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驶上快车道
作者:谢九(文 / 谢九)
经过几年发展,G长安(000625)目前已经成为一家综合性汽车制造商,位居一汽、上汽和东风汽车之后,排名国内第4。2005年,长安汽车实现192亿元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46%,但是净利润却大幅下降82%,只有2.36亿元,原因主要在于长安汽车在2005年大打价格战所致。在经历了2005年的业绩低谷之后,长安汽车的业绩将迎来大幅反弹。
在过去几年,微车业务(微客和微卡)一直是长安汽车的主要利润来源,2004年,微车业务为公司贡献一半以上的利润。从2005年开始,长安汽车的微车业务遭受上汽通用五菱的强力挤压,为了保持市场份额,长安汽车采取了大幅降价的措施,去年5月,长安之星等车型价格下调1500~3000元,8月,镭蒙F系列再次大幅降价2000~30000元。价格战使得长安汽车在微车领域继续保持了国内的领先地位,2005年,长安汽车在微车领域的市场份额为35%,略高于竞争对手上汽通用五菱32%的市场份额,保持了国内第一的位置,但是价格战也给自身带来了沉重打击,在原材料高企的背景下,降价导致毛利率大幅下降,部分微车从昔日的盈利大户转为亏损。
2005年的价格战使微车厂商不堪重负,2006年继续价格战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上汽通用五菱在最近两年发展迅猛,2006年如果收购青岛颐中汽车,将会在微车领域超越长安汽车的龙头地位,对于通用五菱而言,通过价格战抢占市场份额将不再成为首要目标,今后的重点将会转向挖掘盈利能力。届时,长安汽车和通用五菱将会在微车领域形成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形势无论如何不会比2005年更糟。随着新农村建设深入,农村市场将会对微车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一些城市相继取消“限小”的禁令后,微车又将重新开回城市。在未来几年,微车的市场环境将会大大好转。
如果说长安汽车的微车业务处于触底反弹的局面,轿车业务则是一块蓄势待发的业务。以长安福特为主的轿车业务已经取代微车,成为公司最大的利润来源,2005年,长安福特为公司贡献了48%的利润,在长安福特的带动下,公司今年一季度收入大幅提高,同比增长46%,净利润同比也有小幅增长。随着长安福特的新车逐渐投放市场,将会对公司贡献更多利润。
2005年,长安福特共销售轿车62925辆,其中嘉年华销量9870辆,同比下降37%,蒙迪欧销量40664辆,同比增长29%,最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的新品福克斯,去年销售12391辆,今年前4个月销售6666辆,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热销状况。同样值得关注的当然还有马自达3的前途。今年3月份,刚刚面向市场销售的马自达3被紧急停产,原因在于该车产销分离的模式不符合有关规定,管理部门担心出现利润输送的现象。对于马自达3的问题,目前有两种解决思路,一是公司参股一汽马自达销售公司,二是马自达3直接通过长安福特自身的销售网络进行销售。据悉,马自达3复产的日期已经定在了今年7月。除了马自达3之外,公司还将在下半年推出沃尔沃S40。
长安铃木的定位是微型轿车,旗下的奥拓、羚羊和雨燕在2005年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不过国家政策开始鼓励小排量环保型汽车,前一段时间的汽车消费税调整也对小排量汽车做出了有利的税制安排,加上最近成品油价格连续上调,小排量汽车在市场明显受到消费者青睐,长安铃木的小排量车也将从中受益。除了整车业务之外,长安汽车还进入了发动机领域,预计2007年投产,2008年将会为公司贡献利润,一般而言,发动机的利润高过整车。
今年4月份,《中国汽车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提交发改委审议,《纲要》提出的首要任务是大力发展自主品牌,争取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占有率从目前的20%以上提高到60%以上。可以预见的是,国产汽车发展自主品牌,将会得到有力的政策支持。长安汽车在自主品牌的定位主要是经济型轿车,从今年下半年到2007年,公司将陆续推出陆风风尚系列。
长安汽车的盈利能力虽然让投资者充满期待,但是其近期股价表现并不出色,说明市场对于公司的价值认同还存在差异。高油价时代的到来,对整个汽车行业的消费需求形成一定压抑,尤其是最近连续对成品油提价,更是让部分人暂时打消了购车计划。除了行业因素,长安汽车自身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比如公司的巨额开办费用如何摊销?公司落后的营销体系如何调整?是否会再次陷入价格战的泥潭,重蹈2005年的覆辙?■ 马自达3快车道微车汽车产业长安汽车国产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