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的病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浙江宁波 小兵)
随着各医院及各医疗单位的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推广,对病人也愈加渴望,而这种渴望的原动力就是金钱,通俗的说法就是倒卖,或者可以冠冕堂皇地称为介绍。
笔者所在城市某家医院的碎石中心就派出所谓的业务员,去各大医院“联系业务”,拜访有结石病人就诊的医院各科室或急诊室,于是可能出现如下场景:在结石病人痛苦地忍受折磨时,接待你的医生会送你一张卡片,上面不仅标出了“碎石中心”的地理位置,也有简短的自我推广广告,当然还有介绍你去的医生和医院的签名或代号,他们从中获得的回扣十分可观。也许你对医院门口医托的喋喋不休会提高警惕,然而面对大医院里身穿白大褂的医生你不会有任何提防。当然,做这样的“生意”,有时不能让本院知道,因为各大医院本院就有碎石中心,只是没有“回扣”或“开单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差不多企业化运作的医院是不容许这样的吃里扒外的蛀虫存在的。一旦事情败露,将受到医院的处罚。
那有没有更稳妥的办法赚钱呢?既能赚到钱,又没有后顾之忧?那就是院内更为隐蔽的介绍病人,以获取好处,这种现象近年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举例说明,属于临床辅助科室的胃镜室医生,如在做胃镜检查时,发现有需住院病人或肿瘤需手术病人时,会非常热心地帮你推荐治疗医生,如果你同意,你将成为他的资源,而此时你却在对这位医生连声道谢。曾经有一个病人,在外院检查出患有肿瘤,便来到一家有老乡在此工作的大医院就诊。不料,老乡热情地给他联系了一位三十几岁的博士医生,殊不知这位医生类似手术没开过几个,术后并发症不断,九死一生,才将性命捞回,至今心有余悸。要不是与医院发生纠纷,他可能至今不知他那位亲爱的老乡收受了那位医生的好处。这种“业务”上的转运关系,在各大医院中形成了一个一个的利益小圈子,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门急诊科室与住院部,甚至于医生对病人资源的互相介绍以获得本专业病人等等。曾经有一个患者在做肠镜检查时,发现患了结肠癌,但是病人还没有下检查床,门口已经有人在给其家属介绍肿瘤科医生了,而且表情透露出抑制不住的兴奋,这种急切的神情让人气愤并深感悲哀。 流通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