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女人一台戏(387)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孟静)
我去报道一个捐助失学儿童的活动,基本上规律是这样的:如果想上报纸的话,企业要捐1000万,个人要捐100万,而明星,捐1万就可以见报了。所以惯例必须有明星助一下阵,不用他们出钱,出人就可以。
那天在座的有一家著名民营电影公司的老板,本来这公司答应提供一个话题女星前来,媒体们兴致勃勃赶来,发现换成该公司的三位二、三线女星,不免有点失落。这三个女孩子可以凑成一部电影《10、20、30》,戏路都是相似的温柔婉约型,都是常演女主角,也都是从没有真正走红过。一场活动下来,她们的形象悄悄发生了变化。
姑且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称她们为A、B、C吧,A和B演过同一个美丽的妃子,A是童星,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早熟;B在电视上总扮演单纯淡定的角色,现实中却迫不及待地想红;C演过一个恨嫁的傻大姐,她是三人中年纪最大的,却是和那角色最接近的。她们都是新和这个公司签约,一心想在能呼风唤雨的老板前表现一番,也不乏暗斗的意思。
合影时老板介绍说,A今年只有18岁,他又回忆起刚认识B时,她也是个高中生,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这句话让B的脸色有点暗下来,这样一来她的精心打扮就泡汤了,在场人一下子就知道她比A的年龄大很多。本来这是个慈善活动,她却穿了一件极低胸的衣服,让人不敢往她脖子以下看,C知道自己年龄上的劣势,挑了背带裙和T恤,站在孩子中间像小学老师。B虽然不高兴,却也不敢让老板看出自己的不高兴,只敢嗔道:“你成长了,我也会成长嘛!”
等到和孩子们联欢时,老板点名让C和小孩一起跳舞,大家感叹说,要是有点音乐就完美了。这时A很有眼色地站起来说:我来唱歌吧,你们可以跟着节拍跳。在座的有级别很高的官员,可A的声音非常稳定,从容表情和反应之敏捷根本看不出来她在去年还是个中学生。吃饭的时候,也只有她懂得不只向领导敬酒,也要走到小孩子的桌前。这三个人一起接受采访,最有条理、有文采且会看镜头的就是A,她在接受采访时不露声色地说,她最喜欢某部金庸书里的女主角,恰好这部戏正在选角,记者紧接着就问她有没有去试镜。她有点含糊地带过,事后我们分析说,以她的性格不会放空炮,角色肯定已经定下了,不久就会公布。有句话说,娱乐圈的一年相当于外面的三年,A就是这真理的实践者。在这一轮表演中,B落了下风,但她好像志不在此,而是走到媒体的那桌,和记者套近乎,可惜语气和表情都有些僵硬,最后被记者们评为全场表现最不自然的一个。
她们三个人恰好代表了娱乐圈的大多数将红未红的女明星:A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她家境贫寒,懂得成功要靠自己争取,更懂得不把功利放在脸上,而是无色无嗅;B已经超过了25岁,脸上写满了焦急、惊惶,颠覆了她电视上的那些玉女风范,不想红的演员不是好演员,但她不聪明,反而会坏事;C已经过了偶像的年龄,反而可以从容下来,在争斗中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其实做一个二线女明星也挺幸福的,通常比一线女星嫁得好,拥有更多的私人空间,生孩子时也没人在医院门口把守。■ 女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