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持久战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未名)
前不久读着一则新闻,2005年,广东省办理男女双方(插话:我们国家同性结婚尚未合法化,这则消息根本不用加男女双方四个字。看来,政治不正确已开始侵袭内地,新闻界觉悟越来越高)自愿申请离婚登记57424对,114848人,比上年增加8521对17042人,增加率为17.4%。如果算上法院办理的诉讼离婚,去年,全省共有8万多对夫妇离婚,依然比上年增加一成多,其中协议离婚的占七成以上,法院判决的不到三成。我暗想,什么时候我能为离婚率的飙升贡献微薄的力量?本人正处在分居中,离婚久谈不下,还不知该归类到协议离婚或是法院离婚。
离婚持久战中除男女双方外,还要介绍一下双方阵容,即亲友团。在速配节目中常常出现的亲友团对于一个婚姻究竟是鸾凤和鸣还是分崩离析至关重要,亲友团在双方结成佳偶后不应立即解散,只处于休会状态,一待有风吹草动就吹哨集合进入状态。
这是我在离婚持久战中得到的第一个教训。我跟他恋爱四年,裂缝在新婚时初现,修补时怀孕,产后分居。要组织亲友团,必先通报分居“噩耗”。事实证明,通知朋友关于个人婚姻状态的改变不亚于执行一个公关项目。说实在的,若婚姻可以像MSN状态一样可以自动调整,那就省心多了,“联机”好比觅偶,“忙碌”是恋爱中,“脱机”说明“婚了”,“离开”是对爱情失望,分居可能应被归纳为“马上回来”。鉴于婚恋MSN还没有开发出来,我还得用传统方法告诉密友——本人选择以短信方式告之,结果立刻引起热烈反响。“怎么你也……”这个是朋友的标准反应,一个“也”字道出离婚率高的现实。按新闻5W原则,Wow后应该接着就是why。朋友的好奇心不因忌讳我的痛苦而有所减弱,于是我一次又一次地把故事说了又说,而且细节处也不能落下,因为魔鬼在那里。有时候跟甲乙丙丁友逐个说明时,有一刹那我觉得自己成了祥林嫂,念叨着:“我真傻,真的,我只知道在冬天野兽没有东西吃会跑到村里来,不知道春天也会有的……”让我自己惊讶的是,说着的时候我没有痛哭流涕,反而是非常平静地复述事件,有时还旁征博引一下。比如戴妃的名言“我们的婚姻中有三个人,这有点太拥挤了”之类,因名言的加入平静语气中还显得格外矫情,仿佛离婚的不是自己,而是一个不相干的别人。在分居后的一个星期,我手机的短信量急剧飙升,之后就回复常态,但还是来了两拨朋友家访。朋友的好意当然不可拒,但一箱箱大人小孩的东西堆在不大的家里,自己还是觉得有点困扰。朋友倒是视箱子为无物,他们只是迫切想看到你眼角是否有泪痕,是否披头散发,是否眼带黑圈,是否面容憔悴,待心中打了一个个叉后,朋友就自动引退了。
分居是通向离婚的必由之路,所以如何顺利地签离婚协议是离婚大战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而我恰恰在这上面“掉链子”了。分居旷日持久,离婚谈判原地踏步,大家各不相让。有朋友建议,以婚外情起诉对方,我上网参考了《认定婚外情,五类证据很关键》等文章后,发现自己的确没有绷紧斗争的弦,什么亲笔保证书、短信电邮或捉奸在床的录像证据都缺。朋友一听这个就来神,纷纷请缨要求帮我盯梢拍照,末了还添一句“我从小就喜欢侦探片,这回真派上用场了”,似乎眼前已出现“踢门进屋,只见床上两人衣履不整……”之类蹩脚的古文小说章节。听了他们的自荐尤其是最后一句激情洋溢的表白,我立刻打消了请侦探或找朋友的一丝念头。对方不是千万富翁,咱不陪玩这种游戏,正如港片《大丈夫》的剧情,一帮太太“热火朝天”地去捉奸,最终还不是life goes on,两个心照不宣地生活下去。一位学法律的朋友开始还拍胸口保证说法院有“内线”,可以帮我打照应如何如何,后来却“探子回报”说,现在离婚判案都标准化了,她也插足不进云云,况且法院判的抚养费比他允诺的少一截。司法公正在天天进步,我个人又感受了一次。法院起诉的路子“堵”了,得往协议离婚的老路走,于是跟对方的电邮又多起来。离婚协议对两个非法律界人士来说,可能是买房合同与劳动合同以外的第三种法律文书。两人不愧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两三封邮件后行文走笔起来俨然一个速成的法律硕士,一些字眼如“鉴于”“其他不可预见的支出”等还频受学过法律的朋友的击赏,差点动心尝试报考合格率仅为10%的司法考试。
纸上谈兵,刀光剑影,但最终还是没有谈下来。一个朋友读过一封由我发出的信,说感动得哭了。是啊,洋洋洒洒几千字顷刻间写就,集抒情、叙述、感叹、说理于一身,起承转合样样兼备,有时甚至连我自己都被打动。分居还在继续,希望不要等到我国离婚率超英赶美越韩(韩国离婚率近年进步“神速”,离婚率排在了美国和英国之后的世界第三位)后我才恢复自由身,我可是想“马上回来”的。■ 持久战离婚