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车祸”:科幻变现实

作者:曹玲

太空“车祸”:科幻变现实0( 美俄卫星相撞示意图 )

事后,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承认,在计算商业卫星轨迹时出错,导致了相撞事故发生。美国太空监测网能力有限,无法预报出每一次的碰撞事件。当然,成功的预测也不是没有过。比如1999年10月,国际空间站利用“曙光号”功能货舱的轨道调整发动机,向高轨道方向移动了1.6公里,避开了一节名为“飞马座”的废弃的美国小型商用运载火箭。原本这节火箭经过空间站时,最近距离只有1.3公里,调整的结果是,飞马座火箭和空间站错开了24公里。第二天早上,“曙光号”又进行了微小的调整点火,把空间站移回它原来所在的轨道高度。

但是这一次,监测系统失算了。实际上,监测预警的每一个环节可能都会产生误差,误差会逐渐积累,预测时间越长误差越大。对于低轨道的空间碎片,预测时间在5天以后的误差可能会达到100公里,这种预警的可靠性太低,以至于毫无意义。

这次事件引发人们反思:如果没有人类活动,地球周围除了远处的月球和行星,近处的天体只有一闪而过的流星。然而在人类大举进军太空之后,人造物体与日俱增,成为人造地球卫星以及一些废弃物,也被称作空间碎片。目前太空中大于10厘米的人造物94%是无用的空间碎片,只有约6%是仍在工作的航天器。这些碎片不停地围绕地球运动,如果对大于10厘米的空间碎片拍一张快照,就可以看到在地球周围紧靠这地球的区域以及在地球同步轨道附近,空间碎片特别密集,就像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土星环。

此次卫星相撞,产生的碎片位于高度800公里处,很有可能威胁到轨道相近的其他飞行器,比如地球遥感卫星和气象卫星,甚至会引发一连串相撞。而哈勃太空望远镜预定的今年5月份进行的第5次大修又要被延期了,因为它的轨道位于565公里处,那里原来就可以用“非常脏”来形容,如果派出“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前往修理的话,撞到太空垃圾的概率为1/185,而美国航空航天局限定的风险概率是1/200,超过这个概率就必须由最高层决定是否继续执行任务。此次卫星撞击产生的碎片,将使哈勃所在的轨道空间变得“更脏”。幸运的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向国际空间站发射航天飞机的计划似乎不受影响,国际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大约345公里,比800公里的碎片轨道要低得多。

随着空间碎片数量的不断增加,它们之间碰撞的概率也会不断增加,而在碰撞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新碎片。新碎片的数量会随着空间碎片数量的增加倍增,是一个恶性循环过程。等达到一定数量后,有可能产生“雪崩”效应,此时空间碎片的碰撞将实现连锁反应,数量急剧增加,航天活动根本无法进行,近地空间完全失去利用价值。这些场景,早已被科幻小说家预言,重要的是,如何避免科幻变成现实?

太空“车祸”:科幻变现实1( 围绕地球运转的太空碎片 )

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太空问题专家詹姆斯·莫尔兹(James Moltz),他是美国海军研究生院副教授,著有《太空安全政策》一书。

三联生活周刊:此次卫星相撞事件是偶然还是必然?

莫尔兹:这是前所未有的事件,但是这样的事件会发生得越来越多,因为太空已经变成了一个日益危险的地方,越来越多的国家试图进入地球上空的轨道。这样的太空交通事故让人想起早期交通规则缺乏时,经常发生的撞车事件。但是,马路上的撞车很快就能处理,而在太空中,这些碎片会停留在轨道上,以每小时2.9万公里的速度呼啸而过。

实际上,即使不包括太空碎片,在轨的飞行器本身已经很多,目前地球上空飞行着500多个正在运转的卫星。大部分通信卫星和一部分用于导弹预警的军事卫星在3.6万公里的地球静止轨道上运行,它们和地球的自传周期一致,对应地面上的位置保持不变。离地球近一点,某些通信卫星和侦查卫星在椭圆形轨道上运行,从几百公里到上千公里不等。离地球最近的,是用来探测地形和植被的遥感卫星。此次卫星撞击产生的2000多个碎片将在地球上空漫游,一部分会因为重力坠落,在大气层中烧毁,另一部分将永远在轨道上旋转,对其他飞行器来说是一种威胁。2008年2月,美国军方击落了一颗军事卫星,在240公里的高空造成了大量碎片,随后两个月内才从轨道坠落。不过这次二星相撞产生的碎片轨道在距地球800公里处,这意味着它们将会存在数十年,或许数百年。

三联生活周刊:美国空间监测网是如何运作的?它称自己能力有限,现有的空间监测能力究竟如何?

莫尔兹:美国空间监测网由位于佛罗里达州、新墨西哥州、夏威夷、印度洋等地的望远镜以及雷达组成,在全球布置了25个雷达站,能够发现在3万公里高空飞行的直径为10厘米的物体,同时跟踪200个近地目标,追踪了超过1.8万个在轨的航天器,目前全世界在轨飞行的卫星几乎都在其监测之内。太空监测网的数据需要传给位于科罗拉多州的美国航天司令部,或者弗吉尼亚州的海军空间司令部来处理,提供预警信息,防止撞击。

发生碰撞的两颗卫星已经大到足以被追踪,但是美国空间监测网缺少足够的人力来计算所有的碰撞可能,眼下只对载人飞行器和一些重要的美国卫星进行这方面的计算。这些航天器即使是被极其微小的碎片撞一下,也能引起不小的破坏。比如美国航天飞机已经饱受小碎片的折磨,为此更换了超过25个窗户,每个都要上百万美元。如果被大碎片撞上,更是不堪设想。现在,军事卫星将自己保护得更好,比如改变材料、穿戴“盔甲”等等,但是这又增加了质量和成本。

目前,美国国防部忙于分析新生成的碎片轨道,这需要耗费个把月,不过一旦碎片轨道在一两个月内固定了,大部分就可以被预报,如果再执行太空任务,就有可能避开它们。

三联生活周刊:为了避免科幻小说中所说的“太空交通瘫痪”,具体需要怎样做?

莫尔兹:在太空领域,诸多国家奉行“自由行动”的理念,如今所有的航天国家应该坐下来,好好谈一谈合作和管制。如果不这样,我们可能失去对太空的利用,尤其是高度100~1600公里的太空。

前些年,联合国就通过了《国际空间碎片减缓指南》等政策,这能起到一些作用,但是作用有限。问题在于,指南仅仅是指南,并没有国际法律的效力,而且有太多空子可钻。此次卫星相撞是一个非常清楚的信号,对于太空中共同的问题,我们需要寻找合作的解决办法。

为了防止类似事故发生,需要更多的国际性关注,建立全球太空监测网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事情。这样做最大好处在于能够集合全球的监测力量,实现数据共享,提高预测碰撞、规避风险的能力。这样一个系统相对来说不应该很贵,如果主要的航天国能提供数据,支持科学家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此外,还要禁止故意摧毁240公里以下的卫星,并且建立国际合作的雷达系统。可能会有人说,各个国家并不希望全世界知道它们军事卫星的数量和位置,但是不要忘了这些敏感的卫星都很大而且容易被发现,甚至连业余天文爱好者也能观测到。

幸运的是,此次卫星撞击后,这些内容将被提上日程。不久前在维也纳召开的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COPUOS)第46届会议上,美国称它将在这方面增强国际合作。我认为所有利用太空的国家都会对防护措施感兴趣,实际上,这也是一件促进美中太空合作的好事。■

(文 / 曹玲) 科幻现实航空航天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轨道太空车祸地球质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