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利维亚:127年后重获出海口
作者:俞力莎(文 / 俞力莎)
( 10月19日,秘鲁总统加西亚(右)在伊洛港会晤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当天,两国就出海口问题签订新协议 )
10月20日,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与秘鲁总统加西亚签署一项新协定,秘鲁将在距离秘鲁南部海港伊洛港10英里处向玻利维亚提供一个长期使用的通向太平洋的出海口。玻利维亚可以在这里建造港口,进出口商和生产者到这里装卸产品可以全部免税。两国还签署协议,要建立和扩大经济特区。
玻利维亚已经为这个出海口期盼了整整127年。19世纪末,玻利维亚和邻国智利、秘鲁都对南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马荒漠宣称拥有主权。1879至1883年发生在三国之间的一场“南太平洋战争”重划了彼此边界。玻利维亚向智利割让了安第斯山脉与太平洋沿岸之间的全部领土,变成了一个没有出海口的内陆国。
关于为什么是秘鲁而非智利最终与玻利维亚达成提供入海口的问题,玻利维亚天主教大学教授何塞·路易斯·艾维亚向本刊记者分析:“玻利维亚和秘鲁实际上是更新和扩展了在1992年签署的一份相似协议,只是当年的协议因为伊洛港条件限制而变成了一份象征性文件。当前这份协议必须置于这样一个背景下来解释:1978年玻利维亚与智利因出海口问题谈崩而断交,迄今只保持领事关系。2006年1月莫拉莱斯上台后,玻利维亚与智利的关系有所改善。通过双边途径解决出海口问题一直是玻利维亚的传统策略,莫拉莱斯认为,双边谈判建立在互信基础上,避免带来国际压力,可以让智利人民更同情玻利维亚的主张。虽然目前玻智关系有所改善,但还没有明确迹象显示,智利正准备考虑玻利维亚要求获得出海口的主张。这份玻秘合约被视为是向智利施加压力,以加速达成一项真正的协议。”
伦敦大学美洲研究中心主任詹姆斯·邓克利教授向本刊记者分析:“如果没有三方共同的协议,玻利维亚出海口问题是无法真正解决的。1987年战争爆发时,玻利维亚和秘鲁是军事盟友,智利从两国都割占了领土。多年来,玻利维亚一直试图在智利北部港口城市阿里卡附近寻找一条通往太平洋的走廊。但是1879年时,阿里卡还是属于秘鲁的。因此,对于秘鲁而言,在自己的领土上向玻利维亚提供出海口更具有‘现实主义’的利益——这是一个明确的和解信号,它更愿意如此而不是卷入面对阿里卡表态的复杂局面。”
“应该注意到,直到最近一段时期,玻秘两国一直关系不佳。这一合作姿态对于双方而言,都是一项低成本而有高宣传度的和解措施。”詹姆斯·邓克利这样说。2008年6月底,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曾称,美国计划在秘鲁建立军事基地。秘鲁对此予以否认,并召回驻玻大使以示抗议。2009年6月初,秘鲁印第安原住民为抗议政府让外国公司开采亚马孙丛林资源与军警发生激烈冲突,造成至少36人死亡,100多人受伤。这是秘鲁总统加西亚上任以来所面临的最大骚乱事件。莫拉莱斯认为,秘鲁政府对当地原住民实行了“种族灭绝”政策。为此,秘鲁于6月15日再度宣布召回驻玻利维亚大使,并指责玻利维亚在幕后策划亚马孙地区冲突,秘鲁外长还形容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是“国家敌人”。今年5月12日,秘鲁宣布为玻利维亚3名因杀害示威群众而被下令逮捕的前政府部长提供政治庇护,莫拉莱斯随后称将就秘鲁的这一行为向海牙国际法院提出诉讼。
两个传统盟友近几年关系渐行渐远,外交摩擦不断,主要是源于两国在对美立场上的差异。2006年秘鲁总统加西亚执政后,秘鲁的外交和经济政策都明显向美国靠拢,而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则是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的亲密盟友。加西亚上台后推动秘鲁同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取消了对80%美国工业产品和2/3美国农产品的进口关税,大部分保留的关税也将在未来10至15年内逐步取消。当时同为安第斯共同体成员国的玻利维亚和委内瑞拉十分不满,委内瑞拉因此退出了“安共体”,莫拉莱斯指责秘美间的自由贸易协定使“安共体”面临“解体”危险。
詹姆斯·邓克利认为:“玻秘两国关系的改善,部分是源于拉美地区更为广泛的和解局面。尽管莫拉莱斯经常措辞强硬,但他实际上是非常务实的。最近两年,他正面临着失去坚定盟友的危险:巴切莱特结束了在智利的总统任期,查韦斯在最近的委内瑞拉选举中的表现不如预期,阿根廷前总统基什内尔刚刚去世,巴西总统卢拉也即将下台,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的地位已经受到威胁,巴拉圭总统卢戈目前正面临安全隐患。此时此刻,玻利维亚与秘鲁修补关系显得很有意义。”■ 127智利总统出海口重获时政外交玻利维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