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蟾蜍之死
作者:袁越(文 / 袁越)
在人间,黄金是富贵的象征,在自然界,金色同样是一种稀有的颜色。1966年,美国动物学家杰·萨维奇(Jay Savage)在位于哥斯达黎加境内的蒙特维德云雾森林自然保护区(Monteverde Cloud Forest Preserve)里发现了一种通体金黄的蟾蜍(学名Bufo periglenes),立刻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
只有雄性蟾蜍的身体才是金色的,雌蟾蜍半黑半紫,无甚稀奇。金蟾蜍的生活非常隐秘,平时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地洞里。每年4月份雨季到来时它们钻出地面,去附近的池塘寻找伴侣。哥斯达黎加的雨季通常只维持两个月,因此金蟾蜍必须抓紧时间寻找配偶完成交配,好让蝌蚪能在旱季到来前发育成熟。可是,金蟾蜍性别比例严重失调,雌少雄多,因此每年的4月份就是雄蟾蜍打架的日子。
美国野生动物学家玛蒂·克伦普(Marty Crump)曾经花了数年时间在这片总面积30平方公里的保护区内研究金蟾蜍的生活习性。1987年4月15日这天,克伦普有幸亲眼目睹了雄蟾蜍打架的场面。她在日记中写道:“我们看见一堆橙色的肉块在不停地扭动,无数只腿乱踢乱蹬。走近一看,只见3只金蟾蜍抱着一只雌蟾蜍扭打在一起,每只蟾蜍都想获得与中间那只雌蟾蜍交配的权利。与此同时,有42只通体金色的雄蟾蜍围坐在池塘边观战,好像随时准备加入战团。池塘外还有57只没伴的雄蟾蜍正在徘徊。那天我们在这个只有洗碗池大小的池塘附近一共发现了133只金蟾蜍。”
5天后,克伦普再次去到那个池塘,发现蟾蜍们都不在了。小池塘的水也已干涸,蟾蜍们产下的卵全部死亡,表面布满了霉菌。一个月之后,蟾蜍们似乎意识到上次产的卵都死掉了,又一次从地下钻了出来,群雄乱战的场面再一次上演。事后克伦普仔细检查了10个池塘,一共找到了4.35万个金蟾蜍卵。可是因为池塘再一次干涸,孵出来的蝌蚪只有29只存活了一周以上的时间,其余的都死掉了。
这是人类最后一次看到金蟾蜍集体交配。一年后,克伦普再一次来到保护区,一番搜寻后,却只在5月21日这天看到了一只金蟾蜍。1989年5月15日,克伦普在距离同一个地点只有3米远的地方再一次发现了一只金蟾蜍,几乎肯定这就是去年那只。它孤零零地守在池塘边,等待同伴的出现。结果却让它失望了,别说雌蟾蜍,就连雄蟾蜍也没有见到一只。
这是人类最后一次看见活的金蟾蜍。这个神奇的物种距离被发现到正式宣布灭绝,只过去了不到30年时间。
这个悲剧是如何发生的呢?有人调出当时该地区的气象资料,仔细检查了温度和降水量,却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幸好这个保护区的山上有个气象观测站,记录了大量看似无关的气象数据。科学家们分析了这些数据,终于发现了症结所在。原来,自1976年开始,保护区的雾天总数便一直呈下降趋势,只是因为这个趋势非常缓慢,甚至连一直在这里工作的科学家都没能察觉。到了1987年,雾天的总数如此少,以至于连续出现了好多天见不到雾的情况。其实雾并没有消失,只是因为附近太平洋海水的表面温度升高,雾线逐年上移,最后升到比山还高的地方,变成了云。云挡住了阳光,因此如果只看温度记录的话,看不出任何变化。
金蟾蜍的皮肤非常薄,平时就靠这层雾气保持湿润。它们素来喜欢大白天出来觅食,没了雾的保护,金蟾蜍就会脱水而死。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说而已。因为世间已无金蟾蜍,金蟾蜍的死亡原因也许永远不会有人知道了。
金蟾蜍绝对不是气候变化唯一的受害者,澳大利亚有一种更加神奇的青蛙,从被发现到灭绝只用了6年时间。1973年,科学家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的亚热带雨林中发现了一种青蛙,个头中等,眼睛很大,初看起来十分普通。可当一名研究人员无意中掰开一只雌蛙的嘴时,惊讶地发现她嘴里居然坐着一只迷你青蛙!这就是著名的“胃育溪蛙”(Gastric Brooding Frog),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知道,这种青蛙用自己的胃作为育儿箱,蛙卵受精后雌蛙把它吞下肚子,同时雌蛙的胃液立刻停止分泌,并不再进食。大约6个星期之后,幼蛙发育成熟,从母亲的胃里钻出来,开始新生活。
不用说,科学家对这种青蛙非常好奇,认为人类可以从它们身上学到治疗胃病的法门。可惜这个理想永远没法实现了。1979年,“胃育溪蛙”消失了,从此再也没人看见过它们。
1984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又在昆士兰州中部的雨林里发现了一种新的青蛙(学名Rheobatrachus vitellinus),同样采用这种新奇的育儿方式。可惜还没等科学家想出一个顺耳的名字,这种青蛙就消失了,它从被发现到灭绝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后两种青蛙的灭绝原因至今不明,但科学家猜测它们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受害者。■ 蟾蜍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