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的拉萨
作者:邢海洋(文 / 邢海洋)
在西藏大学采访时候,问文学院院长、藏史专家才旦扎西教授,是否亲身感受到了“世界屋脊”的气候变化,他指着校园背后拉萨河岸的莽莽青山让记者看,过去,这些山都是光秃秃的,现在都变绿了。为什么变绿?当然是雨水多了,全球变暖给这个地球第三极带来了明显变化。我们是8月初到的拉萨,几天中几乎天天下雨,过去,这里常见的是夜晚下雨,白天放晴,而我们居然遇到了“罕见”的白天下雨的奇观,小雨整整下了一上午,围绕布达拉宫转经的藏人大多对白天下雨没有防备,也不打伞,淋着雨转经。
更远地追溯历史,仅从地名上判断,西藏大学北面的“河坝林”应该就在河岸边上,现在,从河坝林要走上一段路,跨过整个西藏大学才能走到拉萨河——河床变窄了。如果再追溯到文成公主入藏的1300多年前,现在的小昭寺所在的区域,也就是载有文成公主带到藏地的12岁释迦牟尼佛像的车马陷在泥沼中的区域应该是一片沼泽。
大昭寺修建的时候修不起墙,应该和这里的土壤状况有关,古人一定是遇到了和青藏铁路一样的冻土难题。
文成公主16岁离开长安,走了3000公里,历经3年,当时她面前的拉萨是什么样子?电视剧里,她来到拉萨最开始住进的是专为她准备的帐篷,而松赞干布与她的婚礼就是在布达拉宫下,也就是那时的红山脚下举行。电视剧只不过根据《新唐书·吐蕃传》上的寥寥数笔记载演绎而来。
一位活佛说,在两位公主到来之前,西藏还没有广泛的佛教传播。在松赞干布之前,第28代赞普拉图图日聂曾经从印度引来三部经书,但只限于私下秘密传看。直到两位公主到来,藏人才怀着好奇心看到两位公主对佛顶礼膜拜。赤尊公主带来的是释迦牟尼8岁时候的佛像,文成公主带来的是释迦牟尼12岁时的佛像和佛教典籍。据《汉藏文书》记载,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是60部五行图经,藏文史书《贤者喜宴》的记载更为详细,有“众多珍宝仓库、宝库,金玉所制的告身文书、360部佛经,珍宝黄金碧玉之种种饰物,各种熟食及干食之食物调制法,嵌有玉片的黄金马鞍,上有8种狮子和鸟的绸缎坐垫……医药及医疗方面的八观察法、五诊断法、六祓除法及四部配药法等等”。可见文成公主入藏的贡献。
12岁的释迦牟尼铜像之珍贵有一个传说:释迦牟尼圆寂前,几个聚守在他身边的大弟子请求允许造成佛像,释迦牟尼只许他们造三个像,一个8岁,一个12岁,一个30岁。8岁和12岁释迦牟尼还过着王子的生活,并不是出家人。这三尊塑像塑成,佛祖亲自为它们加持开光后就圆寂了。后来,12岁像被南天竺的大法师带到了长安,8岁像就留在泥婆逻(今尼泊尔)——佛祖的故乡。
当年的拉萨一定一片荒芜,载有佛像的车马陷在了泥水中,无论怎样驱使牲口都无济于事。新扎·旦增曲扎活佛告诉记者,就因为载有释迦牟尼12岁佛像的车马陷在这儿,文成公主推算佛祖想在这里安家,就命人停止了徒劳的拉车,在车四周立下圆木柱子,柱子上再苫盖顶篷,车马就停在那里。
有人说,拉萨是唐藩古道终点,这里便是万里和亲的最后里程。公主和记载中的25名“同心同意”女孩子是否如很多人相信的那样,就在拉萨停留下来,那些公主带来的各色工匠,是否也就此开始了他们的工作,为藏人传授养蚕酿酒等技艺?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在都城逻些成亲已有定评。据说,百姓争相用额头碰贴公主衣衫,撕碎了公主的衣裙奉为圣物,以求平安。■ 西藏大学拉萨文成公主佛像释迦牟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