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黑夜在巴黎漫游—布拉塞的摄影艺术”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苌苌)

“茫茫黑夜在巴黎漫游—布拉塞的摄影艺术”0

如今我们经常能从电影、文学作品中领略“巴黎人充满艺术气息的高尚生活”,随着时间流逝,布拉塞的照片越发令人怦然心动,用他自己的话说,就像一本关于人类生活的调查报告。我们看到的是小酒馆里恩爱的情侣,妓院里放荡轻狂的男女,色情场所在后台休息的半裸舞女,路灯下、公厕旁的神秘男子,伫立在街头的眼神空洞的肥硕妓女。夜雾弥漫,刑场附近孤独的内伊元帅像,远处是穿透浓雾悬在半空的“HOTEL”的霓虹灯标志,凌乱的菜市场、运河、流浪汉……你感觉得到摄影师心底的风情,仿佛听得见寂静的夜的声音。

就像他的好朋友亨利·米勒所说:“我们喜欢的地方是那些凄凉的角落,之后我们会在小酒馆里歇脚。”布拉塞在巴黎的黑夜中如鱼得水,他喜欢夜晚甚于白天,是因为:“夜晚给人以联想,它不是在表现。夜晚让我们心绪不宁,我惊讶于它的奇特,我喜欢夜晚的光线,它把我们身上白天被理智驾驭的力量释放出来。”

与男同学一起来看展览的戴着眼镜的女学生,在布拉塞的照片前不好意思驻足。当年画册引来的争议,一部分集中在“他把巴黎变得令人厌恶,充满下流的气息”。女摄影家戴安娜·阿尔布斯说过:“我总认为摄影是一件下流的事——那也正是我最喜欢它的原因。我第一次拍照时,觉得自己堕落了。”苏珊·桑塔格阐释说:“当一个摄影师会被认为很下流,如果这位摄影师一意孤行地搜罗人们认为是不光彩的、犯忌的以及旁门左道的题材的话。然而,拍照究竟堕落在哪里呢?如果说职业摄影师拍照时总会有性幻想的话,则这种堕落也许就在于这些幻想合理而不合时宜。”

那时的布拉塞是有先锋性的。照片拍摄的1932至1933年间,他刚认识了毕加索,两人一见如故。布拉塞从一个朋友的角度拍摄毕加索的雕塑和画室,发表在当年的艺术评论杂志上,杂志又委托他报道其他巴黎艺术家的活动,这样他得以结识很多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安德烈·布雷东、特里斯坦·查拉、贾柯梅蒂,还有作家萨特和亨利·米勒等,不仅和他们结下毕生的友谊,在艺术理念上也相互影响。当年先锋的艺术经过中产阶级一代代消化,现在看来已经没什么稀奇,你不再好奇胴体,而是被历史的真实吸引过去。

布拉塞也拍摄日间的景物,那张《蒙马特的台阶》,几乎是巴黎所有出售风景明信片商店的看家宝。布拉塞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巴黎人,但他的照片在后来构成了世界,乃至巴黎人认识巴黎的一个基础。比如布列松也拍摄过巴黎,但不像他在中国拍摄的那些茶馆和太监的照片,巴黎人和城市的那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从未成为这位巴黎人的主题。也许大家都对从小生长的城市有些视而不见,而你能感觉到,布拉塞对巴黎的敏感是从空气开始的。

“茫茫黑夜在巴黎漫游—布拉塞的摄影艺术”1

1899年,布拉塞出生在现属罗马尼亚的布拉索(Brasso)城。他的父亲毕业于巴黎大学,在大学教授法国文学。布拉塞5岁的时候,在巴黎呆过一段时间,童年时代匆匆一瞥,给他留下永久的印象。25岁时,完成绘画专业学习的布拉塞再次来到巴黎,从事绘画和记者工作,他在很长一段时间过着夜游神的生活,日出时休息,日落时起床。他在摄影笔记中写道:“在那波西米亚式生活中,我踏遍了巴黎的每一个角落。我为这不夜城不断展现在我眼前的景象感到震惊。我想用什么办法把它记录下来。终于有一个女人借给我一架业余相机,我用它捕捉那些缠绕在我心中许久的景象。得感谢我在巴黎街头的四处游走,这使得我能够不断地观察和研究那些充斥巴黎的夜精灵。我熟悉下层人的生活,甚至当时那些罪犯们。我熟悉那些妓女、皮条客和妓院,我甚至拍到过一个大烟馆……”

布拉塞师承摄影大师安德烈·柯蒂兹。在他拍摄夜晚的年代,胶卷的感光度还非常低,柯蒂兹教会他如何通过强制性感光提高胶卷的感光度,又如何在暗房通过强冲而显影。柯蒂兹讲求几何形态图像的构成,对布拉塞(也包括布列松)产生过直接影响。布拉塞一直认为“照片的布局结构和主题一样重要,你必须去掉每个多余的元素,以坚实的图像吸引注意的目光”。

“茫茫黑夜在巴黎漫游—布拉塞的摄影艺术”2

布拉塞的照片令人感动,是因为他镜头下的人和事物,有着野草一样旺盛的生命力,而夜晚的光线又赋给他们忧郁的气质。你在70年后看照片,却不免想到:“哦,他们都不在这个世界了吧。”亨利·米勒说,“布拉塞有一双慧眼:他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就像猎鹰和鲨鱼那样,突然冲向猎物——事物真实。”布拉塞拍摄的主体,通常看来是平常的琐碎的,甚至有些粗俗,但他能够从中发现完美的画面。他说:“我从不发明创造,但我可以想象万物。大多数时间,我从我周围人们的生活中获取画面。我认为,只有用最朴素、最真实的方式去探究现实世界,才能够看到寻常现实中不寻常的一面。”

摄影者要成为真正的创作者,必须具备两种天赋:对生活中那些充满生命力的事物相当敏感;具有以艺术方式去捕捉图像的独特能力和眼光。布拉塞的不少看似生活的照片都是摆拍的。他总是告诉他的摄影对象,他需要他们积极的配合,让他们尽可能地意识到正在参与一项艺术性表演。但他又总是让人们吃惊,因为他们从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按快门。

“茫茫黑夜在巴黎漫游—布拉塞的摄影艺术”3

布拉塞还是个有严格自我限定的摄影师,他拍摄的时候很节约。在这个展览中,我们看到的大约1/4的图片是他一次性拍摄完成的。另外1/4拍了两次,剩下的,包括在蒙马特偶遇的神经兮兮的“珠宝女孩”,当年著名的艺术大喇“奇奇”,都不超过三次。他的镜头一点都不势利,这个系列的拍摄持续了两年时间,每个夜晚工作结束后,他都会带回一堆没用上的感光片。只有在处理一个主题的时候他会拍摄多次,比如“掏粪工”和“面包师”。■

“茫茫黑夜在巴黎漫游—布拉塞的摄影艺术”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