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得雨小弟)
阿亮是个工作狂,不过与我人生中见到的所有工作狂有所不同,阿亮属于“知识型”工作狂。记得在大学时,阿亮就经常在寝室的床上给我们大讲天方夜谭,每每到卧谈会的最后阶段,我们都对阿亮堪比伊拉克的石油一样多的学识储备“啧啧”赞赏一番。结尾的序曲都是阿亮舒展地往床上一躺,得意地说:谁让咱书读得多呢!
书是阿亮知识来源的源泉与秘诀。阿亮常常教导我们说:“书籍就像瑞士军刀一样,为喜爱与它们互动的人们提供无穷的创造性和启发性。”阿亮总是将自己最中意的书摆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上,方便他随时查找翻阅,引经据典。那时,书架中处在优待位置的都是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从米兰·昆德拉到村上春树。
毕业后,身为读书人的阿亮成了一个工作狂。第一份工作阿亮从事的是IT行业,为了恶补这个与自己专业不符的工种,阿亮买了大量的计算机专业图书开始苦读,他说他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程序员。于是在那一段时间里,村上春树被请到了书架的最下层。
随后的两年时间里,我们很少见到阿亮,只有极其重大的一次班级聚会中,阿亮极其低调地亮相。聚会全程,阿亮几乎从不说话,眼神游离、目光呆滞。谈到极为热门的话题,也只见他的嘴角抽动两下而已。即便我们主动与阿亮攀谈计算机问题,他也惜字如金,可说到盖茨时,阿亮立刻眼放光芒给我们大讲一个优秀的程序员如何从小工成为富翁的,并对比各IT公司的技术孰优孰劣,讲得云山雾罩。
半年后,我去阿亮家做客,突然发现IT书籍此时挪到了书架的最底端,成为过期报纸的新伴侣。此时,最佳受宠的位置变成了财经类书籍,深奥的《微观经济学》和厚重的《国富论》与各类《股市指南》为伴,原来几个月前,阿亮更换了新的工作,成为某报刊的财经记者。
此时阿亮目光变得炯炯有神,衣着光鲜亮丽,身上散发着烫人的男士香水味,一张口就是全球经济问题,从伊拉克战争到LV提包几乎无所不通。而一谈到股市,阿亮更是激情四射如同大学讲堂的教授一样,如同扫盲一样给我上了一堂股市快速入门课。我稍显犹豫,阿亮立刻教导我说:投资应该多元化。
临走时,我向阿亮借走了被他打入冷宫的计算机书。而随后的两年里,阿亮又多次更换工作,阿亮的书架也如同走马灯一样轮换交替着。阿亮忠诚地遵循着自己“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读一行书”的人生哲学。
也就是在这一年的某一天,突然我的手机响起,接起电话,对面传来阿亮火急火燎的声音:“今天有时间吗?我去你那里把我的计算机书搬回来。”我知道阿亮肯定又换工作了。■ 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