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一起做的梦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卓别灵)

不能一起做的梦0( 詹姆斯·艾弗瑞(下)执导的《伯爵夫人》没有票房明星,演员都是演技派,所有技术环节都很出色 )

《伯爵夫人》的海报有一个版本是男女主角在接吻。

他们在高光处,背景很暗。这容易让人将影片联想成缠绵的爱情片,或者,有那么一点点情色。

其实,这是影片中唯一的一个吻,发生得突然,进行得短促。他们都是矜持的人,如果没有这个吻,我们几乎找不到他们感情的证据。

1936年,上海,各种租界里住着很多外国人。女主角是沙俄贵族,伯爵夫人,十月革命后她的一家人成了流亡者。丈夫死了,她做舞女养家糊口。男主角是前美国外交官,在动荡的中国他失去了妻子、女儿,自己也双目失明。

都是异乡过客,都是乱世中的尘埃,美好的时光是过去时,未来还不知道在哪里。男主角用赌马赢来的钱建了一座“完美”的夜总会,他需要一个“兼具色情和悲剧气质”的招牌舞女,仅凭一次偶遇,他就断定女主角是理想人选。

夜夜笙歌中,有暗流在涌动。

但是,除了那个吻,他们什么也没有做。

不能一起做的梦2

本来已经决定分开,一个去香港延续旧梦,一个留在夜总会继续做梦,战争打破了这一切,大灾难的突然降临让他们意识到,老天还留给他们一些东西去珍惜。

《伯爵夫人》是这样一种电影,它没有票房明星,演员都是演技派,所有技术环节都很出色,摄影、配乐、舞美、营造时代氛围和地域特色的每一个细节,一看就是精雕细做的工艺品。但问题是,它缺少三分钟一个悬念,五分钟一个小高潮的设计,对观众的耐心提出了一定要求。

不能一起做的梦3

看过《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霍华德庄园》和《长日将尽》吗?《伯爵夫人》和这些影片是一个调调,它们都出自同一个导演詹姆斯·艾弗瑞之手。这位老导演从来不使用廉价的商业片噱头,他喜欢复杂有深度的人物,喜欢含蓄微妙的情感,喜欢平静地表现人生变化。也就是说,他太文艺了。

看了国外影评人对《伯爵夫人》的评价,褒贬差不多是一半对一半。有人认为故事意味深长,有人认为故事平淡乏味,有人认为表演精彩,有人认为演员缺乏默契。总之是各花入各眼,无法统一认识。估计在国内上映后,反应也差不多。

我是属于喜欢《伯爵夫人》的那一半的,因为我被它感动了。在被影片感动之后,又被我最喜欢的影评人罗杰·艾伯特的评论感动了一次,他说:“片中主人公以自己的标准活在这个世界上,尽管这个世界根本不在意他们的标准。1965年我第一次看艾弗瑞的电影,40年来我看着他也在以自己的标准活着,对于此,这个世界有时在意,有时不在意。他的影片有些是经典,有些不尽如人意,有些甚至是失败的,但是它们从来都不是蹩脚和不值一看的。”

拍摄《伯爵夫人》时,詹姆斯·艾弗瑞已经快80岁了。面对被视觉奇观宠坏的观众,他没有欢蹦乱跳地取悦谁,他就那样一直保持着克制和优雅,刻意不去做一些事情。这样做注定会错过很多人的青睐,但如果有缘,你会发现他的好。

我跟《伯爵夫人》的“缘分”开始于与男女主角第一次见面的那个晚上,一个搬酒的杂工认出了女主角,上前跟她交谈。他们是儿时的玩伴,经常在一起打网球,她称呼他“伯爵”,他称呼她“伯爵夫人”,而此时,他卖苦力,她做舞女。周围的人都比他们衣着光鲜,但他们的谈吐和仪态,还有他们脸上的笑容,都分明告诉我们,他们曾经比谁都高贵。这是一种令人心酸的反差,我的一颗滥情的心就在这反差中被触动。

从那一刻起我喜欢上了这部电影,并且暗自佩服那位幕后高人,他打动了我,而他自己,不动声色。此后的时间里,那些平淡的台词,那些舒缓的画面,男主角细微的肢体动作,女主角沙哑的嗓音,30年代老上海的调子,还有他们迟迟没有进展的爱情,怎么看怎么是对的。

我这样说是不是有点肉麻?

基本上,赞美一部电影,好难。

这样说吧,不能保证你会喜欢《伯爵夫人》,除非你和我是一路货。

喜欢上一部电影并不是因为它的完美,也不需要别人批准,一旦喜欢上了,所有的毛病就都不再是毛病,想起它时,一些画面在眼前浮动,然后有短暂的神情恍惚。

如此说来,“喜欢”这件事就和做梦一样,是一种不能分享的感受。■ 梦中国电影电影剧情片爱情电影战争片伯爵夫人

上一篇: B级导演一朵朵
下一篇: 都是不归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