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航母为何“裸奔”
作者:宋晓军(文 / 宋晓军)
( “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虚拟图 )
11月5日,英国很多媒体都用“用枪指着政府的头”的描述,报道了10月5日英国最大的军火公司BAE系统公司总裁伊恩·金(Ian King)写给首相卡梅仑的一封密信的内容。伊恩·金在信中声称,如果卡梅仑政府不批准建造两艘航母的计划,到2013年将导致3家造船厂倒闭并裁员5000人,同时未来英国将无法建造大型舰艇而纳税人将为此多付出6.9亿英镑。虽然这封由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被迫在下院公开的密信被保守党作为攻击工党政府用造航母拉票的“证据”,但是从中不难发现英国人在财政状况极为窘迫和金融危机状况下的精打细算。
10月18日,英国首相卡梅仑在议院对新版《战略防御与安全评估》报告进行90分钟的说明时,强调了英国仍要建造两艘6.5万吨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并坚持采购只够一艘航母用的最早在2019年才能服役的美国F-35C作为舰载机。随后,有关未来英国航母将“裸奔”的判断就出现在了很多英国媒体上。比如曾经一夜成名的BBC财经记者罗伯特·佩斯顿(Robert Peston)第二天就写了一篇题为《航母上还能有什么!》的博客。如果按照佩斯顿的推论,英国坚持建造两艘造价为50亿英镑的航母,并采购美国价格已经上升了不止一倍达1亿多美元的F-35C战斗机,在2020年前英国的两艘航母只能是“裸奔”,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每艘航母的造价一旦上升到60亿英镑,最终英国只能将航母卖掉。那么当时的工党政府为什么会选择建造两艘航母的计划呢?
2008年7月3日英国工党政府批准海军与承包商签署建造两艘航母的合同时,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已经悄悄来临。当时作为资深财政大臣出身的首相布朗立刻就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此他必须要在失业率、财政赤字、英国军工技术储备、维护英国海上利益和大英帝国海军传统等因素上做出平衡。而这恰恰也许就是布朗坚持做出建造两艘航母决定的真正原因。当然,作为工党的首相,自然布朗在这些因素中首先考虑的一定是就业。比如英国一共有6家船厂参与船体的建造工作,仅建造工作就能提供大约8000个就业岗位,同时原料供应链还能提供大约3000个就业岗位。因此,从这个角度看,BAE系统公司总裁伊恩·金写给首相卡梅仑的信中提到的将有5000人失业不是没有道理的。比如一级承包商巴布克海事集团下属的位于德文郡的阿普尔多尔船厂和位于苏格兰的乐赛船厂参与了航母的建造,这两个船厂负责的一个项目是建造和总装航母船艏部分的两个分段,拿到的合同价值为6.75亿英镑。阿普尔多尔船厂为此雇用了292名员工,乐赛船厂雇用了432名员工(其中包括140名学徒工)。如果第二艘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停止建造,这些员工就必然会有一部分遭到裁减。
然而,对于前首相布朗保持就业的一番苦心,现政府的国防大臣福克斯(Liam Fox)并不认同。在信件被公开后,福克斯认为,布朗的工党政府批准建造两艘航母的计划是一笔让新执政联盟国防部继承赤字的“有毒遗产”。可以想象,在卡梅仑政府上台后,内阁为是否推翻布朗政府批准的建造两艘航母的计划有过一番异常艰难的评估和抉择。但又是什么让卡梅仑政府最终选择了布朗政府的计划呢?在伊恩·金写给首相卡梅仑的信中特意提到了纳税人多支付6.9亿英镑这一关键指标。用伊恩·金在信中的话说,如果停建威尔士亲王号航母,表面上可以节省48亿英镑的直接成本,但是考虑到撕毁合同、裁减员工等额外支出,政府还要为此多支出6.9亿英镑。也就是说,新政府只节省了41.1亿英镑却增加了5000人的失业和丧失了一部分建造舰艇的技术储备。若新政府不想造成失业和额外支出将威尔士亲王号改建成直升机航母,按2009年底的测算,最多能节省6亿英镑。因此,最终评估下来还是建造两艘航母划算。让伊丽莎白女王号在“裸奔”中等待由BAE系统公司参与后机身、尾翼和电子战设备设计和生产的F-35C的上舰,让威尔士亲王号先在图纸上“裸奔”,将来或者让美国和法国的舰载机上舰或者以合理的价格出卖。有意思的是,与BBC的财经记者佩斯顿通过博客对航母“裸奔”所表达出来的担忧情绪不一样,《经济学人》在同一天针对此事发表的博客题目是——《很疼,但不要命》。■ 航母裸奔英国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