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啊,档案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2000年,我和同乡的女同学(现在成了我的妻子)毕业于同一所师范,一同回到原户籍所在地等待分配。我们所在的县级市在那一年的教育新政,让我有幸成了一名自由职业者。父母极力反对,作为农民,儿子丢弃公职身份一事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范围。后来的实践证明,脱离公职的生活之路确实充满艰辛。
2004年,妻子通过公开招聘考到我们现在居住地的一所学校。从县级市的乡村学校到地级市的学校,前途一片光明。可是当我们办调动时,才发现困难重重。原来县政府为了防止教师流失,不许人事部门放档案,你要非走不可,请把档案留下来。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深深体会着“脸难看,事难办”。看起来正当合理的事情,没有领导的批示,一切等于零。整个政府机构像一个棉花堆,你打在上面的力量都被化于无形。我们发动亲戚,亲戚再找亲戚,寻找能够跟政府领导说上话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档案关系终于调动了。
2007年,国家出台政策,允许从农村出来的高校毕业生悬着的户口可落回原户籍地。我把户口落回农村老家。我到县城办理户口迁移,人事局所属的人才交流中心不给开证明,如果我的档案在人才交流中心办理托管就可以开。我坚持不办托管。为了办户口,我在工作人员的“提示”下,写了“我自愿放弃档案托管,以后出现问题,我个人承担”的字条。在我心里已经有了一个概念,“政府是由我们纳税人供养的,如提供的服务质量我们纳税人不满意,我们纳税人应将其辞退”。话虽这么说,我知道,这个概念并不能帮助我生活得更轻松。(文 / 读者) 档案毕业生档案
上一篇:
稀里糊涂纳税
下一篇:
环球要刊速览(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