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带钩
作者:李晶晶(文 / 李晶晶)
( 西汉黄玉带钩
)
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一年一度的伦敦亚洲艺术周在一种不安的气氛中开幕了。
“虽然买家对于顶级拍品的需求仍然存在,但价位已经远不及过去。”伦敦古董商艾斯肯纳兹(Giuseppe Eskenazi)说,“20万英镑以上的艺术品,已经很难出手。而随着英镑汇率的持续下跌,藏家们也都知道,在接下来的半年中,艺术品的价格还会不断下滑,因此他们大都持观望状态。”相反,随着人民币升值,中国买家在伦敦的拍卖市场上倒是日渐活跃。伦敦佳士得中国艺术部专家罗宾·里恩(Ruben Lien)指出:“在他们这次的亚洲艺术品拍卖会上,有近30%的拍品都被中国买家收入囊中。新兴的中国买家不断在进入市场,而老客户们也在不断往更高层次的艺术品进军。”
最大的亮点非一件西汉黄玉带钩莫属。在11月4日伦敦佳士得的“私人白玉收藏和中国瓷器工艺品”专场拍卖中,这件估价在10万~15万英镑的带钩以82.5万英镑成交。据悉当时现场竞拍者、电话委托竞拍者和网络竞拍者竞争激烈,最后,是被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上海买家通过网上竞价拍走的。这个价格创造了中国古代玉器拍卖的最高纪录,它的成交也将当天的拍卖推向高潮。罗宾·里恩说:“拍卖会座无虚席,不少人甚至不得不站在过道上竞拍,买家多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18世纪的中国官窑瓷器仍是买家追捧的对象,这足以显示中国买家的强劲实力。”这一场共有258件拍品上拍,成交175件,总成交金额为531.3万英镑,其中8件拍品的成交额超过了10万英镑。
带钩,就是中国古人束在腰间皮带上的钩,它的功能相当于我们今天的腰带扣。带钩一般由钩首、钩身、钩纽三部分组成,钩首用于勾连,钩纽则起固定作用。带钩的大小一般在几厘米到十几厘米之间,是一种比较小巧的服饰。带钩的材料有玉质的、金银的、青铜的、铁的,工艺制作除雕镂花纹外,有的在青铜上镶嵌绿松石,有的在铜或银上鎏金,有的在铜、铁上错金嵌银,即金银错工艺。
玉带钩的器形在战国时期基本确立,西汉时进入古玉带钩发展的鼎盛期,玉带钩的制作在继承战国时期器型和技法的基础上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一般说,西汉时期的玉带钩选料讲究、琢磨细致、刀法简练、质量上乘,同时数量也比较多。这一时期,玉带钩大多通体光素无纹,钩首头形也雕琢得非常简洁,有的仅存轮廓,有的只是刻划几刀而已,但都粗犷有力、规整洁净,即使有的钩身有阴刻纹饰,也是非常简单、挺拔、有力。有的仅在钩面琢磨几道弦纹,或在两道弦纹中间压铊斜磨,形成纵向凹槽,看似凸脊一般。值得一提的是,西汉时期玉带钩的钩面开始出现了浅浮雕蟠螭、凤鸟等纹饰。到东汉以后玉带钩的实用意义在减退,制作也进入了衰落阶段。直至元、明、清三代,玉带钩的制作才开始回升,但这时已从实用性转向了玩赏性。
( 11月4日,伦敦佳士得拍卖的部分藏品(克劳斯·冯·约尔岑夫妇收藏)。
红山文化时期的绿玉饰件 )
拍出高价的这件西汉黄玉带钩是已故德国男爵——克劳斯·冯·约尔岑(Baron Klaus-Detlof von Oertzen,1894~1991)夫妇的收藏。他们终生都在收藏中国艺术品,特别对高古的玉器情有独钟。男爵夫人艾琳(Baroness Irene von Oertzen,1908~2007)不仅能说流利汉语,还能写得一手好字。
约尔岑男爵出生在德国北部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是著名的汽车实业家。1932年,德国经济不景气,约尔岑男爵建议合并4家独立的汽车公司,组建成立汽车联盟公司。于是奥迪、小奇迹(DKW)、霍希(Horch)、漫游者(Wanderer)联合起来组建成一个新公司,开始采用四环徽标,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奥迪车的标志。这家公司成为当时德国第二大汽车公司。为了使新公司获得知名度,约尔岑男爵找到费迪南德·保时捷博士和德国当时著名的赛车手汉斯·斯塔克(Hans Stuck),一起参与政府的赛车项目。当时汽车联盟公司的对手是戴姆勒-奔驰。
( 战国白玉龙形佩 )
公司业务虽然蒸蒸日上,可是希特勒上台后的德国政治环境让约尔岑深感不安。1935年11月他和夫人艾琳去巴黎参加车展,事后并没有返回德国,而是启程前往南非。从1936年开始约尔岑出口小奇迹(DKW)轿车到南非和澳大利亚。1938年夫妇俩经印度前往澳大利亚,在那里待了两年,并建立了一个生产小奇迹轿车的工厂。随着战争全面爆发,约尔岑夫妇抵达巴达维亚(Batavia,现为雅加达)的荷属东印度。1940年5月希特勒入侵荷兰,约尔岑和艾琳分别被关在荷兰当局的监狱里。
约尔岑被移交给印度,而艾琳则被转移到中国。来到中国后,她找到了一份在加拿大驻中国总领事馆的工作。她一边通过所在的领事馆营救约尔岑,一边开始学习研究中国文化。在分离6年后,约尔岑与艾琳在中国相聚。来到上海后,约尔岑经营起二手车业务。而艾琳在中国的这几年时间里,收藏了一批玉器,从新石器时代到20世纪初期的,其中有一些非常稀有和重要的藏品。
( 商朝的礼器
)
1947年,艾琳从陈仁涛手中购进了那件拍出高价的西汉黄玉带钩。陈仁涛是上海永兴地产公司老板,经营房地产及银楼等生意,家资殷实,爱好收藏,嗜古钱,收唐宋名画,溥仪出宫后,流散到东北的一些字画他也有所购买,瓷器玉器也都有不错的收藏。在抗战胜利初期,曾出任过东北铁路局局长。解放前,陈仁涛赴香港定居,其收藏全部带走。没多久中国内战全面爆发,约尔岑和艾琳依依不舍地离开中国前往南非,而艾琳收藏的所有中国艺术品也随同他们一起远赴南非……
本月,国内各大拍卖公司也已进入秋拍阶段,一家拍卖公司的专家告诉记者:“虽然受整体经济的影响,拍卖的结果难以与去年相比,但中国古代艺术品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毕竟它们距离我们一个很远的时代,能够留存下来的基本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错过了可能就不会再有机会获得。”
伦敦经营中国艺术品的古董商罗杰·凯文内则说:“目前市场中有一种警告的气氛,高端艺术品的买卖还在继续,但是质量中低端的艺术品销售势头毫无疑问在减弱。”在过去5年里,由于西方收藏家与亚洲收藏家的相互竞争,中国玉器以及18、19世纪的彩色瓷器的价格增加了40%。这次伦敦亚洲艺术周中重量级的艺术品是斯皮尔曼画廊(A&J Speelman)带来的15世纪明代红漆盘,这件器物标价为300万英镑。斯皮尔曼画廊的负责人约翰·曼说:“在目前这样的金融环境下,我们无法期待有多好的结果,但是你要有好的中国艺术品还是一样会有人愿意掏钱的。”■ 伦敦玉带艾琳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