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的“时尚受害人”

作者:曾焱

(文 / 曾焱)

18世纪的“时尚受害人”0( 凡尔赛小特里亚农宫 )

索菲亚·科波拉如果知道中文媒体把她的新片《玛丽·安托瓦内特》翻译成《绝代艳后》,恐怕比在戛纳电影节上遭嘘更闹心。她说过不想拍成历史大片,但未必愿意观众把她的电影当成一部轻佻的宫廷艳史来看。戛纳电影节开幕前一两个星期,科波拉还在云端之上,法国媒体卖力渲染剧组在凡尔赛拍戏时的大手笔,把该片说成“本年度最受期待的电影”:在凡尔赛实景拍摄部分,场租费每天1.5万欧元,为此花掉了4000万美元的预算,这还不算在巴黎近郊两个古城堡的搭景拍摄成本。技术团队科波拉用法国人,家具和服装设计则用意大利和英国的,这样造价要比全部法国本土制作高出3倍以上。但现在打开报纸电视,关于这部片子的新闻基本上就是它如何在放映后令戛纳观众嘘声和口哨声四起。影片正式公映要到今年10月,我们无从知道戛纳的口味是否能代表全球观众。只是从法国媒体的转述中,得知科波拉确实在影片中安排了不少颠覆历史的惊人桥段,比如为18世纪法国王后安排了节奏强劲的摇滚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在王后一堆漂亮的宫廷水晶鞋里刻意安排一双蓝色匡威篮球鞋出镜,王公贵族都说一口带美国音的21世纪俚语,而科尔斯顿·邓斯特在片中当了二十几年王后始终不改青春容颜,看来像是只过了一个四季。

科波拉曾对她的工作伙伴说,她毫无愿望让观众看一段法国历史,她只要他们看一个女人的历史——如何在无助中一步步和自己的命运相遇。安托瓦内特是奥地利女王玛丽亚·特蕾莎最小的孩子,出嫁前据说是全欧洲最美的公主。作为宿敌哈布斯堡王朝和波旁王朝和解停战的砝码,刚满14岁的安托瓦内特懵懂嫁入法国做太子妃,19岁当上王后,38岁被大革命送上断头台。以科波拉的想法,少女王后在凡尔赛宫廷中遇到的问题和今天一个女中学生的迷惘没有什么不同,所以《绝代艳后》仍然和科波拉前两部电影《处女之死》、《迷失东京》一样,是一部披着历史外套的“青春片”。科波拉承认,影片里的路易十六宫廷差不多按照她所熟悉的上流阶层来演绎,而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在她看来就是典型的“时尚受害人”,Fashion Victim,时尚人士以此指代那些不惜代价追逐时尚却永远不得时尚要领的人。

撇开宫廷政治不说,从法国史料记载的片断来看,玛丽·安托瓦内特确实也是当时巴黎时尚的热情追随者和制造者。竖琴18世纪在巴黎成为音乐时尚,学者们认为和安托瓦内特很有关系。1773年,年轻的王后曾在给母亲的信中写到她对竖琴的钟爱。法国宫廷文献记录里也记载,对18世纪竖琴的改良和乐曲创作,王后扮演了重要角色。目前巴黎音乐学院里保存了一部由18世纪大师纳德曼(Jean Henri Naderman)1780年为安托瓦内特制造的竖琴,除了那些具洛可可风格的华美雕饰和手绘图案,还新发明了能控制半音变化的踏板。据说当时的音乐家如果想在上流社会争到一席位置,竖琴是最好的媒介,因为它是法国宫廷和贵族沙龙音乐会里的主角。甚至因为安托瓦内特的肖像中常有竖琴出现在身边,上流社会女性中便也盛行起“妇女和竖琴”这样的画像,并且在18世纪中叶大量展出。

还有凡尔赛的小特里亚农宫,也是因为玛丽·安托瓦内特才如此出名。它本来是路易十五为他情妇蓬巴杜夫人(Pompadour)建造的,被认为是新古典主义的杰作。宫殿完工时,蓬巴杜夫人已经去世,路易十六接手后把它当作皇后受封的礼物送给了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得到小特里亚农宫的1774年,正是卢梭所推崇的崇尚自然的英国风在法国盛行时,时髦的王后立刻追逐这股风尚,重金请来最好的建筑师和画家改造花园,建了一座英国和中国风格的园林。几年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又受贵族圈里时髦风气影响,决定修一个小型农场,这就是后来的“王后的小村庄”。它选址在小特里亚农宫花园的西北部,以池塘为中心,两岸分布有王后小客厅、中国房间、乳品作坊和渔场、菜地,王后常扮成农家女在这里游玩。

玛丽·安托瓦内特在凡尔赛的卧室装饰华丽,有说18世纪在法国盛行的洛可可风格和她的爱好也有干系。她房间里的衣柜来自于马尔里宫殿,椅子和吊灯从圣·克卢德城堡搬过来,房间里的细木护壁板全部用马丁清漆上色。王后在这里接待她喜欢的朋友,大部分是那些热衷于吃喝玩乐的年轻贵族、画家、音乐老师。与这些人在一起,她觉得可以逃避呆板寡言的路易十六和落在王后身上的讨厌规矩。■

18世纪的“时尚受害人”1( 1938年,诺玛·希拉因为出演美国影片《绝代艳后》获得第6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

茨威格的“断头王后”

科波拉说她“关心视觉超过事实”,所以片中没有呈现安托瓦内特最悲剧的人生段落,逃亡、监禁和上断头台。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最早将玛丽·安托瓦内特从宫廷荡妇还原到有尊严的高贵女人形象,他写了著名的历史传记《断头王后》,他所记述的安托瓦内特用任性轻浮来对抗法国宫廷的陈腐和重压,因为奢侈和不遵守习俗而备受非议。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安托瓦内特在政治上的幼稚使君主制失去了可能性,将自己和路易十六置于狂飙的巅峰,最终难逃厄运。1791年6月她劝说路易十六一起逃离杜伊勒里宫回奥地利,但在中途被捕并押回巴黎囚禁。在国王被处斩后,她也被交付审判并送上了断头台。虽然最后失去王位和丈夫、孩子,不幸而为一段可怕历史的祭品,但按照茨威格的描述,玛丽·安托瓦内特仍然保持了尊贵的人格:“安托瓦内特没有流露出丝毫畏惧,好像不知道好奇的人正聚在路旁看着她去死。连她最凶狠的敌人也无法从她身上找到一点软弱的表示。任何事物也不能破坏她的镇定,甚至当她经过圣罗克教堂,一群妇女聚在那儿朝着她大声辱骂,她也好像视而不见……她既听不见街上野蛮的喊声,也看不见这幅残酷的情景,因为死亡的艰难已经过去了。甚至埃贝尔第二天在《杜歇老爹报》上也不得不承认:‘在其他方面,这个娼妇到死都是骄傲无礼的。’”■

18世纪的“时尚受害人”2

18世纪的“时尚受害人”3

18世纪的“时尚受害人”4( 《绝代艳后》女主角克丝汀·邓斯特 )

( 1956年,法国女星米歇尔·摩根在让·德拉努瓦导演的《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片中饰演王后 ) 受害人时尚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