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的野心
作者:尚进很多人都知道MySpace,是因为传媒大亨默多克舍得花大笔真金白银收购它,并且把MySpace推到了全球网络流量排名第6的位置,却没有多少人注意Facebook,仅次于MySpace的第二号开放式网络。如果按照以往互联网界“第一数钱,第二偷生,第三名以后垂死”的规则,Facebook只能紧追MySpace的脚步,根本别指望闹出什么大动静。可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却要来一次咸鱼翻身,甚至是有可能要被记入信息文明史册的大翻身。
5月底,Facebook作为美国最大的校园社交网络,宣布正式向第三方软件开发者开放核心功能,并且构思出了一套开放平台下的未来信息盛事。从微软、亚马逊到Digg和《华盛顿邮报》,甚至饮料大亨红牛等近60家公司都支持Facebook的平台策略,这些商业公司打算在近期推出自己的Facebook套件,以迎合社交网络的趋势,生怕在信息操作系统时代落伍。到底是什么吸引了这些商业界的大公司如此青睐Facebook呢,Facebook除了早早投身Ajex技术,并没有什么技术上的秘密武器啊。
话还要从Facebook两次融资说起,两年前社交类网站刚刚成形,当时马克·扎克伯格谈首轮融资,直接就要求风险投资商们公开对公司进行估价,最终Accel Partners以1亿美元的高估值胜出,获得了1300万美元的融资权利。第二轮的2500万美元融资也是这样,估价5.5亿美元。甚至2006年微软打算收购Facebook,报价7.5亿美元,直接被扎克伯格一口回绝,再后来雅虎开了张16亿美元的大支票,也被甩在一边,以至于《财富》杂志原本打算写扎克伯格一夜暴富的封面故事成了废纸。大家都觉得,Facebook的人不爱钱,是一群Web2.0疯子。
之所以敢于拒绝高额收购,Facebook憋着更大的野心。作为以校园学生为主要用户群的Facebook,尽管注册用户还不到MySpace的一半,可却被认为网罗了北美地区的未来。按《连线》杂志网络版的说法:“未来50年时间,领导世界的人,肯定就在这群Facebook用户里。”按照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在演讲时公布的数字,Facebook新用户每周至少增长3%,相当于10万人,50%以上的注册用户每天都会登录,每个月新增流量就超过400亿页面,已经超过了个人交易网站eBay。其实真正最有价值的在于Facebook社交类网站本身,这些忠实用户非常真诚,30%以上的人敢于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写在自己的页面里,每个人方方面面创造的信息,成为未来最具价值的信息财富。
如果说《第二人生》以虚拟游戏的方式创造了统领信息社会的机会,那么Facebook则以传统浏览器作为窗口,直接对每个人的信息开刀了。社交网络最具价值的信息空间凸现了出来,按照电子支付网站Paypal创始人马克斯·莱齐恩(Max Levchin)的评价:“微软未来的真正敌人不是Google,而是社交类网站,因为这些社交网站控制了每个人的照片、文件、书签,而不是Google。这些信息以前都是掌握在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里,个人信息正在从桌面转向互联网。”所有在Facebook平台开发第三方软件的人,都可以任意调用Facebook数据,这无疑是软件界典型的操作系统思路,Facebook上开放的信息资源成为数字国度的泥土,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进行播种,并且可以收获果实。
相比最大的社交网站MySpace徘徊在第三方软件的封闭策略上,Facebook第一个敢于开放,彻底将个人信息操作系统这层窗户纸捅破了。突然间蓝色巨人IBM的身影又浮现了出来,Facebook的图谋,恰恰将IBM一直构想的信息社会基础建设摆在了面前,将信息流发展成自来水公司一样。就如同传统电脑操作系统以磁盘管理作为核心程序一样,Facebook凭借自己最有效率的注册用户群,以另一种方式达到了个人信息管理的目的,尽管存储的磁盘被安放在Facebook的核心机房,文件信息的传递不再需要磁盘拷贝,可依旧是一套人与人之间的个人社会关系,这一切又回到了当年个人电脑诞生时对于个人信息数字化处理的原教旨主义思路上。■ 扎克伯格操作系统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