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基:红色产业的崛起
作者:谢九新中基(000972)原为新疆一家普通的农牧业公司,2000年上市之后一度进行盲目的多元化投资,后来确定以番茄酱作为自己的核心产业,逐渐在全球市场占据越来越多的份额,并有望在未来几年在世界范围内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先者。
新中基选择番茄酱这个红色产业既有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偶然之处在于公司2000年上市后募集了大量资金,但是不知道投向何处,在盲目的多元化投资中,其中一项就有番茄酱产业。后来公司将番茄酱确立为核心产业,也有其必然性,酱用番茄的大面积种植对气候要求较高,只有美国的加州、欧洲地中海沿岸、中国的新疆以及内蒙古的少量地区符合要求。新中基地处新疆,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而和国外的厂家相比,中国的人工成本更具优势,所以,新中基选择番茄酱并能有所成就,也几乎是一条必然路径。
新中基实际控制人是新疆建设兵团,在兵团支持下,公司对番茄酱的收购采取与师团场、农户签订订单合同加行政指导的模式,确保了50万亩稳定的番茄种植基地,未来计划扩张到80万亩。在对番茄酱原料的控制上,新中基和中粮屯河(600737)形成垄断局面。在生产能力上,公司的番茄制品年产能达到了60万吨,位居全球第二。
按照加工程度不同,番茄酱分为大包装、小包装、番茄沙司和番茄红色胶囊等,利润率也随之从低到高。新中基最初从事的只是一些简单的来料加工和大包装产品,利润率较低,公司产品中只有20%是自有品牌,80%是为国外大牌厂商贴牌生产,公司最近几年开始有意识向下游拓展,进军高利率产业链,计划做到80%的自有品牌和20%的贴牌生产。公司收购了法国最大的番茄制品企业普罗旺斯罐头食品有限公司,完全拥有了普罗旺斯旗下的Le Cabanon 和Masque D等多个在法国和欧洲的知名品牌。同时,公司自有品牌“ChalkiS”也在非洲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各类小包装番茄制品已经占到非洲市场约45%以上的份额,欧洲市场约20%的市场份额,并且大量出口中东和俄罗斯市场。调整产业结构,从初级加工进军下游高端产品,是新中基未来几年的发展之路。
由于公司的主要市场集中在国外,因此,全球市场的动态直接影响发展前景。美国是番茄种植和加工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受到恶劣天气影响,以及能源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番茄种植近年来大幅减产。在欧洲,欧盟的番茄种植一直得到政府大量补贴,根据欧盟15国在2003年达成的协议,欧盟将在2008年废止这种将农业补贴与农产品产量挂钩的补贴办法,改为向农民提供一次性补贴,其中2006年和2007年是过渡年,每年的补贴将减少12%。农业补贴政策的变化使得番茄种植成本上升,很多番茄种植商转向其他农作物,与美国一样,欧洲的番茄产量也出现下滑。在这种局面下,一方面由于产量下降导致番茄酱价格上涨,对新中基等公司带来直接的利益。同时,欧美国家种植成本的提高,将导致番茄酱产业向中国转移,新中基将在全球市场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未来几年,公司有可能从一个原料垄断者向品牌领先者转换。
由于“小非”解禁,以及公司前三季度业绩看上去不理想,每股收益仅为0.06元,公司股价最近从高点下挫40%。其实,受行业特征影响,第三季度向来为公司业绩低点,历年业绩都集中在最后一个季度释放。2006年公司全年业绩为0.42元,其中第三季度为亏损,第四季度为0.36元,贡献了86%。所以,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0.06元业绩并不代表全年,最后一个季度业绩亮相将会改变全年业绩的面貌。另外,从净利润看,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0%,只是由于今年中期经过“10转5送3”之后,股东扩张速度超过净利润增长速度,使得每股收益水平同比反而有所下降。如果近期不再有股本扩张计划,净利润的增长将会同步体现在每股收益上。
由于公司产品主要面向国外市场,人民币持续升值和欧美市场的反倾销都是公司需要面临的风险。另外,公司所从事的行业一定程度上靠天吃饭,天气对公司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比如今年内蒙古地区的番茄产地遭灾,致使产量大幅下降,而新疆地区由于天气状况较好,今年则大获丰收。■
(本栏目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入市,风险自负) 红色产业崛起种植业番茄酱新中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