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之瑟之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老六)
2002年,我有机会花公家的钱去了趟韩国。到了韩国,才发觉就像在国内出了趟远门。到处都是中国球迷,还有一些女同胞聚集在一个叫什么“洞”的地方疯狂购物,而路边的酒吧里,是一堆堆的中国足球记者呷着青岛啤酒,煞有介事地体验着出国采访世界杯一线的威风感觉。我经常在饭馆跟服务员说句“小姐,来点儿辣酱”,看对方听不懂,才突然意识到这是在外国。我看到一处公交站牌广告,印着硕大的八个汉字:“我有嘉宾,鼓之瑟之”,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韩国人太喜欢他们自己了。来到韩国,听到最多的就是“我们韩国”如何如何,其中一项是,韩国是个经济发达、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城市人口已经占到全国总人口的80%。我倒觉得,韩国80%的人口还是农民,这还是一个类似农村的国家。至少,80%的韩国男人长得都是农民的相貌,平静、黝黑、朴实、少脂肪。包括他们津津乐道的“汉江经济奇迹”。
与韩国导游聊天,我才知道韩国的儿媳妇必须要早起为公婆做饭,如果米饭不是新的就要挨骂。韩国家庭的长子则义不容辞地承担着伺候父母的重任,甚至不允许他们去异地工作,这些农民做法都是“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无法想象的。
农民是坚韧的。他们的经济腾飞,全靠自己的血汗打熬出来的,这个国家只有两种人:工作的人和被工作累趴下的人。看他们在球场上踢球,也远远超过了一个职业球员的范畴,而成为一群生死搏杀的战士。即使在最有争议的对意大利的比赛中,人们也不得不承认,韩国人迟早要把意大利破车拖垮。
农民是狭隘的。韩国人爱吃狗肉,被远道而来的欧美嘉宾好一番奚落,法国人更是抗议不止,说要再如何如何他们就如何如何。结果法国队一球未进一场未赢,上届世界杯和欧锦赛双料冠军踢完小组赛,就和中国队一样灰溜溜地打道回府。当时我身边的韩国人那叫一个高兴:“看,输了吧?”潜台词就是俩字——活该。
韩国人把每一场对日本的比赛都当战争来对待,这自不待言。我还记得看过一部叫《No.3》的韩国电影,里面有一个叫“烟灰缸”的黑社会头目,无恶不作,但只要听说对方是日本人,马上就变得特别正义凛然血性十足,别人不出手时他也出手。
唯一受不了的是农民兄弟的热情。我在韩国观看了中国队对土耳其一役,离体育场还有一两公里的路,便全是为中国加油的韩国人,他们声音的分贝和身体扭动的幅度甚至超过远道而来的中国球迷。据说这是当地群众团体自发组织的志愿者,当好东道主热情迎嘉宾。看看那些软绵绵地喊两句“中国队必胜”再环顾四周就悻悻地闭上嘴巴的同胞,不由你不感动。
再往前走,却又是一群为土耳其队助威的韩国人,同样热情,同样投入,我顿时有些崩溃。■ 鼓之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