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的“核弹”来了?

作者:宋晓军

(文 / 宋晓军)

伊朗的“核弹”来了?0( 2005年8月8日,在伊朗伊斯法罕铀转化设施内,技术人员移动一个装有核材料的容器 )

我在上个月底出版的《三联生活周刊》上写了一篇《伊朗“核弹”与中国军舰》的小文,预测明年的军事热点之一将是伊朗的“核弹”。半个月后,有个武汉的朋友打电话来说:“伊朗的‘核弹’提前来了!”接着他说他关心伊朗核问题的原因,是武汉的取暖系统已经做了煤改气改造,但由于每天几百万立方米的天然气供应缺口,他现在只能在5摄氏度的办公室里办公。我知道这位朋友担心的是,12月14日英国《泰晤士报》有关伊朗正在加紧研制核弹关键部件的报道,可能会冲击中国与全球天然气储量排名第二的伊朗的合作。那么《泰晤士报》抛出的伊朗“核弹”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记者凯瑟琳·菲尔(Catherine Philp)12月14日在她供职的《泰晤士报》上写了《机密文件曝光伊朗核扳机》一文后,在接受英国天空电视采访时,反复提到了文件中披露的伊朗正在测试的中子源是用于军事用途。凯瑟琳·菲尔整篇文章的核心是一份没有说出来源的波斯文文件。文章称这份写于2007年的文件披露,伊朗从那时就开始了核弹点火装置中子源——氘化铀的研究,并称由于怕被外界发现,一直没有进行爆轰测试。同时文章引述了西方情报专家的话说,当时伊朗还没有足够的浓缩铀。文章中还特别强调了制造氘化铀的蓝图是来自巴基斯坦。

核弹的点火装置被称为中子发生器(源),即当核弹的高爆炸药引爆后形成的爆轰波将裂变核材料(浓缩铀235或钚239)压缩到接近超大临界质量时,中子发生器必须点火生成足够的中子,使裂变材料形成无限裂变链的概率接近1。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放的原子弹使用的中子源都是铍-钋中子源,但由于其中的钋-210半衰期仅为138.4天,只能在使用前临时装入,很不方便。战后,美国发展了一种被称为“脉冲中子管”的中子发生器。这种中子发生器的原理是利用一个几厘米长的真空管一端放置离子源,另一端放置离子靶,点火时离子源的离子束流轰击离子靶时会产生聚变而生成足够的中子。随后,由此又发展出了实现核弹小型化的聚变助爆点火的裂变核弹,即用少量的聚变材料在裂变初期的高温作用下产生聚变生成高能中子,以加速裂变材料的裂变反应。它的好处是可以节省大量的高爆炸药,减轻核弹的质量。聚变助爆裂变核弹中的聚变材料通常采用氘氚化合物,如美国采用了氘化锂-6。1998年5月28~30日,巴基斯坦分别进行了6次核爆试验,其中第二次当量最大为2.5万吨TNT当量。当时一些西方情报分析人员就认为,这次试验采用了氘化铀作为聚变材料做成的点火中子源,最显著的证据是巴基斯坦“核弹之父”卡迪尔汉的一张照片。在这张照片上,卡迪尔汉手中拿着一个足球,站在黑板前正在讲解核弹的原理,黑板上的核弹剖面示意图上的弹芯位置上写着氘化铀。这似乎也为《泰晤士报》披露出来的“机密情报”提供了佐证。

点火中子源技术一般包括材料、包装和检验三项,要经过反复提取和试验才能研制成功。比如中国在上世纪60年代初,在一边突破浓缩铀和中程导弹技术的同时,就开始沿着三条技术路线研制点火中子源了。最终,在1964年10月14日第一次核弹试爆成功前,三条技术路线研制的点火中子源均获得了成功。由于中国第一次核弹试爆成功后的当量为2.2万吨TNT,因此当时一些西方情报分析人员认为中国也是用氘化铀作为点火中子源的。那么伊朗会不会像很多西方专家推断的那样,一边生产浓缩铀,一边生产试验氘化铀和试射中程导弹等待最终组装“核弹”的时机来临呢?对此,虽然伊朗总统内贾德在12月16日表示:“伊朗民族有很多敌人,但是不需要用原子弹来保卫自己,因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反对核武器。”但是西方国家对包括内贾德在内的伊朗领导人显然是不放心的,因此西方有关伊朗“核弹”来了的舆论炒作还会继续下去。

现在的问题是,西方的舆论炒作是为战争做准备呢,还是为了以制裁让内贾德这批在8年两伊战争战火中成长起来的政治家屈服呢?12月27日,五角大楼发言人瑞格勒(Tara Rigler)宣布,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原因,将推迟6个月在B-2轰炸机上部署15吨重的“地堡终结者”钻地炸弹,对此以色列媒体认为,至少到2010年底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还是会选择制裁的。■

上一篇: 就睡个懒觉吧
下一篇: 金蟾蜍之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