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的出路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北京 一读者)
有机会到德国小住,特意多带上几个无纺布袋,觉得德国人守纪,自己到那里购物要不失风度才好。想不到的是,第一天出门采购,就拎回来十几个塑料袋,大袋套着小袋,想拒绝都不行。原来,德国不少超市购物也是一种物品一个袋,定价不同要单独过秤,这样买几样就要用掉几个袋,最后还要把几个小袋装在结实的大袋里,让你好拿。当然,也有的店不提供外包装塑料袋,需要的话就花钱购买,就我所见,袋子不贵,德国人也是一人拎几个。不免奇怪,这样下来,一个德国人一天要消耗多少个塑料袋呢,这么多的塑料垃圾该如何处理啊?
想来想去,觉得还是要考察一下垃圾的去处。第二天一早,发现巨大的垃圾车在楼下街边工作,我这个院子里有三个巨大的垃圾箱,知道是用于垃圾分类的,我严格按有机物厨余垃圾、无机物可回收垃圾分别装袋,不过,还有一个垃圾箱不知是装哪种垃圾的。打听方知,可回收垃圾也要分一下,有纸包装、塑料包装和玻璃包装这样的区分,如此说来,一个家庭一天就需要几个塑料袋装垃圾,怪不得大家愿意购买或者接受超市的塑料袋。后来才知道,德国并不限制使用塑料袋,而是注重回收环节,国民已经形成的垃圾分类习惯,有助于塑料制品的有效回收。
仔细想来,如果能够解决垃圾分类问题,或许真的不用太过针对塑料袋的使用(不洁塑料袋用于食品除外)。打一个不恰当比方,有人说建房子和拆房子都贡献GDP,按这个逻辑,生产塑料袋和回收塑料袋也都贡献GDP,既然“善后”也可作为政绩考量,那么政府是否有了积极性,可以在垃圾回收上做足文章呢? 限塑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