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们“炒玉米”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谢衡)

未来我们“炒玉米”0(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

农产品即将火暴

“从这张图表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人随着收入提高,食用牛肉的量相应增加;韩国情况也是如此;在中国我们也看到了相同情形,随着人们对饮食改善的要求,牛肉在中国的消费量也在明显增加。”高盛公司执行董事兼高级商品分析师詹姆斯·古特曼(James Gutman)指着一张幻灯片说,该图表显示三国GDP增长与消费牛肉公斤数的相关性。

“牛肉消费量增加带动了饲料需求量增加,带来制作饲料的粮食需求大幅提高。所以农产品期货市场,在未来5年后,有可能进入一种令人兴奋的状态。”詹姆斯·古特曼做出这个判断还基于一个更重要理由,“牛肉消费上升会很明显,毕竟是有限的。”他说:“但未来对乙醇需求的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将产生更大影响,因为随着油价不断上涨,乙醇将成为重要的可替代能源。”

实际上,这并不是詹姆斯·古特曼一个人的意见,“买入糖、棉花、玉米”,这是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两个月前在北京大学演讲时着重强调的观点,他说糖的价格在未来还要涨几倍,而“股神”巴菲特日前也公开表示,大豆、玉米、小麦这类农产品并未出现泡沫,但金属和能源价格波动则太惊人。他拿灰姑娘的故事作比喻说:“明知道一到午夜12点,所有东西都会变回原状,但你还是想‘再跳一支舞吧’,现在大家都是这种心态。”据称他最近在大肆抛售白银等金属商品,大量买入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橡胶、白糖等农产品。

除了这两位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的人物以外,一大批指数基金、对冲基金也看好农产品市场,人们对全球通胀的忧虑吸引不少资金选择价格相对低廉的农产品来投资保值,基金持有大规模的玉米多头头寸(即未来看涨玉米价格),农产品价格上涨一触即发。在玉米期货和小麦期货成交量飙升的推动下,全球最大的农产品期货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第二季度农产品期货和期权交易量创下纪录。

由于原油、天然气产品价格在屡屡刷新历史纪录后仍保持着稳健的上涨走势,迫使各国政府在减少能源消耗的同时,大力促进替代能源的开发和生产,利用农产品制造工业用酒精和生物柴油得到欧美发达国家的普遍重视和鼓励。因此,用于制造酒精的玉米和糖、用于制造生物柴油的大豆油和菜籽油的需求增长,推动了全球农产品期货市场交易量大增。

欧洲最大的农产品期货市场——泛欧交易所衍生品市场(Euronext.Liffe),农产品期货交易量大增17%的背后推动力,就是生物柴油需求,而菜籽油期货也成为该交易所表现最突出的品种。作为欧洲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菜籽油期货成交量今年增长了17%,价格在6月创下两年高点256.50欧元/吨,期权成交量几乎增长了3倍。

“通常情况下,我们只能看到小麦18个月期的合约持仓兴趣,但是现在市场对于到2008年底的合约交易的兴趣越来越大,因此乙醇生产商可以参与市场对冲小麦合约头寸风险。”Euronext.Liffe的商品管理部门主管彼得·布罗格表示。与此对应的正是,2006~2007年度美国玉米用于燃料酒精生产的数量将达到5850万吨,较上一年度提高34%。有专家预测在2008年后,燃料酒精和生物柴油的需求将会出现爆炸性的增长。德国油籽行业研究刊物《油世界》估计,生物燃料需求将使得全球油菜籽需求增长5%至5000万吨,与此同时,油菜籽产量将比2006年下降1%,为4780万吨,因此,市场明年将出现供给缺口。

反观国内,伴随着经济发展而出现的能源缺口“地球人都知道”。这也使得我国对乙醇汽油的支持更为直接,对乙醇生产企业按1000元/吨~1600元/吨的价格进行政策性补贴,乙醇汽油的发展必定对其生产原料的需求大增,乙醇汽油的原料就是玉米和糖。

另一方面,1992年以后,城市化率每年提高1.19%,是同期世界平均速度的3倍,预计到2010年我国城镇与乡村人口比例将达到49∶51。城市化速度加快,将使农业纯生产人口迅速减少,农村壮劳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劳动力人口减少,会带来土地荒芜,造成耕地面积减少,这对农作物继续提高产量提出挑战。

“需求的增加要求农产品种植面积和产能的大幅度提高,但实际上,目前在农业领域全球来看都是缺少投资的。从本世纪初开始,人们一直热衷于讨论新经济、数字化、和.COM公司等等。但我们看到,现在价格不断上涨的都是那些代表旧经济的基础商品。”詹姆斯·古特曼说,“未来至少要花十几年的时间,才能弥补过去我们在农业领域减少的投资。”

对冲基金等金融机构最擅长“火上浇油”,炒作对象均为稀缺资源,而当农产品能自由转化为能源时,自然会成为国际游资的炒作对象。近期,与商品期货市场关联日益紧密的国内沪深股市已出现了异动,农业板块G丰乐等股票曾出现了连续涨停行情,也许这仅仅是农产品牛市的一次小小预演。按照詹姆斯·古特曼的预测,农产品市场未来5到10年有着结构性上涨的条件,“将进入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阶段”。

金属期货:牛市仍在继续

“中国正在朝着中产阶级式经济发展,而这种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消耗大量金属产品。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要拥有自己的房子和车,或者要换更好的房子和车,要有更新、更先进的电子消费品,所有这些对能源市场的压力,实际上,还有待显现。”詹姆斯·古特曼说。

詹姆斯·古特曼认为,中国的快速发展对金属市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因为中国的消费已经超越了衣食阶段,消费升级导致所要消耗的金属产品增加,比如中国对铜市场的影响就比较大。中国的巨大需求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金属产品供给瓶颈到来的速度,但根本原因还是由于之前的投资不足。也就是说,大宗商品的基本面并没有因为中国因素发生根本改变。

詹姆斯·古特曼所指的基本面,是部分大宗商品的生产能力已经耗尽,而重新建立生产能力需要高昂成本,必然导致生产成本上升。高成本意味着高价格,体现在大宗商品的期货价格上,就表现为短时间内价格的大幅度上升。上世纪80~90年代,大宗商品的生产能力曾经出现过剩的现象,原因就是70年代的过度投资。现在的情况与当时恰好相反,需要进行大量投资才能恢复产能。对于金属商品,古特曼认为,库存水平相对较低、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稳定、成本居高不下是金属期货、现货价格走高的主要原因,所以已持续数年的全球金属期货这轮罕见的超级牛市,目前似乎仍未到画句号之时。

除高盛公司外,许多国际投资机构仍在不断调高价格预期。澳大利亚国民银行日前称,因需求增长超过供给,全球镍、铜等工业金属价格升速将超过先前预测。该行矿业和能源经济专家在报告中称,因不锈钢需求上升,现货镍今年每吨均价可能达1.98万美元,较前次预测高32%;铜今年均价预计在6900美元,比上次预测高22%。报告同时还调高了铝、铅和锌的价格预测。而全球钛行业正步入复苏期,2004年以来,钛加工材料和海绵钛实际需求量远大于实际生产能力,因而拉动了市场价格,海绵钛紧缺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态势。

同时,我国商务部最新调查显示,下半年,国内有色金属供求关系依然偏紧,价格将高位震荡。根据调查预测,全年国内铜消费量约在400万吨,增长3%左右;铝全年市场总需求量将突破900万吨,比上年大约增长15%。随着消费增速加快,国内铝市场价格自7月份重新走强。

法国兴业银行的报告指出,从供需角度出发,大宗商品期货价格还将进一步上涨,但市场实际上已经很难再将对未来供给不足的担忧准确地转化为继续拉高价格的刺激性因素。从短期看,存货的增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些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

还有一些分析师指出,机构投资者大量进入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是持续推高其价格的另一关键因素。国际能源机构的数据表明,投资于能源市场的对冲基金规模已从2000年的30亿美元上升到去年的900亿美元,而在2001~2005年间大宗商品的场内交易量就已翻番,场外交易量增速更是快得惊人。根据麦格理银行公布的数据,约有1000亿美元的养老基金涌入大宗商品市场,成为形成此轮大宗商品价格增量的主要推动力量。英国《经济学家》的文章称,美国第一大养老基金——加州公务员退休基金(Calpers)很快就会决定是否要在大宗商品领域进行投资。假如这个有名的“保守派”都甘愿冒险,那么从某种角度来说大宗商品市场还会继续走牛,这一轮“超级周期”何时结束还不得而知。■

国内市场上的农产品期货

大豆:我国大连商品交易所交易的大豆合约分为黄大豆1号和2号两个品种,二者合约标的物品质有所不同,其中豆一交易比较活跃。国内大豆期货主要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豆粕:豆粕期货是大连商品交易所的交易品种,其价格与大豆期货价格、CBOT豆粕价格都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通常豆粕期货与大豆期货的跨商品套利机会较多。

小麦:郑州商品交易所小麦品种有2种,硬冬白小麦和优质强筋小麦,大多属于优质小麦。其中优质强筋小麦价值较高,价格波动幅度大,对投资者和套期保值者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而且产量适中,价格活跃,适宜于期货交易。我国优质强筋小麦品质与美国、加拿大等主要小麦出口国的小麦品质接近,价格容易接轨,和国际期货市场容易形成互动。

玉米:玉米作为期货交易商品也具有悠久的历史,但由于我国玉米产销基本平衡,对国际市场依赖较小,国内玉米期货与国际市场相关性也较小。玉米作为饲料的原料,与小麦有较强的替代性,二者的正常比价为1.1∶1,据此可以进行跨商品套利交易。■

交易实例

某客户在3月预测大豆的价格将下降,该客户在3月7日卖出开仓大豆期货7月合约20手,开仓价为2100元/吨;至4月20日,大豆价格已跌至1850元/吨。该客户认为大豆跌势将完结,有可能转为升势。则以1850元/吨的价格买入平仓。(假设保证金为8%,10吨/手)则:

客户占用资金: 2100×20×10×8%=33600

客户平仓盈利: (2100-1850)×20×10=50000

盈利率: 50000÷33600=148% 玉米未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