上以2400万美元拍出,90年代中期,这幅作品以1820万美元卖出。上世纪80年代日本人以亚洲人特有的对印象派的热衷推高了全球艺术品价格,现在的一波升浪则以马提斯和毕加索等现代派作品为主。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则是,整个上个世纪90年代艺术品都毫无起色,只是最近才开始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