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来打新股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一虫)

大家都来打新股0

“六一”儿童节,香港人收到了一份特殊礼物。这天,中国银行的股票在港首日上市。香港总人口约400万,其中就有95.4万人申请认购中行新股,配售办法是“一人至少一手”。按收盘价计算,前后不到两周时间,散户每人的账面盈利至少450港元。同期,深沪股市暂停一年多的首次新股发行(IPO)业已启动。在人们印象中,内地IPO股票的首日涨幅经常高于50%~100%,火爆程度超过香港。有些股民已经在憧憬长年打新股的幸福生活。其实,考虑到中签率问题,若无“一人至少一手”机制,散户很难申购到新股,真实收益率不一定很高。这有些类似于买彩票,头等奖500万很诱人,只是中奖概率着实太低。

根据西南证券张刚的统计,在2000年3月至2001年8月之间发行的IPO新股,由于当时市场炒作之风盛行,有七成上市首日涨幅在100%以上;受“新股暴利神话”的蛊惑,各路资金都积极地参与打新股,导致现金申购的中签率多数在1%以下。按当时情况,假设有一只股票发行价为5元,上市首日价格为7.5元(上涨50%),中签率为0.5%,从申购到资金解冻的周期约为一星期,最小申购数为1000股,则:你需要动用100万元资金,才能保证中签1000股,收益率为0.25%,折算成年化收益率后约为12%。与当年的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3%左右)相比,打新股的收益率相当可观。今日的储蓄利率更是低至1.8%。

在股市行情相对较差的时候,比如1995~1998年,IPO现金申购中签率在1%以上的个股占了近一半的比例,有四成个股上市首日的股价涨幅在100%以上。此时,若有一只股票发行价为5元,上市首日价格为6元(上涨20%),中签率为1%,则:需要动用50万元才能保证中签,收益率为0.2%,折算成年化收益率后约为10%。通常来说,股价的首日涨幅与中签率成反比,中签率越低,首日涨幅越大;两者背离的结果就是,申购收益率一般不会有很大的波动。内地打新股最火爆的时候,一只新股大约能够冻结3000亿元人民币;建行、中行在香港上市时也分别冻结了创纪录的接近3000亿港元巨资。这应该只是一种巧合。但我们可以据此锁定中签率的下限一般在0.1%左右。相比之下,新股首日涨幅的上下限很难确定,可能下跌30%,也可能上涨300%。在行情火爆的时候,市场情绪高涨,新股首日涨幅往往会超出合理的水平之外。这时,由于申购资金总量受限,导致申购收益率异常走高。所以,牛市中的申购收益率通常比熊市高。但这个规律适用于内地及美国股市,并不适用于香港特区。

作为IPO股票的主承销商,证券公司必须保证发行工作的成功。它会给新股询价,并据以得出一个比合理水平低5%以上的折扣价格,来吸引投资者踊跃申购。因此,除非市场短时间内突然转差、暴跌,否则,多数IPO新股上市首日都能让申购者赚钱。根据联合证券王爽等人的统计,美国纽交所1997~2004年IPO新股上市首日的算术平均涨幅为7.99%,有七成的股票上市首日价格上涨;香港交易所2003~2005年IPO新股上市首日的算术平均涨幅为6.42%,2000~2005年间有62%的股票上市首日价格上涨。内地新股上市首日的算术平均涨幅远高于纽交所、港交所,投资者的心理期望值几乎全在20%~30%以上。事实上,这种对新股的过度追捧颇为病态,容易导致新股定价过高,脱离投资价值。在年度低风险回报率为8%、中签率约为1%~2%的假定下,可推算出,新股上市首日的正常涨幅当在8%~16%左右。

截止6月4日,新开闸的IPO个股已有4只亮相,从6月5日起陆续发行。从目前的市场反应来看,很多投资者对新股上市后的定价水平期望很高。这几只IPO极可能受到热烈追捧、大肆炒作,中签率预计不会高,上市后的价格有可能偏贵,首日股价可能会出现翻番的情形。目前很难预测申购这几只新股的年化收益率会有多少,估计也会在10%左右。对于风险厌恶者来说,打新股会比等新股上市后再进场抢购安全一些,毕竟新股的IPO发行价有折扣。相反,赌性较重、资金量较小的投资者可能会瞧不上打新股。那毕竟只是一个你无法掌握的纯概率游戏,不够刺激。■ 新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