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枪》之旅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小于)
《寻枪》是陆川的第一部电影。人们注意到这部电影固然是因为姜文、宁静和伍宇娟所组成的强大阵容,但更想知道这将是一部什么电影。虽然陆川的剧本早已放在新浪的BBS“影行天下”上让网友讨论过了,很多人都知道了《寻枪》的故事,但他还坚持要等影片全部做完,记者看过之后再接受采访。11月2日,《寻枪》在北京电影制片剪辑楼的“标放”作内部放映。陆川事后说他非常紧张。
无论从故事还是从镜头语言上说,《寻枪》开始时候就是一个高潮,与国产电影循序渐进、娓娓道来的一贯作风不同。马山是小镇里的警察,一天早上醒来他发现自己的枪不见了,一下子就懵了,镜头因此以极快的速度扫过小镇街道。在影片中不止一处,用镜头语言把马山头脑里的搜寻过程再现出来,让人想起《疾走罗拉》里用照片方式呈现路人未来命运的一段。从这一点看,《寻枪》确实做到了从形式上给观众带来视觉愉悦。“电影一定要好看”是陆川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对“好看”的追求与陆川给自己的定位有关,他更像一个专业影迷和业余导演。在拍片时,包括前期剧作阶段,他都有双重身份:一边作为导演创作,另一边作为观众进行审视:我是不是喜欢看这样的电影。这就注定了他不可能把电影当成喃喃自语的表达工具。
马山尽量回忆前一天晚上在妹妹婚礼上的经历,可惜他喝醉了。别人的叙述与其说让他了解了一部分情况,倒不如说让他更糊涂。这时他过去的恋人李小萌回来,马山的失态被妻子理解为旧情复发。丢枪事件致使派出所的先进集体称号不保,马山的先进个人也泡汤了。局长设想的情况更让他不寒而栗:枪里有三颗子弹就是三条人命,如果歹徒枪法好,一枪两个就是六条人命,如果歹徒去了北京……马山的焦虑在他向别人转述局长设想时充分表露出来,他自己把人命加到了九条。接着,真的出了人命:李小萌被杀。马山真的着急了,他追一个小偷,结果小偷拿出枪给了他一枪,被打得一肚皮黑的马山大叫:“咋不是真的呢!?”事情发展到这地步就已经预示出结果必然是悲剧性。
《寻枪》讲到这里气显得不足,可能是导演在前半部分营造上花了太大力气,也跟在拍片过程中出现的意外因素有关。影片的结束仓促,马山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信度不够,尽管陆川事先比较了解姜文和另一位演员的身材,但观众还是不能接受凶手对两个人的误认。
《寻枪》从改编平一凡的同名小说开始,一直到最后成片,可以说已经是面目全非。前前后后,剧本一共写了4稿,最后陆川从小说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姜文的青睐绝对是《寻枪》得以投拍的一大原因。姜文是个强有力的演员/导演,在他导演的影片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他的天才发挥经常超过题材本身。对于陆川这样的年轻导演,如何解决好演员与影片整体的关系是个很难的问题。陆川的原计划是要姜文尽量谦卑一些,符合马山一个小人物的性格特点。但最后的结果表明,尽管姜文和其他演员在对各自角色理解的基础上修改了陆川原定的方向,影片仍然算是一部完整协调的作品。
《寻枪》是一部主流电影——此主流的含义接近美国主流电影,它有观众能接受的电影语法,但它又能呈现出新的内容,比如很好地把这样的叙事方式与中国故事结合起来。这也许可以给中国电影制作提供一些借鉴。
陆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