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断路
作者:邢海洋1月,东亚三个发达的经济体贸易均现历史上罕有的萧条景象:韩国,尽管货币贬值了近一半,出口同比仍下降了32.8%,比去年7月份的峰值下降了47.1%;我国台湾地区,出口和进口同比分别下降56.5%和44.1%;日本财务省贸易统计数字,1月前20天出口下降了46.1%,进口下降了25.5%。无疑,三个经济体均现巨额贸易赤字。
国际商品价格已经探底,标志着国际海运价格波动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也反弹了超过一倍,此时出口数字将近“腰斩”似的跳水就来得颇为蹊跷。能从中找出些缘由的是台湾地区贸易统计的另一组数字,扣除季节因素后,台湾地区出口和进口分别下降43.5%和34.9%,并未超过2008年12月的跌幅。这个季节因素应有一部分春节因素,通常,春节处于阳历2月,这次基本在1月,休假因素会影响到贸易商的进出货物,大陆1月份的出口也跌落17.5%。但按照另一种计算方法,今年1月份比去年同期少了6个工作日,剔除这部分因素的影响,出口总额反而上涨了6.8%。从以上数字不难判断,大陆贸易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程度要小于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即使是处于信贷危机风暴潮核心的美国,最新统计数字显示,去年12月的进口额虽创下了2005年9月份以来的新低,也只下降5.5%,至1737亿美元。
对于三大出口导向型地区出口额的骤减,如果放在地区内贸易流动的视角,或许只有一个数字能够与之匹配:1月份,我国大陆进出口总值为141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9%,但这1418亿美元的贸易额中却出现了391亿元的顺差,这一个月进口额只有513.4亿美元,下降了43.1%,是15年来的最大跌幅。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与大陆的贸易,一直以来都是单向流动为主,有明显的加工贸易特色。产业链上,韩国和台湾地区将机电产品出口到劳动力相对便宜的大陆,再拼装成整机出口欧美国家。商务部台港澳司发布的统计就显示,2008年两岸贸易额达1292.2亿美元,而大陆逆差为774.6亿美元。
韩国对我国的贸易依存度也非常高,2008年中韩进出口1683.2亿美元,占韩国进出口总额的19.6%,去年韩对华贸易顺差144.6亿美元,较上年减少45亿美元,而最多的时候顺差曾达到400亿美元。韩国产业银行经济研究所分析近4年来中韩进出口情况得出的结果是,如果今年中国进口减少9%,中国从韩进口将减少15%左右;如果中国进口减少25%,中国从韩进口则减少30%。而台湾地区去年12月进出口额都骤然下滑了40%以上,其中与大陆、香港地区的出口量,当月缩减了52%。种种数字都表明这一产业链在贸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随着欧美国家消费停滞,这一加工贸易商品循环突然阻断。1月份的统计数字中,台湾地区机电产品在出口中比重最大,跌幅也最深,占出口比重24%的电子产品,减少了45.3%,电机产品减幅更高达62.3%。从去年10月开始,我国大陆的进口持续减少,韩国对我国大陆出口也剧减。韩国一半的GDP依赖出口,贸易骤然冰冻使得政府将增长预期调整到0到1%之间。
日本在这一产业链中无疑处于顶端地位,出口的是专利、技术以及高附加值的制成品,当需求消失,日本制造业自然备受伤害。《日本经济新闻》编纂的收益报告显示,诸如索尼、松下和丰田汽车等制造商有可能在截至今年3月份的财年中出现集体亏损。实际上,此前丰田汽车已经报告了去年第三财季约18亿美元的巨亏,一年前的同期,丰田盈利了50.5亿美元。亏损原因除了需求不振,还和日元极度坚挺有关。日本的企业似乎也没有预料到危机的严重程度,它们虽然削减了产量,但去年12月份的库存货运指数仍升至1973年该指数制定以来的最高水平,未来的几个月,企业不得不大幅度调整产量以消化库存。
日本内阁2月16日公布的2008年第四季度GDP统计数字显示,日本经济正面临着“战后最大的经济危机”。这一季度GDP环比下跌了3.3%,折合年率为12.7%,这一下跌速度已经和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时的数字不相上下。那次,日本很快复苏,恢复了增长,而今年第一季度却毫无走出衰退的迹象。由此,日本沦为世界各大经济体当中最大的输家。像日本这样强烈依赖出口的国家,只有当大客户中国和美国复苏后,其经济发动机才能重新正常运转。
全球贸易断路之后,出口导向的国家受害尤其深,而随着欧美国家去债务化的进程,出口导向型国家需要相当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有贸易水平。■ 进口断路贸易国外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