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的“园艺师”
作者:曾焱(文 / 曾焱)
对于那些还没有什么名头的当代艺术新人类,势利的纽约和巴黎并非天堂,旧金山和柏林才是自由市场,很多热衷于寻找新人作品的收藏家将画廊开在这两个城市。2006年柏林最活跃的艺术商人名叫贾维尔·佩雷斯(Javier Peres),来自美国,他2002年在旧金山开设的艺术空间“佩雷斯计划”(Peres Project)近几年名声响亮,2005年复制到柏林,同样在短时间内便聚集了这个城市里蠢蠢欲动的年轻艺术家。柏林那些小报记者对善于作秀的佩雷斯倾注了不亚于追踪影视明星的热情,他标志性的翘八字胡,他旗下行为奇特的艺术家,都成了当地八卦版面上的熟面孔。
佩雷斯在当代艺术界做下的最具媒体效应的事情,是他今年5月在瑞士巴塞尔博览会上策划出售了一件“粪便”艺术品。被佩雷斯推出的Terence Koh是一名华裔艺术家,他用铜为材料制成粪便形状,再包上24K黄金放入一个玻璃箱中,佩雷斯为这件艺术品出示的观念注解是“反消费”。尽管引起争议,“粪便”还是成功吸引了不少收藏界的大买家,其中包括法国奢侈品集团LVMH老板阿尔诺(Bernard Arnault)。英国人科恩(Frank Cohen)最后捧走“粪便”艺术品,他花了6.8万英镑。科恩62岁,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收集当代艺术作品,至今已经收有1500件,他的目标是2008年在曼彻斯特建一个博物馆。搬到柏林后,Terence Koh仍然是佩雷斯的合作者。佩雷斯在他1万平方英尺的艺术空间里为Koh辟出将近8000平方英尺工作室,供他创作和展示新作品诞生的全过程。今年6月18日,佩雷斯又从加州请来喜欢作怪的行为艺术小组“我的野蛮人”到柏林,将近500名柏林青年从四面八方赶过来看这45分钟的表演,第二天又是小报主角。
佩雷斯其实超越了传统意义上艺术品市场的角色分配。不单纯是经纪人和策展人,也不纯粹是收藏家和画廊主。他提前参与到艺术家的创作之中,就像一个聪明的“园艺师”,不断按照市场喜好来修剪自己即将得到的藏品,并将整个过程呈现给公众。他将展览从静态的、阶段的,变成了动态和连续,作品完成那天,也许就是他转手抛售的最佳时机。■
克里斯蒂即将拍卖的一批照片,9月初在纽约洛克菲勒中心展出一周。从估价来看,基本反映了国际影像市场的正常行情,低于1500美元和高于4000美元的作品都不太多,普遍在2000~3000美元,包括摄影大师阿诺德·纽曼1976年摄于南汉普顿的《爱尔兰俘虏》,25.1cm×25.7cm,作品背面虽有他用铅笔留下的签名、日期,也只在这个价位。另一位大师赫尔默特·纽顿的一张名人肖像,尺寸相似,也没有高出。178张照片里面,黑白为多数,摄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一些人物、生活场景,作品估价总体上更高一些。■
( 阿诺德·纽曼 )
( 被佩雷斯邀请到柏林艺术空间展示的装置作品《Victoriana》,作者马修·伯比奇(Matthew Burbidge),柏林Alexandra Saheb画廊收藏。多媒质组合和纷乱的形态,暗示了现代人日渐丧失自然概念之后的不知所措。 )
( 赫尔默特·纽顿 )
( 乔治·泰斯1962年作品《阿们宗派》,估价2000~3000美元 )
( 乔治·霍伊宁根-许纳作品《嘉宝》,摄于1959年,估价2000~3000美元 )
( 阿诺德·纽曼《爱尔兰俘虏》,估价2000~
3000美元 )
( 安德烈·凯尔泰斯《画架前》,摄于1933年,估价2000~3000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